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星空特效代码python(html星空特效代码输入好后怎么打开)

http://www.itjxue.com  2023-02-24 01:55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怎么用python简单的制作一个网页

1、打开sublime text 3,新建一个PY文件。

2、import os,因为涉及到系统文件路径的原因,我们这里先导入系统模块。

3、html = open("E:\\Download\\new\\new.html", "w"),创建变量,然后设置文件名字,注意用w写方式来进行,这样就会创建一个新的HTML文件。

4、html.write("!DOCtype HTML\

? \nheadtitle新的网页/title/head\

? \nbodyh1大家好啊/h1/body")

这个时候就可以写入相关的HTML代码了。

5、这个时候可以双击打开HTML文件,那么就可以看到书写的网页了。

6、然后加上html.close(),记得加上这行代码来关闭,不然会占用很多内存,这样就完成了。

Python大神教你300行代码搞定HTML模板渲染「附源码」

模板语言由HTML代码和逻辑控制代码组成,此处 @PHP 。通过模板语言可以快速的生成预想的HTML页面。应该算是后端渲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通过使用学习 tornado 、 bottle 的模板语言,我也效仿着实现可以独立使用的模板渲染的代码模块,模板语法来自 tornado 和 bottle 的语法。可以用来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网页渲染 , 邮件内容生成 等HTML显示方面。以下就是简单的语法使用介绍。

1. 变量。使用 {{ }} 包裹起来,里面的变量为Python传入。模板渲染时会将传入的变量转换成字符串并填入对应位置。

2. 转义。默认传入的数据都会进行HTML转义,可以使用 {% raw value %} 来将value的内容按原始字符串输出。

3. 条件控制。支持Python的 if,elif,else 。条件代码需要放在 {% %} 内部,并且在条件结束后需要额外增加 {% end %} ,用于标识条件控制语句块范围。

4. 循环控制。支持Python的 for 和 while 。与条件控制一样也需要放在 {% %} 内部,并且结束处需要额外增加 {% end %} ,用于标识循环控制语句块的范围。

这个模板语言模块是在 Python2.7 上面开发使用的,如果要在 Python3+ 上使用需要对 str 和 bytes 进行一些处理即可,由于没有引用任何其他模块,可以很好地独立使用。

原文链接:

python画五角星代码

python是一种强大的编程语言,通过使用python,我们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图案、语句、动画等等编程。你知道用python画五角星的代码是什么吗?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详细演示一遍。希望通过这个小小的例子,能让你的python编程技术更进一步!

1.导入python的turtle模块。具体如图所示。

2.开始画五星为了填充,需要开始填充begin_fill()。具体如图所示。

3.分别设置笔和填充。具体如图所示。

4.因为五角星每个角为36度,而且旋转180-36度,所以使用循环语句

foriinrange(5):

forward(100)

right(180-36)执行重复的动作。

具体如图所示。

5.最后填充。具体如图所示。

6.最后的图形。具体如图所示。

7.最后隐藏画笔ht()。具体如图所示。

照着上面的方法一步一步操作,就可以用python画五角星了,是不是很有趣?快来打开电脑试一试,画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五角星吧!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平常学习python语言时,你也可以多找些类似画五角星这样的例子来学习,这样没准可以让自己学的更快哦。

本篇文章使用以下硬件型号:联想小新Air15;系统版本:linux;软件版本:python。

html中可以星空的背景吗

可以的

例如下面这段代码

body{

background:?url(图片)?no-repeat?0?0?transparent;

background-size:?200%?auto;//防止图片不够大

}

121 11 个案例掌握 Python 数据可视化--星际探索

星空是无数人梦寐以求想了解的一个领域,远古的人们通过肉眼观察星空,并制定了太阴历,指导农业发展。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有了更先进的设备进行星空的探索。本实验获取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发布的地外行星数据,研究及可视化了地外行星各参数、寻找到了一颗类地行星并研究了天体参数的相关关系。

输入并执行魔法命令 %matplotlib inline, 设置全局字号,去除图例边框,去除右侧和顶部坐标轴。

本数据集来自 NASA,行星发现是 NASA 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数据集搜集了 NASA 官网发布的 4296 颗行星的数据,本数据集字段包括:

导入数据并查看前 5 行。

截至 2020 年 10 月 22 日 全球共发现 4296 颗行星,按年聚合并绘制年度行星发现数,并在左上角绘制 NASA 的官方 LOGO 。

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2005 年以前全球行星发现数是非常少的,经计算总计 173 颗,2014 和 2016 是行星发现成果最多的年份,2016 年度发现行星 1505 颗。

对不同机构/项目/计划进行聚合并降序排列,绘制发现行星数目的前 20 。

2009 年至 2013 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系外行星发现者。在一片天空中至少找到了 1030 颗系外行星以及超过 4600 颗疑似行星。当机械故障剥夺了该探测器对于恒星的精确定位功能后,地球上的工程师们于 2014 年对其进行了彻底改造,并以 K2 计划命名,后者将在更短的时间内搜寻宇宙的另一片区域。

对发现行星的方式进行聚合并降序排列,绘制各种方法发现行星的比例,由于排名靠后的几种方式发现行星数较少,因此不显示其标签。

行星在宇宙中并不会发光,因此无法直接观察,行星发现的方式多为间接方式。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发现行星主要有以下 3 种方式,其原理如下:

针对不同的行星质量,绘制比其质量大(或者小)的行星比例,由于行星质量量纲分布跨度较大,因此采用对数坐标。

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在已发现的行星中,96.25% 行星的质量大于地球。(图中横坐标小于 e 的红色面积非常小)

通过 sns.distplot 接口绘制全部行星的质量分布图。

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所有行星质量分布呈双峰分布,第一个峰在 1.8 左右(此处用了对数单位,表示大约 6 个地球质量),第二个峰在 6.2 左右(大概 493 个地球质量)。

针对不同发现方式发现的行星,绘制各行星的公转周期和质量的关系。

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径向速度(Radial Velocity)方法发现的行星在公转周期和质量上分布更宽,而凌日(Transit)似乎只能发现公转周期相对较短的行星,这是因为两种方法的原理差异造成的。对于公转周期很长的行星,其运行到恒星和观察者之间的时间也较长,因此凌日发现此类行星会相对较少。而径向速度与其说是在发现行星,不如说是在观察恒星,由于恒星自身发光,因此其观察机会更多,发现各类行星的可能性更大。

针对不同发现方式发现的行星,绘制各行星的距离和质量的关系。

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凌日和径向速度对距离较为敏感,远距离的行星大多是通过凌日发现的,而近距离的行星大多数通过径向速度发现的。原因是:近距离的行星其引力对恒星造成的摆动更为明显,因此更容易观察;当距离较远时,引力作用变弱,摆动效应减弱,因此很难借助此方法观察到行星。同时,可以观察到当行星质量更大时,其距离分布相对较宽,这是因为虽然相对恒星的距离变长了,但是由于行星质量的增加,相对引力也同步增加,恒星摆动效应会变得明显。

将所有行星的质量和半径对数化处理,绘制其分布并拟合其分布。

由于:

因此,从原理上质量对数与半径对数应该是线性关系,且斜率为定值 3 ,截距的大小与密度相关。

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行星质量和行星半径在对数变换下,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输出 fix_xy 数值可知,其关系可以拟合出如下公式:

拟合出曲线对应的行星平均密度为:

同样的方式绘制恒星质量与半径的关系。

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恒星与行星的规律不同,其质量与半径在对数下呈二次曲线关系,其关系符合以下公式:

同样的方式研究恒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恒星表面对数重力加速度与其对数半径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

以上我们分别探索了各变量的分布和部分变量的相关关系,当数据较多时,可以通过 pd.plotting.scatter_matrix 接口,直接绘制各变量的分布和任意两个变量的散点图分布,对于数据的初步探索,该接口可以让我们迅速对数据全貌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通过行星的半径和质量,恒星的半径和质量,以及行星的公转周期等指标与地球的相似性,寻找诸多行星中最类似地球的行星。

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在 0.6 附近的位置出现了一个最大的圆圈,那就是我们找到的类地行星 Kepler - 452 b ,让我们了解一下这颗行星:

数据显示,Kepler - 452 b 行星公转周期为 384.84 天,半径为 1.63 地球半径,质量为 3.29 地球质量;它的恒星为 Kepler - 452 半径为太阳的 1.11 倍,质量为 1.04 倍,恒星方面数据与太阳相似度极高。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开普勒452b(Kepler 452b) ,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现的外行星, 直径是地球的 1.6 倍,地球相似指数( ESI )为 0.83,距离地球1400光年,位于为天鹅座。

2015 年 7 月 24 日 0:00,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举办媒体电话会议宣称,他们在天鹅座发现了一颗与地球相似指数达到 0.98 的类地行星开普勒 - 452 b。这个类地行星距离地球 1400 光年,绕着一颗与太阳非常相似的恒星运行。开普勒 452 b 到恒星的距离,跟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相同。NASA 称,由于缺乏关键数据,现在不能说 Kepler - 452 b 究竟是不是“另外一个地球”,只能说它是“迄今最接近另外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

在银河系经纬度坐标下绘制所有行星,并标记地球和 Kepler - 452 b 行星的位置。

类地行星,是人类寄希望移民的第二故乡,但即使最近的 Kepler-452 b ,也与地球相聚 1400 光年。

以下通过行星的公转周期和质量两个特征将所有行星聚为两类,即通过训练获得两个簇心。

定义函数-计算距离

聚类距离采用欧式距离:

定义函数-训练簇心

训练簇心的原理是:根据上一次的簇心计算所有点与所有簇心的距离,任一点的分类以其距离最近的簇心确定。依此原理计算出所有点的分类后,对每个分类计算新的簇心。

定义函数预测分类

根据训练得到的簇心,预测输入新的数据特征的分类。

开始训练

随机生成一个簇心,并训练 15 次。

绘制聚类结果

以最后一次训练得到的簇心为基础,进行行星的分类,并以等高面的形式绘制各类的边界。

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所有行星被分成了两类。并通过上三角和下三角标注了每个类别的簇心位置。

聚类前

以下输出了聚类前原始数据绘制的图像。

求网页的星空背景代码

要完成此效果需要两个步骤

第一步:把如下代码加入到body区域中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

SmallStars = 30;

LargeStars = 10;

SmallYpos = new Array();

SmallXpos = new Array();

LargeYpos = new Array();

LargeXpos = new Array();

Smallspeed= new Array();

Largespeed= new Array();

ns=(document.layers)?1:0;

if (ns){

for (i = 0; i SmallStars; i++)

{document.write("LAYER NAME= sn"+i+" LEFT=0 TOP=0 BGCOLOR= #FFFFF0 CLIP= 0,0,1,1 /LAYER")}

for (i = 0; i LargeStars; i++)

{document.write("LAYER NAME= ln"+i+" LEFT=0 TOP=0 BGCOLOR= #FFFFFF CLIP= 0,0,2,2 /LAYER")}

}

else{

document.write( div style="position:absolute;top:0px;left:0px" );

document.write( div style="position:relative" );

for (i = 0; i SmallStars; i++)

{document.write( div id="si" style="position:absolute;top:0;left:0;width:1px;height:1px;background:#fffff0;font-size:1px"/div )}

document.write( /div );

document.write( /div );

document.write( div style="position:absolute;top:0px;left:0px" );

document.write( div style="position:relative" );

for (i = 0; i LargeStars; i++)

{document.write( div id="li" style="position:absolute;top:0;left:0;width:2px;height:2px;background:#ffffff;font-size:2px"/div )}

document.write( /div );

document.write( /div );

}

WinHeight=(document.layers)?window.innerHeight:window.document.body.clientHeight;

WinWidth=(document.layers)?window.innerWidth:window.document.body.clientWidth;

//Inital placement!

for (i=0; i SmallStars; i++)

{

SmallYpos[i] = Math.round(Math.random()*WinHeight);

SmallXpos[i] = Math.round(Math.random()*WinWidth);

Smallspeed[i]= Math.random()*5+1;

}

for (i=0; i LargeStars; i++)

{

LargeYpos[i] = Math.round(Math.random()*WinHeight);

LargeXpos[i] = Math.round(Math.random()*WinWidth);

Largespeed[i]= Math.random()*10+5;

}

function fly(){

var WinHeight=(document.layers)?window.innerHeight:window.document.body.clientHeight;

var WinWidth=(document.layers)?window.innerWidth:window.document.body.clientWidth;

var hscrll=(document.layers)?window.pageYOffset:document.body.scrollTop;

var wscrll=(document.layers)?window.pageXOffset:document.body.scrollLeft;

for (i=0; i LargeStars; i++)

{

LargeXpos[i]-=Largespeed[i];

if (LargeXpos[i] -10)

{

LargeXpos[i]=WinWidth;

LargeYpos[i]=Math.round(Math.random()*WinHeight);

Largespeed[i]=Math.random()*10+5;

}

if (ns){

document.layers[ ln +i].left=LargeXpos[i];

document.layers[ ln +i].top=LargeYpos[i]+hscrll;

}

else{

li[i].style.pixelLeft=LargeXpos[i];

li[i].style.pixelTop=LargeYpos[i]+hscrll;

}

}

for (i=0; i SmallStars; i++)

{

SmallXpos[i]-=Smallspeed[i];

if (SmallXpos[i] -10)

{

SmallXpos[i]=WinWidth;

SmallYpos[i]=Math.round(Math.random()*WinHeight);

Smallspeed[i]=Math.random()*5+1;

}

if (ns){

document.layers[ sn +i].left=SmallXpos[i];

document.layers[ sn +i].top=SmallYpos[i]+hscrll;

}

else{

si[i].style.pixelLeft=SmallXpos[i];

si[i].style.pixelTop=SmallYpos[i]+hscrll;

}

}

setTimeout( fly() ,10);

}

//fly();

//--

/script

第二步:把“onLoad="fly()"”加在body标记里

例如:body onLoad="fly()"

(责任编辑:IT教学网)

更多

推荐思科认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