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IT行业特点(日本的it行业)

http://www.itjxue.com  2023-04-11 22:03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亚洲国家的it哪个好

印度是亚洲IT大国,誉为”世界办公室“,但只是被发达国家IT外包而已,做的是IT的底端活,就像中国被发达国家外包低端制造业一样。核心技术和专利都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韩国、台湾IT不错,但他们真正的优势在于电子加工,其实是做硬件,而且硬件的核心技术也在欧美国家手里,亚洲IT技术上,综合来讲日本的IT技术,在创新、核心技术上都是占有绝对优势,中国IT起步晚,虽然在部分领域跟上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和日本比总体还是有不足,IT行业也很不成熟,另外IT人才中国很缺。不过中国正因为起步晚,不被传统模式束缚,创新潜力和空间都很大,所以以后谁知道呢,纯个人见解

日本的IT技术和中国比怎么样

中国IT方面的有些技术确实可以跟上日本或者超过日本。但一般国际上认为整体没有日本的实力强。不过中国在某些方面的技术是非常强的。不光可以和日本比,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比如说梁肇新解决的vcd读死技术。盗版盘来者不惧呵呵,还记得前几年超级解霸3000那个广告把“化腐朽为神奇,使模糊变清晰。”这也就是为什么叫“英雄版”。这个技术绝对是国际领先。还有我们国家的盗版技术估计已经远远超过了IT大国印度。这个技术也是比较精湛的。当然也有其他很不错的技术,但是都只是一枝独秀,一脚高一脚底的发展。没有其他国家IT行业发展的那么健康。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技术大国,我们的中医技术、做饭的技术、各种工程技术都在世界领先。到哪一天中国的IT行业才能崛起呢?让我们祝中国软件技术能够更健康全面的发展吧。

全是个人意见,不对请批 :)

对日it指的是

日本软件和系统集成行业公司。

1、日本ti是指日本软件和系统集成行业公司,日本IT产业模式跟中国有诸多不同。

2、首先想到的是Google微软,提到日本t科技公司,中国首先想到的是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比较纯碎的IT企业,所以日it指的是日本软件和系统集成行业公司。

日本IT行情现在如何?为什么那么多程序员去日本工作?

相对于国内来说,日本毕竟是发达国家,软件行业起步早发展快,薪资相对来说也高。但是其实国内最近几年的前景和平台也是相当不错的。

1、为什么日本独独需要大量it软件行业的人才?怎么其它的机械、化工、生物行业不需要。是不是日本的行业存在结构性失调?

日本的软件产业非常发达,动漫产业更是世界第一,需要大量的软件开发、编程和测试人员,软件和其他行业不同,知识含量说高也高,说不高也不高。关键的是软件设计和架构,这种工作国人是干不了的,必须在发达国家软件行业干很多年,有丰富的经验才可以。软件设计师或架构师将软件设计好后,需要的就是编程人员根据要求编写程序代码。对于一个大型软件来说,代码可能上千万甚至上亿行,需要人一行一行地录入、粘贴、复制,这种工作日本人是不愿意干的,想干他们也没那么多软件程序员。所以,这种工作都是外包到中国来做,一般是大连。但是,有时候包给中国公司做费时费力,在任务紧急的时候也会找一些人到日本国内去做。貌似成本上升了,但实际上和日本人相比,我们的程序员仍然属于廉价劳动力。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赴日IT人员。

日本的机械、化工、生物行业还真是不需要那么多人。为什么?很好理解。都包到中国和东南亚了啊?中国现在那么多的汽车厂、化工厂、制药企业不是有很多是日资公司吗?他们国内资源匮乏,而且处于环境保护和降低成本的考虑,国内干这些行业成本很高。

不知道第一个问题满不满意。

2、日本经济不是不景气,失业率很高吗?

确实如此。但是,日本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可不低。比如,一个日本程序员一个月30万日元(只是打个比方),而从中国引进一个程序员一个月只需要15万日元,哪个合算呢?答案显而易见。企业都是唯利是图的,没有企业为了解决本国失业问题而放着便宜人不用,去雇用本国的“贵人”的。嘿嘿。换了你也不会吧?

所以说,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很高,一点也不影响日本企业从中国招聘IT人员。

这种想法很现实,但是300万太多了。IT人士,特别是软件开发工程师和软件测试工程师,现在中国的很多软件人才都是这样做的。而且中国的很多软件外包企业都是在日本IT公司干过一段时间,学到了先进经验,拿着日本公司的外包订单回国创业的。所以说,边挣钱边学习是正道。光挣钱不学习没有多大意义。挣够了钱、学到了技术、拿到了日本公司的分包订单、然后再回国创业,带动国内经济发展,这可是件大好事!

补充问题2:从打工到扎根日本,与日本人基本平起平坐,这种可能有多大?

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我的一个表哥就在日本,他说,要融入日本社会需要两代人,要进入日本上层社会需要三代人,并且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简单说,去日本创业,要想和日本人平起平坐,这一代人是没希望了。而且日本人对中国人比较排斥,我们骨子里也看不起他们,这是很难融合的。

希望可以帮到您,谢谢!

日本一名七岁小学生拿到IT通行证,什么是IT通行证?

有7岁一年级小学生通过这项考试,让日本民众感到十分惊讶和钦佩,这也成了社交媒体上热议的话题。有网友感慨,“我们公司一位三十多岁的大叔已经考了4次,还没有通过”“暂且不论这个考试难易如何,一年级小学生能认识那么多汉字也真是了不起。”

日本一名七岁小学生拿到IT通行证,什么是IT通行证?

1、什么是IT通行证

“IT通行证”考试是日本一项国家考试,“IT通行证”能证明持证人拥有灵活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充分掌握IT相关的基础知识。

2、日本IT行业人才稀缺

因为之前日本IT行业并不像国内或者欧美一样是什么高薪酬就业行业。日本IT行业的崛起是依附于制造业的,是更偏向服务行业的存在。而且日本的IT行业并没有多发达…在民用IT行业方面国内是把日本甩在身后的。

3、日本IT专业性层次不齐

目前日本的IT业界现状是比较扭曲的,完成开发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高中学历的毕业生或者专门学校学历的以及文科生组成,因为开发工作基本都是SIer的最低端小公司完成,而本科或者研究生等学历高一些并有专业知识的人是不愿意去这种小公司的。

后记:不仅是IT,日本的各行各业其实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除了人才不足,结构不合理也是重要的因素。日本的IT人才多集中在IT公司而非用户公司。这就造成了IT相关的经验和知识无法在用户公司积累。IT系统的开发完成之后,由于用户公司无法进行合理的维护,导致老旧系统复杂化,从而进入了不得不花大价钱去请IT公司维护的恶性循环。技术只有合理的运用到业务当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而日本的现状就是,业务是业务,技术是技术,二者之间存在断层,从而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日本为什么发展数码产业?

日本IT业发展龟速,主要原因可能是日本IT业定位太过奇葩。分析全放在下面。

所以,如果你当真要接着阅读,将遭遇以下问题的答案。

在日本,比起选择IT行业,更好的行业选择是什么?

如何各用一句话定位“印日美欧”四地的软件行业?

顺道谈谈中国;

日本的IT行业是如何起步的?

日本的编程能力到底是不是渣渣?

日本企业眼中的IT工程师是什么价值?

日本IT产业的未来将如何发展?

风险提示完毕。请确实,是否继续?(Y/N)

Y

好的,前方正文。

+++

提到美国的科技企业,首先想到的是Google、Microsoft、Apple、Facebook;提到中国的科技企业,首先想到的是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新浪等IT企业。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比较纯碎的IT企业。并且,在这两个国家里,谈到“科技”,很多时候都是在指IT,尤其是在中国。

那么,提到日本的科技企业呢?

索尼、松下、三菱、东芝、富士通、软银……

如果是在日本学习情报专业(日本的IT称为情报)的学生,毕业后的目标必定是以上企业。但是,这些企业是IT企业吗?想想它们提供的产品: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屏、游戏机。虽然很多时候,它们也被称为IT企业,但显然与谷歌、腾讯这一类企业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们更多地被归属于“制造业”。

换句话说就是:

在日本大学里学习IT的学生,毕业后优先选择制造业,而非IT行业。

其中内涵是十分耐人寻味的。此文打算以此为引,通过近几年在日本生活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从日本的产业结构、企业风气、国民性格等多个方面,探讨一下日本IT技术的现状和未来。

IT产业在日本被看做什么?麻省理工学院的Cusumano教授说过一个比喻,是我平生所见对各国软件行业最恰当的。他说:

在欧洲,Softwareasascience(软件即科学)

在美国,Softwareasabusiness(软件即商业)

在印度,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在日本,Softwareasaproduction(软件即制造)

欧洲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发源地,在他们看来,IT就是科学的一种延伸。因此,他们编写的软件很讲究数学公式的构造、数字化的检验方法。他们会花费超出必要的时间去构造尽可能接近完美数学化的软件,尽管其与盈利可能并无关联。其结果是他们的软件可被称为艺术,但销售量完全无法与美国竞争。

美国人把IT看成是赚钱的手段,一切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他们对软件品质的要求,会优先停留在“能够卖出去就好”的阶段。尽可能早地建立各种标准,思考各种商业模型,为了尽早商业化注入一切力量。其结果是美国是信息时代的主导。

印度是全球著名的软件外包基地。在他们看来,恐怕提供优质的软件与提供优质的酒店服务差不多。倾听顾客的要求,然后不顾一切地去完成顾客交给的任务,并以良好的服务接受客户的反馈。

再来看看我们此次的关注对象:日本

日本的IT行业有其独特之处。他们把IT看做是制造业的一种。因此,他们在做软件的时候,其态度就像在造数码相机、医学仪器一般。几近疯狂的品质管理,非把bug一个个找出来不可。低质量的软件绝对不允许进入市场。从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到发布,一整套流程就像丰田汽车的生产车间一般,所有人都各就各位充当一颗完美的螺丝钉。因此,他们的软件品质很高,bug很少,但是开发周期过长,具有很大的市场延迟性,这也是他们在日新月异的IT行业很难占据领先地位的原因。(这句就是在点题!)

多问一句,中国呢?

中国更像美国,不像日本对品质要求那么高,也没有欧洲的数学化思维。中国人更多地把IT作为一种商业手段,以赚钱为目的。但是,与其说是像美国,不如说是在刻意模仿美国,因此很多产品的相似度极高。不过我不是在说模仿不好,其实我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探讨“仿造”的问题,所提出的观点是“后发国家在追赶先进国家的过程中是必然涉及模仿的,因为这么做是效率和成本折中的一种最佳选择”。

日本真正的IT企业是如何发展的?

中国的IT产业起步不晚,在这次产业革命中并未落后于日本。但是,在IT产业发展的初期,由于两国产业结构的不同,导致两国的IT企业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

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在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制造业,其产品品质世界驰名,而中国的制造业却很弱小。

那么,问题来了!

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的初创IT企业,为了能够更快地收益,该怎么做呢?

很自然的想法是:与制造业的大企业绑在一起。

由于它们的产品能够卖得足够好,那么如果我能为它们提供服务,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收益。因为,如果说要推出一款面向民众的产品,谁都没有把握。对性格相对保守的日本人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很自然地会把眼光聚集在能够获得巨大效益的制造业。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比起前瞻性,最重要的是先活下去。

日本制造业的能力之强,使得IT企业能够从制造业获得足够的单子。于是,产生了两个效果:

IT企业从制造业稳定接单,以保证自己的生存;

IT企业沾染了制造业的作风,并与之趋同。

中国与日本相反,由于制造业不够强大,IT企业不能获得足够的单子,自然会把眼光聚焦在民众身上,让民众来买单。

其结果就是,中国的IT产业更面向民众,日本的IT产业更面向企业。

由于面向民众的产品很容易受到人们的熟知,再加上中国市场的规模也远大于日本,因此中国的IT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远大于日本。但是,绝不是说日本的IT企业就很弱小,它们与制造业绑在一起,它们的影响力便融入了家用电器、电子元件、数码相机等制造业产品。你今天所见到的高质量的日本产品,背后就有无数个IT企业在支援它。

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中国的IT产业是“天动说”,仿佛其他产业都围着它转。日本的IT产业是“地动说”,它围绕着其他产业转,默默地支援其他产业。

日本人的编程能力很弱吗?

我是软件专业出身,在中国读本科,在日本读硕士。与两国的IT学生长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件耐人寻味的事。

1)日本很少有为了编程而编程的学生。

编程是一件很有趣味性的事,我也甚是喜爱。在中国,很多学生或开发者存在一种“为了编程而编程”、“为了IT而IT”的思维,或者说“我就是喜欢编程”。也有人以自称“一个编码15年还没编够的程序员”而自豪。至于如何通过IT来盈利,如何进行产品的市场定位,却考虑得较少。

日本人本来就把IT看做是支援制造业的手段,因此很少有“为了编程而编程”的学生,在他们看来编程和扭螺丝钉可能差别不大。因此,如果不能明确要支援的目标是否能盈利,他们就不会去做开发。

2)初看日本学生觉得他们很弱,但越接触得久越不这么认为。

我初到日本的时候,对日本学生的编程能力评价很低,过了一年就完全改观了。

第一,即便是学生制作的小软件,与同等级的中国学生制作的,在软件质量上差别很多。简短地说就是,中国学生可以只花很少的时间就能用新技术制作一个软件,但日本学生确善于用成熟技术做出品质很高的软件,虽然他们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品质管理,仿佛是连从未进入企业的学生都知道的。

第二,看日本人写的编程教程,简直是一种享受,其简单易懂的程度令人吃惊。我也长期在网络发表教学文章,也出版过书籍,非常明白创作者的感受。只有对一个技术掌握得越好,理解地越深,才越能写出简单易懂的教程。如果说一个作者在写作时模糊其词,很大的可能是作者也一知半解,而不是技术内容很深奥。

近两年,我在学习新技术时,基本都是优先选择日本人的书籍。为什么呢?因为我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学会这项技术。(这是不是一个省时建议?你也可以试试这么干。)

日本企业如何看待IT工程师?

在日本企业里,软件开发员的地位不高。与其说不高,不如说与拧螺丝钉的差别不大,也就是说拧螺丝钉的地位也很高。而在中国,前者的社会地位明显是要高于后者。因此,所有开发人员的目标,都是管理岗位,不会在开发岗位长期逗留。在日本,有一种说法是“如果大于35岁还在做开发,那你的人生就完全失败了”。

比起做软件开发,日本人更喜欢写Word文档,整理PPT报告,将数据整理到Excel表格。“能用Excel表格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编程呢?”如果一个找工作的学生在面试的时候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编程能力,很可能面试官会笑着回答“我不编程,也能工作”。

在日本人的心中,生活中是可以没有IT的,因为IT仅仅是为了支援制造业。在中国就不同了,IT成了阳光、空气和水。支付宝可以付手机费,还信用卡,甚至可以交水电费。总之,一切可以在网络解决的问题,中国的年轻人习惯于尽量在网上解决。日本则正好相反,一切可以在线下解决的,尽可能不在网上解决,因为线下很方便。这也反映出中国线下服务质量不高的现状。

日本IT产业的未来展望

日本的IT产业是典型的“支援型产业”,在未来十年内,我认为这一点并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IT产业本身的成就一定不大,不会有类似Facebook、Twitter、Google这样的企业产生,IT商业化的新模式也不会首先诞生在日本。但是,IT产业的成就会融入其他产业,预测一下,最能受益的是以下三类。

1)艺术设计类产业

随着IT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的艺术表现能力、制作效率会大幅提升。虚拟现实(VR)、扩张现实(AR)等新技术会率先为艺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动漫、电影、广告等产业会借此得到飞跃性的发展,孕育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2)高端制造业

凭借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发展,制造业会更加智能化。IT企业为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持,使其生产过程、管理、人机互动等全面优化,效率和品质大幅提升。日本的制造业在未来十几年内仍会作为世界的“领跑者”。

3)医疗产业

IT企业将为医疗仪器、药物的研发提供便利。图像解析、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会加快医疗显像仪器以及药物的研发,计算机全息生成(CGH)计算会为医生判断病因提供极大便利,患者将享受到如科幻电影般的医疗服务。

总结

本文多次对比了中日两国的IT产业,其目的不是说哪一种发展模式好,而是把它们总结出来,让人知道IT产业的发展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会根据国情、产业结构、国民喜好产生巨大差异。

当年华山之巅曾有“剑宗气宗之争”(金庸《笑傲江湖》),两方均通过极其残酷的手段去争论武学之道的根本是“剑”还是“气”。殊不知,无论是“天罗地网”,还是“重剑无锋”,都是武学发展的正途。此文认为无论是哪种模式,都是国家发展进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都是合适的。

由极客邦科技、七牛云以及XNode共同发起的“ChinaTechDay中国技术开放日2016”即将于5月12日正式启航,带领中国技术力量出海,首站日本。这也是中日两国企业和开发人员交流的一个良机。

想要更近一步探索了解日本,戳这里:中国技术开放日

本文原材料作者:吕之华,《精通D3.js:交互式数据可视化高级编程》作者。2012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同年获日本政府国家奖学金赴日,就读于日本岩手大学设计与媒体专业,2015年获得硕士学位。目前正攻读博士学位。

---彩蛋时刻---

技术干货接着读,再来2篇:

专访链家鸟哥:技术人员如何保持进步?

开源项目的正确打开方式:如何发明完美符合自己业务特点的轮子?

(责任编辑:IT教学网)

更多

推荐Flash动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