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对话是什么意思,对话对白怎么读
浅谈如何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邓素琼 四川省简阳市东溪镇明德小学 641400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呼声越喊越响,要求学生加大阅读量、加强语言积累的同时,语文教师们有必要先静下心来与文本亲近,去深入地细细品味。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以文为本,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阅读、个性化建构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展开亲密对话。
以《不合群的小蝌蚪》为例,在了解全文的基础上,我从其中的一句话中看似不起眼的关键词入手:“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是什么情况使小作者以为它们在“闹别扭”?为什么又加上了“好像”一词?同学们纷纷在文中寻找答案:“永明很快找来一根细树枝,小心地把那只孤独的小蝌蚪拨到蝌蚪群中。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我又一次把它拨进蝌蚪群里,可是,过了一会儿,它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两次“拨”都没能让小蝌蚪回到群体中,它独处时又那么“悠闲”,说明没有“闹别扭”,而是确实不喜欢和大家相处。我适时让学生说说一个人“悠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并让学生说说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悠闲”形容,加深理解。同时,学生们也能很快找到其它关键词:“钻”,是自己强硬地想出来,“仍旧钻出来”,留都留不住。通过学生的这一发现,可以让他们进一步品味作者用到的两次“拨”:什么情况下要“拨”?你也来试试这个动作,从中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一问,使学生对小作者的爱心之举有所领会,并借机再找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文本内容,从而使学生们受到了教育。在细细品味文本的词句中,学生们与文本相知,亲密对话,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
亲近文本,就要以文本为范例,从中学到方法、悟到精妙,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
一、有理解,才会运用
《曼谷的小象》一课,景美,象美,人更美。而第一段中的景美又为全文作好了美的铺垫。“在曼谷近郊,绿油油的禾田和点缀着淡紫色野花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海边。”这一段中,理解“点缀”一词,对感受景美有很大作用。在教学中,我问学生:“课文上说‘点缀着野花’,这个‘点缀’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这样(到黑板前解说):这黑板好比是那片草地,上面从这边到那边,密密麻麻地种满了花。‘点缀’是这样的吗?”学生回答:不是。“那就是在草地上从这边到那边整整齐齐地种了一行,是吗?”也不是。那‘点缀’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有学生举手)于是,我请学生在这片草地上(指黑板)给点缀一下。学生在黑板上无规则地画了一些小圈儿,我边指着学生画的小圈边问:有的地方多一些,有的地方少一点,有的地方密一些,有的地方稀一些,没有什么一定的规矩。这就是点缀吗?学生一致肯定。这样,同学们对这里的美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二、有发现,才能创造
对文本要深入挖掘,让学生在发现中创造。《一定要争气》一课,童第周不但自强不息,而且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学到为中国人争气这一内容时,我抓住文本中“这件事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的“震动”一词:震动什么意思?(初步理解)这件事指哪件事?为什么这件事会震动欧洲的生物学界?学生们便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实验,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教授做了几年也没成功,而童第周却把它做成功了,影响肯定大得很;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从中国来的童第周却做成功了,怎不令人震惊?在此发现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往下接:怪不得这件事“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一下吗?把它写一写吧。
于是,同学们的创造又形成了课堂新的高潮:那些学者们正议论纷纷。一个年轻的生物学家摇摇头说:“真是让人难以相信,连教授都做不了的实验,让一个从中国来的穷学生给解决了,太不可思议了。”……一个老教授点点头,一个劲地说:“真是没想到,没想到,科学无国界,英雄出少年啊。”……
没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去深入发现,怎会有这些妙语连珠!
三、有亲近,才有超越文本的阅读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品格,在阅读过程中,不要让书本束缚了思想,既要遵循文本,又要超越文本。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新课标要求的“尊重学生个体,培养学生个性”的体现。
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许多同学都表示喜欢孙膑或田忌,但也有两个同学说喜欢齐威王,觉得齐威王“遵守比赛规则,不耍小心眼”、“大度直率,有帝王之相”。这说明如果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话,鉴赏阅读,必然会反映出个性化倾向,这种审美的多元性,就难免会超越文本的单一评价尺度,体现了“思想大于形象”的道理。显然,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学生学会了与文本对话的方法,才能使他们推而广之,运用到更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去,从而也使浏览的实效性得到保证。当然,教学对话的成功从本质上讲更少不了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先期”对话,因为“教材透”方能“教法透”。教师只有对文本重点、难点、亮点、要点等做到深入领会和精准把握,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才能游刃有余地引领学生一起诗意地徜徉、幸福地成长!
浅谈教师如何与文本对话
1 、课前备课时的师本“对话”
作为对话者之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一般在备课中和上课前完成,但在课堂上与学生的相互交流则是与文本对话的继续和深入。文本原就充满空白,呼唤着每一个读者合作,邀请读者对空白进行填充。应该说学生是最主要的读者,而教师却是首要的读者,因为教师要“闻道在先”,只有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产生了积极强烈的反应,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引领好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提升。因此,我强调教师在备课伊始就全力以赴,“熟读胸中有本”,调动自己所有的语文功底和热情,尽力去感悟文本的深度与广度,争取吃透文本并有所超越,以备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有重点、有层次、有高度。
2 、课前热身中的师生“对话”
我们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仅仅只应该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时间和空间,事实上,从语文学科的特点而言,只要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材料,作为阅读个体,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或深或浅的都应该有他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学生阅读知识和认识水平以及对文本的感悟等都不是零起点的。因此教师应该抓住热身时机,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对话热情,进行充分有效并且是愉悦的对话活动,一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阅读、提前预习的习惯,并借机了解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因学定教;二可以从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就与学生建立一种自然的、对话的氛围,让学生一经进入学习,早早就成为学习的主体、对话的主角,以便为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交流奠定良好基础。
3、课堂教学中的生本、生生、师生“对话”以及和谐发展
(1)生本对话的核心是学生,捷径是读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对话的核心也应该是学生。在激发学生间的互动对话的实践中我体会到,无论多么陌生的文本,学生在与之接触的过程中,总能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去领悟、接受的,尽管这些领悟可能不够准确和到位,但让学生自己去和文本对话,去感悟遣词造句的特点,永远都比教师直接教给他更富于意义,因为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有效的学习过程。所以,教学时,强调教师尽可能地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读文感悟中,把自己的已有经验提取出来,激活与陌生新知的联系和匹配,实现自己的新知构建。
要说明的是,真正课堂教学要常常体现以读为本,因为大量的读为学生切实创设了直接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如:开课整体感知时的浏览,突破难点部分的细读,升华情感处的引读等,以读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而学生不仅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领悟到了文章的表达方法。所以,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是实现让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的好方法。
(2)生生对话的主体是全体学生,目的是交换思想
课堂教学中的生生互动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自主性和团结协作能力等均有良好促进作用。当一个同学的知识构建(发言水平和正误可视为其外在表现)遇到麻烦或障碍时,教师不要直接针对该学生进行相关解释,而要抓住机会,“顺水推舟”把问题交给全班同学,引导全体学生进行思考。这样,所有学生便可以共同就文本进行对话交流。交流的结果尚不是最重要的,其间互动中思维火花的激烈碰撞、解决问题中体现的团结合作精神甚至拼搏竞争意识,都是新思维品质的灌输和培养,对学生而言是终生受益的。
(3)师生对话的主导是教师本身,方法是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
在最大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与文本对话机会的同时,教师与学生对话中的组织引导和提升作用也极为重要。正如崔峦老师说的那样:“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把学生的主体性引向正确的讨论交流。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都偏颇了,也你及时引导甚至推波助澜,都是放弃主导作用的较为极端的例子。我们既反对老师牵着学生走,又反对老师跟着学生走,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包括启发、点拨甚至讲解),在教学相长中实现教学目标。”
在师生对话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别巨匠心,巧妙地从学生已有知识和陌生知识之间的相似和联系上寻找切入点,提出问题,挑起矛盾,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同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出手。
如何深入挖掘教材
其实解读教材的过程就是多维对话的过程,在这里我就如何解读教材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与文本对话,看文本表达了什么。
与文本对话,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研读教材,在研读中探索文章的价值取向,行文思路和语言特点。研读教材要细,要逐段、逐句、逐字的,反复的去读去研究,哪怕一个标点的使用,都要进行思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诗人陆游也曾说过:“一读再读至十百读,奶见其妙。”。只有多读教材,反复读、认真读、有目的读,读明白、读透彻、读出文本的“魂”,才能让课堂少一点形式,多一份平实;也只有多读教材,读出自己对文本独特的“悟”,才能让课堂少一点模仿,多一份创新,也才能自信的为课堂抹上自己个性的色彩。
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就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并从多元文化的角度进行了解读,获得了众多专家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比如在课堂中窦老师引导学生为女孩的死加上自己的标点,并说明原因。
“她死了 在旧年的大年夜 ”
当一个学生说应该加感叹号后。
老师:“她怎么就在这么个大年夜冻死了,我们无比的感叹和气愤,来,读吧!”
当又一个学生说应该加句号时,
老师:“嗯,从侧面描写了人们的冷漠无情,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来,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读吧,读出这个世界的冷漠!”
……
老师:叶君健爷爷为这句话加了一个破折号,也许这是一份解释,也许更是一份说明,也许这是一份冷静的诉说。
通过给这一句话加上自己的标点的教学活动,使孩子们对女孩的悲惨遭遇有了自己独特的更深刻的理解。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得益于窦老师课前对文本的精心研读,窦老师在课前的文本细读中,通读课文无数遍,对文本的语言进行了深入研读,有些句子、词和标点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多种解读,光对文本所做的批注就有3万多字,更易十四稿教案,才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精彩、个性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课例。
二、与作者对话。看作者想表达什么。
我们必须注意到作者个人生平、生活背景怎样,当时有些什么思想以及文本创作的背景,只有了解了这些,解读文本的时候才不会只停留在表面,才能深入的与作者对话。
以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一课的《卜算子。咏梅》为例:课文安排的是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接下来又附了一首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笔下在严酷环境中生存 “犹有花枝俏”的梅花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先看看毛泽东的生平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毛泽东是一位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中国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时代英雄。他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伟大的诗人。
写这首词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中国正处在内忧外困的严峻的考验之中。毛泽东于是托梅寄志写了这首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并最终会战胜困难的决心。
再看陆游的生平和写这首词的背景:陆游,南宋爱国诗人,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但一生不得志,他生于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这首词也是陆游的咏怀之作,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这首词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追求。
了解了两位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再去解读文本我们就清楚的了解了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了解作者想表达什么,就能为走进课堂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好基础。
三、 与编者和知识系统对话,看课文应该表达什么。
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目非常之多,但并不是每一篇都能选入课本之中,选哪一篇文章编入课本,放入课本的那个单元,都经过了许多专家根据知识系统和课本知识结构经过了精心的挑选、编排和定位。有的文章为了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还进行了改造。因此与编者和知识系统对话,准确了解编者的意图,看课文应该表达什么,是我们更好的把握教材准确定位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与编者对话我们可以通过仔细研读教学参考书,参加教材培训活动或者通过网络与书信直接与编者联系,还可以登陆出版社网站等形式进行。
四、与自己对话,对文本有独立个性的解读。
深入解读教材,不但要能“走进去”还要会走出来。走进去对文本逐字逐句悉心揣摩,反复体悟,与作者、编者和知识系统进行深入的交流,感受他们的思想;走出来,带着对文本独特的体味和感悟从文章中走出来,结合自己的认知,时代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二次创作”。只有这样也才能让课堂少一点模仿,多一份创新,也才能自信的为课堂抹上自己个性的色彩。
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与知识系统对话、与自己对话……钻研教材的过程其实就是多维对话的过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准确制定,都建立在对教材深刻准确解读的基础之上。明确了教什么,才能决定怎么教。在进行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我们必须首先钻研并透彻理解文本,才有可能选择合适的“切入口”,为自己的教学平添异彩。
谁比较了解什么是“话语/文本”?
话语:语言学术语。 指运用中的语言。 其构造单位相当於句子或大於句子的言语作品。 现代“话语语言学”, 即研究从对话片断到完整的长篇小说的超句法的语言结构。
文本:文件的某种本子。 亦指某种文件。
文本语言分为哪两种?
文本的几种类型:TXT文件:各种系统通用的标准的文本文件。DOC文件:WORD格式文件。WPS文件:WPS文字处理系统的支持文件。
文本,是指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从文学角度说,通常是具有完整、系统含义(Message)的一个句子或多个句子的组合。一个文本可以是一个句子(Sentence)、一个段落(Paragraph)或者一个篇章(Discourse)。广义“文本”:任何由书写所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狭义“文本”:由语言文字组成的文学实体,代指“作品”,相对于作者、世界构成一个独立、自足的系统。计算机的一种文档类型。该类文档主要用于记载和储存文字信息,而不是图像、声音和格式化数据。常见的文本文档的扩展名有。txt、。doc.、。docx、。wp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