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虫软件卖电话违法吗?(爬虫抓取电话号码犯法吗)

http://www.itjxue.com  2023-04-09 22:18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使用企业账号大量收集简历中的手机号,并进行售卖,这样是违法的吗?

刚大学毕业不久的郭钰急于找工作,在网上向几家公司投递了简历,求职意向是“美术指导、广告设计”,之后竟频繁接到陌生电话和短信,提供的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职位。

网页截图

现实中,不少年轻求职者也和郭钰一样掉进了信息泄露“陷阱”。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网上简历售卖市场十分活跃,已形成“一条龙”产业。不法分子通过各种形式以正规企业身份入驻网络求职平台获得求职者简历,卖家出售的商品从简历获取的软件与账号、再到简历,一应俱全。

简历被泄露背后的无力维权

郭钰原本满心期待地等着企业的邀约,没想到接到的竟是骚扰电话,“基本上一天能有三四个。他们问我要不要去做销售,销售什么也不告诉我;还有人问我要不要去做任务,30~80元一单,一单一结,也不说内容,只让我加QQ;还有问我要不要做健身教练的……”。

郭钰怀疑简历被泄露,但为了不错过心仪公司,只能继续忍受这些骚扰,“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求职情绪”。

谈及维权,她犹豫了:“个人维权很困难,也很麻烦。维权是漫长的过程,会耽误我找工作。”

郭钰的遭遇并非个案。前不久,记者在网络商贩手中购买了100份某知名求职网站的简历,求职意向涵盖美术指导、律师、翻译、缝纫、淘宝客服等多个行业。

记者随机选取了10份简历,对其中信息进行核实。求职者中至少有3位曾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信息骚扰。另外,只有两人在上述网站投过简历,其他人都在不同的求职网站投递过简历。

来自广州的求职者张强(化名)向记者确认了该简历信息的准确性。

过去一个多月里,张强几乎每天都能接到一两个电话,试图介绍他到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家去做包装、搬运等工作。“我现在接电话都告诉他们,我不找工作了。”尽管如此,他并没有维权的打算,“管不了他们”。

来自南京31岁的求职者王浩(化名)是一名律师,正准备换工作。虽没接到骚扰电话,但简历被售卖这件事还是引起了他的担忧:“这个事情(信息泄露)是广泛存在的,作为个人很难去追究平台的责任。”他并不希望现在的单位知道自己准备跳槽,简历泄露随时可能给他带来麻烦。

完整的“简历收集”产业链

记者调查发现,简历有一手与二手之分,一手简历就是从未被售卖过的,二手简历是被卖过1次以上的。一位卖家张磊(化名)称,通常一手简历“转化率”更高,求职者电话更容易打通,QQ或微信的好友申请也更容易通过。

据记者调查,知名求职网站的一手简历每条价格1.8~2.5元,二手简历每条价格在0.8~1.5元之间。其他求职网站每条价格0.6~1元。

张磊介绍,数据提供求职者的姓名、手机号、年龄、性别信息,直接发到买家邮箱。当被问及信息是否能够保证实时更新,张磊再三承诺“当天简历,每天稳定更新5000+,质量杠杠儿的”。

另一位网络卖家陈红(化名)给了记者某求职网站的账号试用。记者登录发现,这是该求职网站一个企业VIP账号的子账号,其母账号认证显示是一家大连的人寿保险公司。

母账号可以为子账号分配“简历下载点”。按照约定,陈红为子账号充入了700点,可以在“简历库”里任意下载所有简历。在该账号上,下载一份简历,上海地区需要8点,一线城市7点,二线城市6点,三线城市5点。

除简历买卖外,企业VIP账号的子账号、辅助软件在网上均有出售。当下获取简历最主要方式是通过企业账号发布招聘信息,等待求职者投递简历,再将简历提取出来售卖或直接利用。

知情人士赵峰(化名)透露,在一些知名求职网站上,只有通过认证的企业账号才有权下载简历。认证企业需要准备营业执照和该网站没有认证过的账号,行话称为“白号”。一般来说,一张营业执照可认证3~5个白号。

记者调查发现,网上有专门出售用于注册白号的软件,可以帮助买家批量注册白号,价格在每月100元以上。另外,营业执照也可以批量购买。

“我都是从做工商注册的朋友那里批量拿,现在一手执照基本买不到,二手执照也可以用,但是要技术。”赵峰说,有了营业执照和白号后,利用群内认证软件,可以实现企业VIP的批量认证。企业认证成功后,便可以发帖吸引求职者投简历,帖子内容可以任意编辑,“能否吸引到求职者,还要看话术。”

理论上,发的招聘信息越多,收到的简历数量就越多。网上还专门售卖“发帖机”软件,价格在300~400元/月。另外还有软件可以将帖子刷新,使帖子排名更高。最后,根据平台服务,利用“简历提取器”,以文本形式提取出求职者简历信息。

亟待加强求职平台监管

网络简历贩卖是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民商法学教研室张鹏教授指出,简历买卖涉及到多方面侵权问题。而求职简历软件开发和简历购买者的行为,已构成共同侵权。他们将窃取的个人简历信息进行交易,这本身是违法的,属于无效民事行为,交易过程中的钱款应当由执法机关收缴。

“平台应当承担一定的数据安全保障和严格审查的义务。”张鹏说,在网站设计、网站建设维护过程中,平台有义务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如果用户信息泄露,但平台无所作为,则要承担间接责任。同时,对入驻企业的资格审查是当下网络平台面临的较大问题。正规注册的企业账号,如果被内部人员拿来做非法用途,那么企业则涉及管理不严。

张鹏说,不法分子非法窃取个人简历信息,就侵犯了求职者的隐私权。如果求职者因此接到骚扰短信或电话,个人生活安宁被侵扰,则构成隐私权的二次侵犯。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来源 :中国青年报 记者 李超 通讯员 顾成琪)

网友评论

延伸阅读

一份简历值5元!智联招聘员工当“内鬼”

北京网聘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联招聘)员工卢某和王某被控非法出售个人简历信息给一淘宝店主,今日在朝阳法院公开受审。一同受审的还有破解了智联招聘企业账户密码盗取简历信息的黄某、“二道贩子”解某,以及专门以售卖个人信息为生的淘宝店主郑某。记者注意到,在这个个人信息非法买卖的链条中,个人简历信息被当作商品经历了层层加价。

个人简历层层加价最终流入淘宝店

根据检方的指控,智联招聘个人简历信息分别通过与智联招聘公司无关人员黄某,以及智联招聘公司内部员工卢某和王某流出,最终流向淘宝店主郑某。

黄某自称此前从事互联网推广业,他发现一些企业的会员名在网上公开,便尝试破解密码,最终取得了200多个智联招聘的账号。他将非法获取的简历以“区域2元,一线城市3.5元,全国4元”的价格都卖给了“二道贩子”解某,解某再加价五角到一元卖给郑某,郑某在此基础上再加价1元至1.5元不等在自己的淘宝店中出售。

智联招聘公司“内鬼”打包兜售简历

2018年,郑某经朋友介绍结识了在智联招聘工作的卢某和王某,开始直接从二人处购买简历。“他们有便宜的套餐,一份简历4.5元,一个账号含2800份简历。”

卢某交代,郑某自称是猎头公司的,需要大量简历。于是卢某通过公司内部获取了超过60个企业名称,还协助郑某用PS伪造虚假的企业营业执照蒙混过关。郑某将钱款转至卢某的个人微信或支付宝账户,再由卢某转至公司的银行账户。

然而按照智联招聘的正规销售流程,企业需要与智联招聘签订正式合同,待审批生效后再以企业账号的形式获得信息。对此卢某辩解称,“领导跟我说客户给钱就行”。他同时表示,自己并未从中获利。

智联招聘销售员王某则表示,自己一开始并不知道郑某的营业执照是假的,他也是后来才知道。

检方指控五人犯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公诉机关指控,黄某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间,非法进入智联招聘公司账号内,盗取个人简历信息出售给解某,违法所得20余万元。

解某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间,将从黄某处非法获取的个人简历信息又转卖给郑某,违法所得60余万元。

此外,2018年3月至6月,智联招聘上海分公司员工卢某和王某将公司企业客户账号非法出售给郑某,分别涉及个人简历信息12万余条和4万余条。王某还在2018年6月至7月,非法出售个人简历信息给郑某,违法所得3万余元。

公诉机关认为,卢某、王某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黄某、解某、郑某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应当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五人刑事责任。此案未当庭宣判。

爬虫究竟是合法还是违法的?

据说互联网上 50%以上的流量都是爬虫创造的,也许你看到很多热门数据都是爬虫所创造的,所以可以说无爬虫就无互联网的繁荣。

前天写了一篇文章《 只因写了一段爬虫,公司200多人被抓!》,讲述程序员因写爬虫而被刑侦的事件。文章传播很广,评论中讨论最热是: 爬虫究竟是合法还是违法的?

这个话题涉及到我们很多程序员的日常工作,所以有必要和大家细聊一下。

01.技术无罪?

在今年国家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之后,很多以前处于灰色地带的业务都不能做了。

君不见之前曾经非常火的各种社工库网站,现在绝大部分都已经消失匿迹了吗?因为最新的安全法强调: 贩卖个人信息超过50条属于“情节严重”,需要追求其法律责任。

很多草根站长都纷纷主动关闭了网站;还有很多涉及版权信息的网站,比如书籍、影视剧、课程等后期也会面临越来越严格的审查,这就是目前大的形势。

2014年12月20日,人人影视字幕站发布微博称,人人影视正式关闭,并表示或将继续为正版商提供翻译服务,也可能转变为讨论社区的形式。

2019年6月,吾爱破解因版权问题关站整改...

.....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往前走,知识产权问题会越来越重视,非法爬虫是现在一个重要的打击部分,

如果有程序员走在灰色的边缘尽早收手,不要因为一点小的收益导致触犯法律,从而得不偿失。

技术是无罪的,但是用到了错的地方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

02.爬虫岗位人人自危

我在拉钩上搜索: 爬虫工程师,显示有 217 条相关招聘信息,薪资从10-60k 都有,说明市场上对爬虫的需求是很大的。

简单回答一下这些问题:

还有朋友认为这事责任在企业不在程序员,日常工作中项目初期设计和最后上线需要通过公司的法务批准,所有代码必须有其他程序员同事评审通过才能提交。

这位朋友说的挺对的,按道理每个公司都应该有法务和风控在前面,后面才是产品设计和程序员开发的事情,但如果一家公司为了利益,老板可以直接让这两个部门闭嘴,后面程序员可以不干吗?

更甚至很多公司其实就没有这两个部门或者说形同虚设。那么做为程序员自己也需要操一份心,凡是涉及到入侵类的程序都不能干,因为有一个东西叫做: 单位犯罪 。

单位犯罪 ,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单位谋取利益,经单位决策机构或者负责人决定实施的,法律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危害 社会 的行为。

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原则上采取 双罚制度 ,即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03.什么样的爬虫是非法的?

爬虫不能涉及个人隐私!

如果爬虫程序采集到 公民的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个人信息 ,并将之用于非法途径的,则肯定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

也就是说你爬虫爬取信息没有问题,但不能涉及到个人的隐私问题,如果涉及了并且通过非法途径收益了,那肯定是违法行为。

另外,还有下列 三种情况 ,爬虫有可能违法,严重的甚至构成犯罪:

现在网上有很多付费的课程,比如极客时间、Gitchat、慕课网、知识星球等等,这些付费内部信息如果被非法爬取手法出售获利,一种违法行为。

之前我就遇到一个网友,把各个知识星球的内容都抓下来,合到一起自己去卖,自作聪明觉得发现了一个大的商机,其实自己不知道这个行为其实很危险,风险和收益明显不对等。

我这两天看的时候,他的一个公众号都被封了,后来又转移了一个小号继续搞,迟早又是被封的命运,真的很不值当。最可怜是那些买他服务的用户,因为他宣传时承诺永久,肯定永久不了。

04.什么样的爬虫是合法的?

1、 遵守 Robots 协议

Robots 协议也叫 robots.txt(统一小写)是一种存放于网站根目录下的 ASCII 编码的文本文件,它通常告诉网络搜索引擎的漫游器(又称网络蜘蛛),此网站中的哪些内容是不应被搜索引擎的漫游器获取的,哪些是可以被漫游器获取的。

Robots 协议就是告诉爬虫,哪些信息是可以爬取,哪些信息不能被爬取,严格按照 Robots 协议 爬取网站相关信息一般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2、不能造成对方服务器瘫痪

但不是说只要遵守 Robots 协议的爬虫就没有问题,还涉及到两个因素,第一不能大规模爬虫导致对方服务器瘫痪,这等于网络攻击。

2019年05月28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拟通过行政法规的形式,对爬虫的使用进行限制:

网络运营者采取自动化手段访问收集网站数据,不得妨碍网站正常运行;此类行为严重影响网站运行,如自动化访问收集流量超过网站日均流量三分之一,网站要求停止自动化访问收集时,应当停止。

3、不能非法获利

恶意利用爬虫技术抓取数据,攫取不正当竞争的优势,甚至是牟取不法利益的,则可能触犯法律。实践中,非法使用爬虫技术抓取数据而产生的纠纷其实数量并不少,大多是以不正当竞争为由提请诉讼。

举个例子,如果你把大众点评上的所有公开信息都抓取了下来,自己复制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网站,并且还通过这个网站获取了大量的利润,这样也是有问题的。

一般情况下,爬虫都是为了企业获利的,因此需要爬虫开发者的道德自持和企业经营者的良知才是避免触碰法律底线的根本所在。

05.最后

有风险的行业谨慎进入,比如现金贷、不合规的P2P、赌博类 游戏 、黑五类产品的行业。如果公司安排入侵某个网站数据,或者有同事/朋友邀请泄露公司信息的都需要保持警惕,有时候一个很小的动作都有可能导致出问题。

我们绝大多数公司和个人使用的爬虫都是没有问题的,不必人人自危,只要把握住不要爬取个人信息,不要利用爬虫非法获利,不要爬取网站的付费内容,基本上不会有问题。

程序员是世界上最单纯的一批人,也是一批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工作是工作但也需要适当保持谨慎,对于一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事情请保持距离。

敬畏法律,遵纪守法,从我做起。

参考:

作者: 纯洁的微笑 .出处:

只因写了一段爬虫,公司200多人被抓,爬虫究竟是否违法?

01.技术纯真

许多朋友向我传达了一个信息:技术是无辜的,技术本身没有对与错,但是使用技术的人是对还是错。如果公司或程序员知道使用其技术是非法的,则公司或个人需要为此付出代价。

在今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之后,许多以前处于灰色地带的企业无法开展。

您看不到以前非常流行的各种社会工作者网站。现在大多数人都消失了吗?因为最新的安全法强调出售超过50条个人信息属于“严重情况”,需要履行其法律责任。

许多草根网站管理员主动关闭了该网站。目前有很多涉及版权信息的网站,如书籍,影视剧,课程等,在后期也将面临越来越严格的审查。

02.哪种爬虫是非法的?

爬虫不能是私人的!

如果爬虫程序收集了诸如公民的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联系信息,地址,密码,财产状态,轨道等个人信息,并以非法方式使用它,则绝对构成非法获取信息的行为。公民的个人信息。

就是说,您爬网信息没有问题,但是不会涉及个人隐私。如果涉及并通过非法手段获得收益,那么它必定是非法的。

此外,在以下三种情况下,爬行动物可能是非法的,严重的,甚至构成犯罪:

如果爬虫程序逃避了网站运营商设置的反爬虫措施或违反了服务器的反捕获措施以非法获取相关信息,情节严重,则可能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数据的犯罪行为。系统。

如果搜寻器程序干扰了所访问的网站或系统的正常运行并造成了严重后果,则将违反刑法,并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罪行。

如果爬虫收集的信息属于公民的个人信息,则可能构成非法获取公民的个人信息的非法行为。如果情况严重,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罪行。

现在,Internet上有许多付费课程,例如极客时间,知识星球等。如果这些付费内部信息被非法爬网出售并从中获利,则属于违法行为。

在遇见网民之前,我抢了各种知识之星的内容,并自行出售。我觉得我找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实际上,我不知道这种行为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风险和收益显然是不平等的。

当我看到这两天时,他的一个公共电话号码被密封了,后来他转了个喇叭继续做下去。迟早他被封锁了。最可怜的是那些购买他的服务的人,因为当他做广告时,他承诺他永远也做不到。

03.哪种爬虫合法?

1.遵守机器人协议

机械手协议,也称为robots.txt(统一的小写字母),是存储在网站根目录中的ASCII文本文件。它通常告诉网络搜索引擎的漫游者(也称为网络蜘蛛),该网站上的哪些内容不应由搜索引擎的漫游者获取,而漫游者可以获取哪些内容。

漫游器协议旨在告诉抓取工具哪些信息可以被抓取,哪些信息不能被抓取。严格按照漫游器协议爬网与网站相关的信息通常不会造成太多问题。

2.不要使另一台服务器瘫痪

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爬虫遵守机器人协议,就不会有问题。还涉及两个因素。首先是大型爬网程序无法使另一端的服务器瘫痪,这相当于网络攻击。

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2019年5月28日发布的数据安全管理措施(征求意见稿)中,建议以行政法规的形式限制爬行动物的使用:

网络运营商应采用自动方式访问和收集网站数据,不得妨碍网站的正常运行;此类行为严重影响网站的运行,例如自动访问收集流量超过网站每日平均流量的三分之一,并且在要求停止自动访问收集时网站应停止。

3.无非法利润

恶意使用爬虫技术来获取数据,抢占不正当竞争优势甚至谋取非法利益可能是违法的。实际上,由于非法使用爬虫技术来捕获数据而引起的纠纷数量并不大,其中大多数是基于不正当竞争而提起诉讼的。

例如,如果您获取了公众评论上的所有公共信息,则您复制了一个相似的网站并从该网站中获得了很多利润。这也是一个问题。

一般来说,爬虫是为企业造福的。因此,爬虫开发者的道德自力更生和企业管理者的良知对于避免触及法律底线至关重要。

爬虫到底是什么?爬虫是否违法?简谈爬虫概念

在我没接触这一行时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让我十分的不理解到底什么是爬虫,它难道是一种实体工具?,直到我学习python 深入分析了解以后才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爬虫是什么呢?爬虫有简单的爬虫和复杂的爬虫。实际上简单的爬虫是一种 脚本 ,是一种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地抓取万维网信息的程序或者脚本。

脚本就是粗糙的,但往往非常实用的小程序(一般来说不会超过几千行,有时候也就几百几十行的代码构成)。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现在要从一个学生租房的网站上读取关于出租的学生公寓的信息。你一条一条去抄写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就要用爬虫。可以把一个信息类网站上几千条信息一次全部扒下来。百度,谷歌这类的搜索引擎你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爬虫,只不过这类的技术十分的复杂,不是简单的脚本。

搜索引擎是如何工作的?其实就是通过网络爬虫技术,将互联网中数以百亿计的网页信息保存到本地,形成一个镜像文件,为整个搜索引擎提供数据支撑。

这样的技术首先就会涉及到一个十分重要并且人人关注的问题——是否违法?

仔细探究后总结出了如下观点:

1.遵守 Robots 协议,但有没有 Robots 都不代表可以随便爬,

2.限制你的爬虫行为,禁止近乎 DDOS 的请求频率,一旦造成服务器瘫痪,约等于网络攻击;

3.对于明显反爬,或者正常情况不能到达的页面不能强行突破,否则是 Hacker 行为;

4.审视清楚自己爬的内容,绝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至此你应该明白,爬虫本身并不违法,而是要看你使用的方式和目的,还要看其商业用途。

(责任编辑:IT教学网)

更多

推荐HTML/Xhtml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