中医自学怎么学(中医自学怎么学好)

http://www.itjxue.com  2023-03-01 06:44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如何自学中医?

首先,当然是需要读书,而且是很多书。

中医的经典书籍:《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但是,划重点,这四大经典对于初学者其实不是特别友好,在这里给大家另外推荐几本书:

《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著,金盾出版社,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书很薄,内容丰富,都是干货。

《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著作。

《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著,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中医治法与方剂》现代,陈潮祖著述,可以了解中医的基本治法,常用的方剂。

《中药学》,《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第九版中医教材。教材都是中医院校的入门级别的书,整理成现代人熟悉的阅读方式,老少咸宜。

有些人中医零基础的,一上来就去背诵《黄帝内经》,背诵《医古文》,研究《易经八卦》,其实那是十分费劲不讨巧的,有了基础以后再去研究经典跟深奥的书籍,效果就十分快。

中医进阶书籍:

接下来推荐经典著作的界内有口皆碑的书籍: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现代·郭霭春著述。,郭霭春,被誉为“黄帝内经”研究整理第一人,看他的书,可以少走弯路。

《伤寒论》讲稿、现代·刘渡舟《伤寒挈要》,刘渡舟的伤寒论讲稿深入浅出,是学习伤寒论补充的重要加油站。

《伤寒论》、《金匮要略》讲稿,《经方传真》,现代·胡希恕著述,胡希恕讲伤害,业界名气十分大,值得一看。

此外,还有很多比较好的书籍,这里就不一一展开,学医先学药,中药很重要,看病先辩证,诊断有疗效。切不要贪图经典玄幻,或者急功近利,而把最重要的大饼丢弃了。作为入门级别,这些书看完看懂,已经很好的造诣。

中医怎么自学?

社会人士报考中医的方法是师承人员(师带徒):如果你没有进入中医药院校接受正规教育,没有任何的中医基础,却立志要做一名中医济世救人,那么可以通过师承方式、报考综合院校中医药学院学习中医。

大概流程如下:

1.找到符合师承条件的老师,一般要副主任医师或执业15年以上的中医师;

2.带着你的证件、户口本、学历、老师的证书、学历、老师单位同意材料等到公证处公证,签订师承合同(你和师傅本人都必须去);

3.跟师学习,跟师学习必须是连续满三年(老政策)或者五年(新的政策);

4.满三年申请出师考试或者满五年申请中医专长医师考核。

3年师承是老政策,考出师证;出师证本身不能用来行医,出师证拿到后,在医疗机构工作(或试用期)满一年,可以报名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助理医师注册满5年,可以报考中医执业医师。

5年师承是新的政策,考中医(专长)医师证。这个证就可以开诊所行医了,但范围极小,仅仅是1-2个病。这个证注册满5年,同样可以报考中医执业医师。

自学中医从何学起?

大家好,我是郎中小杨,一名中医从业者,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是如何走上学中医这条道路的,

顺便也讲讲我是如何自学中医的。希望对中医感兴趣,想自学中医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说起对中医感兴趣是在我大概小学的时候,因为我那时候就开始吃中药了,由于我从小身体不好,先天脾胃弱,加之当时家庭条件还不错,过早的大油大荤的饮食导致我脾胃受损(这里有父母的注意了,千万不要过早的也小孩子吃荤腥),只要吃了油腻生冷的食物,就上吐下泻。我的爷爷是一名当地的赤脚医生,属于中西医都会的那种,还是我们县里的外科“二把刀”(一把刀是我爷爷的老师,哈哈)。爷爷看到他的孙子这样的身体,就给我开了中药,我就这样每天上学书包里都背着一瓶黑乎乎的汤药,这样喝了一年多的时间,症状慢慢的有了好转。

到了我读初中的时候,我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之开始学习文言文,有时候上课的时候,就在抽屉里偷偷地看 《黄帝内经》 ,虽然很多东西看不懂,但也为以后的学医打下了基础。(家里现在还保留那本翻破了的《内经》)。

正是因为一开始接触的是《内经》,我对中医的基本概念,比如:经络,气血,阴阳,五行和人体的整体观,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对于我以后的学习起到了莫大的帮助。为什么这么讲,后面我再讲。

后来我在上初三的时候接触到了我的启蒙老师,说起来也是一段缘分,我是师父是一名道医,5岁出家,19岁下山闯荡江湖,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流行气功热,他老人家当年可是风光了好几年啦。后来就在我老家的镇上定居下来,开门行医了。

我是因为奶奶落枕了,经人介绍找到我的师父(那时候还不是)。正值寒冬,我亲眼见到,师父就把手放在我的奶奶的头顶上方,没有碰到我奶奶哦,就那样放了一会儿,就看见奶奶的头上像武侠电视剧里面那样,头顶冒着白色的气体,我当时惊呆了。大概再过了几分钟,师父就把手放了下来,问奶奶好些没,只见奶奶动了动脖子,居然活动自如了。真是太神奇了!

事后,我问奶奶,当时有什么感觉,奶奶说:就感觉当时像有很多蚂蚁在头上和脖子上爬行。这不就是书上说的“气感”吗?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也对传统医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那以后我就拜了他老人家为师,每年寒暑假断断续续地学起了中医针灸推拿,大学自然也是报考的中医药大学了。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会问了,你这不是自学中医啊,明明是有师父知道,又去读了科班,怎么叫“自学”呢?

接下来,我说说的这近二十年的感受吧。

我是先有了对医学的兴趣,然后自学了《黄帝内经》,再拜师学习了中医的外治法,对于经络,穴位,整体观念,包括气的概念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才开始学习处方的,但是我发现上了大学以后,越学越糊涂,越学越迷茫,大学的课本就像百家争鸣一样,每一种理论,每一种辩证方法都告诉你了,但是到了临床中,你不知道如何去用,也不知道这个患者到底该用八钢辩证,还是脏腑辩证,或者是气血营卫?三焦辨证?六经辨证?

相信,很多的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进入临床的时候,都有这样的困惑。这里说说我看法,我是在还没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在帮师父接诊了,虽然用的是针灸,但也得辩证啊,我师傅就告诉了我两个字——“阴阳”。让我自己去悟!也幸亏我之前有过《内经》的底子,对于阴阳有了一定的认识,就这样边实践,边总结。才有了自己的临床体系,等到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开始接触中药和处方,我也始终围绕着自己的框架去理解。

不怕大家笑话,大学的课本,我基本都没认真去学。干嘛呢?我又去找了一位叫我处方的师父,大家不要一位找了一位师父,他就会手把手教你了。只能说你想多了,我的师父就给了我一个任务——先背书。

背什么呢?背 《神农本草经》 。

等背会了以后,接着就开始背 《伤寒杂病论》

期间不要问,背完了以后,不懂的地方,老师集中解答。

后来发现回过头来再读《内经》,每次都有新的认识。我就是这样一步步地走到现在。

看到评论区有很多朋友有不同的学习路径和方法,我这里讲的是我自己的学习经过,虽然有老师指点,但是也是基本靠自己自学。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嘛。

自学的方法有很多,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我认识的同行的学习路径(人家的临床水平也很高的),他基本也是自学的,他听人说只要背会了 《医宗金鉴》 ,就可以当一名出色的中医了,他信了,也是这样去实践了,结果是他也确实成功了。

中医书籍,千百年来,浩瀚如海,各家有各家的特长,不管你学的是哪家,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临床的,毛爷爷说过——实践出真知嘛!

以上是我的学医历程,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对热爱中医,还在迷茫的你有所帮助。

我是郎中小杨,大家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欢迎评论区留言。

自学中医有“ 从难到易 ”和“ 从易到难 ”两种方法推荐:

1、从难到易

所谓从难到易,既是从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开始学习。

自古以来, 历史 上所有的中医大师,无不推崇四大经典的论述。这些是中医的源头,后世医家很多的经典论述都是从黄帝内经中发展而来,比如“补土派”李东垣的《脾胃论》就是宗《内经》、《难经》之旨而发挥之。

但是这些著作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通篇是文言文,医理深奥,晦涩难懂,如果没有深厚的文言文功底是很难读通读懂。

学习针灸,可以看《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学习脉法,可以看李时珍《濒湖脉学》。李时珍的脉学书,以诗歌的形式表述27种脉象,细细读之,则感觉其形容的十分贴切,文笔深厚,非常推荐大家去学习。

所以如果想要学好中医必须要学习四大经典。

2、从易到难

本科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这些书浅显易懂,用现代的文字去理解和转述古人的思想,适合大部分人的学习,是很好的参考学习资料。还有 《药性赋》、《医学三字经》 等书籍,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可以轻松的引导我们进入学习中医的殿堂。

江西省的名老中医姚梅林教授《临证脉学16讲》将脉法细分为三十几种脉,但是分类方法简单,容易理解操作,不失为自学脉法的一本好的指导资料。

台湾的针灸大师倪海厦,他所讲述的人纪针灸,内容广泛,讲课诙谐幽默,通俗易懂,也是自学针灸首选的参考资料。

总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自学中医离不开勤奋好学,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学不好中医的。中医非常适合现在 社会 的“亚 健康 ”的治疗和调养,学好中医对自己和自己的家人都是非常有益的。

祝愿大家都用中医调好自己的身体, 健康 幸福。

谢邀。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来谈谈吧。

首先你得确定你确实喜欢这行,愿意为之付出。 学医需要终身学习,没有持续的动力很难坚持下去。 学中医好比种果树,前期投资和付出会很多,但是一旦开始开花结果,精神和物质回报会让你受用不尽。

我本人是院校学习出身,读了五年本科,三年研究生。学校的课业繁重,有大量的东西需要记忆,然而大三暑假在跟师的时候我发现,我连个像样的处方都开不出来,问诊也不会,说白了就是不知道怎么看病。

能够开窍开始步入正轨还得感谢我的恩师姚公,他是西学中的老师,后来主要学习伤寒,曾经师从雁北名医门纯德先生和伤寒大家陈亦人先生。恃诊之时遇到疾病对应的条文可谓信手拈来,背出条文后开始给我们逐字逐句讲解。姚公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要求全本背诵《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学习经典的同时还不能忘记基础,也就是理法方药,这仍然需要大量的背诵经典,如《医学三字经》、《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濒湖脉学》。

掌握了基础之后还要多访名师,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名师更能出高徒,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才有可能看的更远。跟师不等于机械的抄方,不明白用药背后的思路抄再多也是无用功。这思路不仅仅是老师的讲解,自己也应该勤学勤问,也就是 “悟”。

访名师除了通过跟师出诊的途径完成,还可以学习名医的医案。 读医案绝不能像读小说一样走马观花,读医案要有自己的思考,看完脉象症状之后要先自己想想该辨什么证,用什么方,用什么药,然后和医案对比,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提高。走马观花式的医案阅读不值得提倡。

在上临床之前一定要形成中医的诊疗思维, 正确的诊疗思维才是关键所在。中医要辨证论治,用药如用兵,兵不在多,独取其能,药不在繁,唯取其效。以法统方很重要。抓主证,用主药,要知道用药时面面俱到 面面不到。

先学九畏十八反

对于一个学医的来说,学习中医可以从中医的四大经典开始,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难经》,虽然中医深奥,难懂,但是慢慢学习,读书多的多了,慢慢就理解了。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还需要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中药学》、《针灸学》、《经络腧穴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推拿学》等等,如今各个中医药院校,所有学习中医的人都需要学习西医,而如今临床所有会考病的人都是要学习西医,毕竟西医是主流,会看病的你不仅要学习中医,更需要学习西医。

在中医里边,有针灸学,推拿学,中药学都是临床基础,学习中医,不仅是学习,更需要结合临床去实践。在临床中总结提高。

学好中医,不仅要毅力,更需要耐心,静心,恒心研究。

总之,有三点,学基础,读经典,上临床,打好基础,学以致用,不断反思总结,提高自己。

我的中医就是自学的。有人说自学中医很难,最好有个老师带。也许是本人太狂傲,当第一次读到《医宗金鉴》的时候就不由得想道:现实中什么样的老师会比这本书讲得详细、透彻、有深度?

果不其然,越往后面你就越觉得自学过瘾。当你读《伤寒论》的时候,你会感觉张仲景在教你,当你读《温病条辨》的时候,就会觉得吴鞠通这个老师很啰嗦。是了,实际上你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学习方法。试问,哪个老师会教得这么详细和系统?

自学中医最难的是开头,你就像置身于一个气象万千的迷宫当中,到处都有路,但到处都走不通。直到你三年过后开始有方向感了。别骄傲,你越是走得远,就越会觉得这座迷宫了不起,于是你继续走,或许又是三年后,你开始脱胎换骨了,越来越像个魔术师,路边的某个什么草,石头下面的某条虫子,在你手中都能变成治病的良药,够兴奋吧?

因缘际会,你又遇到当年那个你差点拜他为师的人,你们一起讨论中医理论,突然发现他可能还没有你懂!是不是很爽?不过当然要谦虚啦,毕竟人家身经百战了。所以你这时候再向他讨教临床经验的知识,他会很乐意教你的。甚至答应你业余时间到他诊所里实践去,啊,那种成就感确实值得骄傲一会儿。对了,这就是我的经历,希望对你有启法。

我觉得,想学中医的初入门者的话,《新编中医学概要》这本书很好,由浅入深,诊治之结晶。

修性养心,静心静志。若心情浮躁不可学。观察事物从阴阳属性开始,为人处事,心静如水。结合书本,观察身边每个人的性格。……。

学习中医从培养兴趣开始。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您真的对中医感兴趣,什么阴阳五行,脏腑八纲,气血阴阳,你都不会觉得抽象和深奥,相反每个都会觉得生动具体。

学习中医要从国学开始,古人云秀才学医,笼里捉鸡。意思是如果你具备良好的国学基础,学习中医就会容易很多。 历史 上很多中医大家,比如朱丹溪,吴鞠通都是半路里由儒转医的,凭借着深厚的儒学功底,很快在医学领域也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一代大医。

学习中医要从基础开始,背诵四小经典是必备的童子功,熟悉四大经典是重要的基础,由四大经典入近代百家,先难后易,道路会越走越宽。由近代百家入四大经典,先易后难,最终困难重重。

学习中医还要从早日临床开始。在具备一定基础以后,要尽早进入临床,过去的师徒传授,都是半日授课半日临床交替的。古人云熟读王叔和 不如临症多,也是强调早期临证的重要性。

中医自学怎么学

1.多看中医书籍,虽然现在这个社会,可以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比如网络上。有很多的书籍或者视频可以下载观看,但若想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医,除了多看医学书籍,没有更好的途径。

2.多背诵相关的知识重点,这其实也是学习中医的基本功。可能你阅读了一定的书籍,但并没有在某些重点进行背诵,熟读,那么对于你的中医功底,并没有什么有益之处。因为中医它归根到底是要学而用之,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地从大牢里把它提取出来,所以我们平时就要多背诵。

3.多临床,这一点其实是学习中医最为关键的一步。许多人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分析起患者的病情来,可以说头头是道,但是在临床上却一筹莫展,或是被复杂的病情搞得一头雾水。这就是明显的理论派,自学中医者更加要注意避免。

4.跟师学习,有一个好的师傅带领你入门,可以省却你自学中医的很多弯路,另外还有助于你的中医技术快速提升。

喜欢中医,如何自学?

我家是中医世家,从小在父亲教导下学中医基础。记得父亲最先要我习的是背药性赋,汤头歌,濒湖脉学,阴阳五行,再后来被安排到中药饮片厂学药将近一年,再后来给父亲抄方,抓药.开始学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高愈明灵兰真传,聂伯策四时病案,聂伯策妇科辑要,再后来就边学习边看病了。学中医感觉首先要博学强记,多学医案,博采众长,有悟性很重要,天份很决定你走多高,毅力决定你走多远,但要知道,无论学成能不能行医并不是最重要,重要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它会让你和家人受益终生。

中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在我国几千年的人类 社会 发展史上,对人们的身体 健康 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就是在今年取得抗疫重大胜利的过程中,中医也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你喜欢中医,想自学成才,也是方便多多。

首先,学好理论,打好基础。参加中医药大学的自学考试,系统学习掌握理论知识。

其次,利用网络,释疑解惑。现在可爱的网络上什么东西没有?什么问题不能解答?多看,多听,多用,厚积薄发。

再次,学习先师经验,敢于自我实践。这点很重要,我身边有位学针灸的,除了四处拜师学习之外,经常在自己身上试针,有时候多达二三百针,这需要多大的献身精神。现在人家完全能够根据不同的病配不同针,效果非常显著。

有志者事竟成,希望喜欢中医的人越来越多,希望我们的国粹中医更加发扬壮大,希望中医给广大人民的身体 健康 带来更多的好处和方便。

自学只能解决初学入门,打好一定的基础,真正要做一个好中医,除了自学,最好找名中医,口传心授,有条件多去民间寻访一些偏方,博采众家。此外蒙药,苗药也有很多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

学习中医,最忌半瓶醋,学点皮毛,就自以为是,既害了病人,又坏了中医的名声,所以,要学好学精,这是人命关天的行业。当然,学习一些中医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自学也就够了。

我也是自学的中医,已经七年,不是高手,但能治个头痛感冒,顶巧治个不孕不育什么的。我学中医从理,法,方,药入手。先学理,明白中医是干什么的,基础是什么,从阴阳,五行,四季,天地人入手。次学治法。次学方。推荐河南中医大学王付老师教的方剂学。后学药。成都中医大学张庭模老师药剂学。要看内经,伤寒,金匮等传统明著。不能急,每天看一点。日久能成,要临床,从亲朋好友治起,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借网友的推荐,与你一起分享。

入门课程有《中医医史学》(了解中医 历史 ), 《中医各家学说》,《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然后,必须掌握的是《医古文》,《内经选读》,《伤寒学》,《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药的方面要掌握:《中药学》《方剂学》这是基本够一个普通中医的水平了。如果还有精力,可以继续学习的是《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伤科学》《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急诊学》如果仍然有精力:《正常人体解剖学》,《针灸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科》,《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

我再补充一些:《周易》、《皇帝内经》、《医学传心录》《本草纲目》等。

喜欢可以,想自学这个真要好好思量,毕竟这是个系统而专业严谨的医学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中医就有学好中医的潜力。但仅仅是喜欢还不够,还需要遵循学中医的规律:读经典、跟明师、做临床。先读四小经典《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再看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有了这些基础,我们才能进一步自学或跟明师,最好在尝试做临床。这样才能够学好中医成为一代大家!

走进爱中医群,这是一个免费学习古中医的平台,有专家教授定时授课,有问题群里咨询,现场解答,零基础开始,保健 养生 从我做起,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家人,人先天皆有不足,唯有后天多爱自己,让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个懂得 健康 养生 的,我们的家庭才是幸福安康的。

我是一名中医爱好者,因为我的母亲身体一直不是很好,这么多年都在用中药调理,所以对中医产生啦性趣,也对中药多少有点了解。

感觉个人学习中医还是要找个老师的和多看书的。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等。有时书上内容有许多是看不懂的,我相信这一点是许多自学中医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那么现在我们就要靠网络查找或者请教中医的业内朋友,而且学习中医必须要结合分析病例,在分析病例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的更深刻地理解所读的经典。

自学基本上学不了,没人引导很多东西根本不知道其中的深意,我建议看课程,超星就有很多视频,都是免费的

(责任编辑:IT教学网)

更多

推荐Access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