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极端化宣传信息(去极端化宣传标语)
如何做好"去极端化"教育宣传工作
一
一、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式去解决,加强全村干部群众的宣传
教育,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一是强化党员干部的培训,提高“认知”水平。阔纳色纳甫村“两委”与住村工作组配合,利用每周一的“宣讲日”、每周三的“学习日”,对全村党员、村级干部、治安中心户长、返乡大学生、村民代表分层分批进行了14次专题学习培训。利用每周一“升国旗、向国旗宣誓”全村群众聚集的机会,向广大群众进行宣讲,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同时,针对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四不承诺”活动,采取“自己查、组织点、群众帮”的方式,让全村党员干部认真践行“四不承诺”并进行自查自评发言,走出“三个认识误区”,划清“三个界限”,统一了思想认识。
二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教育,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群众思想。阔纳色纳甫村以乌恰乡逐村大宣讲工作为契机,在全村深入开展大宣讲工作,分别对5个村民小组共1023人进行了宣讲,覆盖率100%。宣讲由村干部和住村工作组的5名干部组成,一天一个小组进行培训,做到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宣讲围绕“认清宗教极端思想的邪恶本质和严重危害”“做合格母亲”“觉醒吧!维吾尔族儿女”和“维吾尔族同胞,我们要走向何方?”“美丽家园不容破坏”“法治喀什”、严打期间本县市乡镇被判人员案例等主题,采取与文艺表演、群众提问等相结合的方式,受到了全村群众的热烈欢迎。为配合宣讲工作,村里还将英吉沙县组织编印的《暴力恐怖分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及英吉沙县35年的巨大变化》《英吉沙县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宣传手册》《英吉沙县民族宗教政策法制基础知识读本》等学习宣传材料,分别发放到了全村“十户长”手中,每周三由“十户长”组织周围群众学习讨论,对宗教极端思想的本质和危害进行大揭批,全面提升了群众自觉抵制非法宗教活动的思想觉悟。
二、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大力开展文体活动,不断淡化宗教氛围
大力实施文化兴村战略。县乡两级积极筹措资金450余万元,新建街景长廊250米,打造出5万平方米的木雕特色街区,增加了村民收入,把广大群众注意力集中到增收致富、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上来,使村民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能力不断增强。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指数”,阔纳色纳甫村投入2万元建造了群众大舞台,积极组建了一支由80后、90后青年队员参加的文艺队,自编、自导、自演反映民族团结、歌唱伟大祖国、揭露宗教极端思想等一批充满乡土气息的“去极端化”节目。同时,每周组织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2014年,阔纳色纳甫村共开展大型麦西热甫活动5次,开展篮球、拔河等各类文体活动50余场次,开展文艺演出20余场次,参加人数为4000人次。
依托木雕村的资源优势,还举办了木雕技能大赛、泥瓦匠砌墙大赛、刺绣大赛、果树修剪大赛、妇女靓丽工程形象展示。2014年,村里评选出“好媳妇好婆婆”40名、“十星级文明户”153户,树立了群众身边的能人巧手典型、好人好事典型,弘扬了现代文化,形成了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风貌。
三、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在全村大力实施“暖民心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使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一是贯彻落实英吉沙县“暖民心”工程实施方案。2014年,阔纳色纳甫村共落实“暖民心”工程项目金额17200元,积极引导村民在便民活动中心举办婚礼、葬礼12场,并由村党支部为其送上形式多样的文艺祝福活动,解决了婚礼不许笑、葬礼不许哭的问题。同时,严格落实英吉沙县政府的规定,所有涉农收费由乡干部收取,村党支部只负责向群众发钱(各项惠农补助资金),使村干部从以前的收钱、得罪群众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和精力谋划村里更多的工作,切实将“好事让基层党组织去办、好人让基层干部去当”的决策落到实处,更多地争取到了民心。
二是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阔纳色纳甫村建成“好庭院”30户、“好居民点”3处183户,修建“好道路”1860米、好林带3800米、好渠道1400米。“美丽乡村”工程的实施,使全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宗教的问题用宗教的规律去做好工作,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确保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一是强化宗教人士的教育,提高政治素质和宗教素养。阔纳色纳甫村定期举办宗教人士培训班,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揭批”活动。以规范解经讲经入手,“居满”清真寺严格按县统战部下发的《新编卧尔兹选编》进行讲经解经,切实将伊斯兰教中和平、团结、宽容、向善思想传播给广大信教群众,戳穿“六功”“圣战殉教进天堂”荒唐谬论。
二是加强宗教人士的管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居玛寺寺管会主任,由治保主任任晨礼寺寺管会主任,村组织每月对宗教人士进行一次考核。按照考核结果,综合评定达到“双五好”的宗教(含场所)人士每月增加补贴50%,由村党支部实施宗教人士生活补贴差别化发放。
三是以“两项制度”为抓手,加强宗教活动的管理。按照“七查、三禁、四个一”工作要求,细化了联系干部六项职责、“十五必报”和与宗教人士“五必谈”的内容,对宗教人士提出了“十必报”要求,明确了瞒报、迟报、漏报责任追究,确保了阔纳色纳甫村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
五、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去解决,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
一是认真开展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打击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暨治理婚姻领域违法行为专项行动。
二是认真采取以科技、法律、养殖、种植等书籍换非法宗教书籍的形式,宣传引导群众主动上交非法宗教书籍150余本。
三是抓依法打击,对涉嫌轻度参与非法宗教活动、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婚姻违法行为人员,按照村规民约处理,教育了群众,使全村宗教氛围逐步淡化,社会风气逐渐好转。
望采纳,谢谢
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之去极端化的资料
12月4日,是第二个国家宪法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组织开展好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的宣传活动。
根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司法厅、自治区依法治区办《关于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吐鲁番市正在开展的“法治之冬”活动有关精神和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
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充分运用“五把钥匙”,巩固和提升“去极端化”工作成果。
以“去极端化”为主线,以“巩固‘去极端化’成果,建设安康富美吐鲁番”为主题,以大观摩、大宣教、大讨论、大培训、大汇演、大竞赛为统领。
按照“三位一体”的方式交叉进行,交叉贯彻,交叉落实“法治之冬、文化之冬和科技之冬”活动,并将其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机体来打造。
去极端化什么样的宣传教育形式最有效
一、突出重点人群,确保宣传到人在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中,牢固树立“大宣传”理念,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统筹各方力量,建立齐抓共管格局,特别是结合实际突出各族青少年、妇女群众、流动人口、宗教人士、刑释解教人员五类重点人群的教育,确保了宣传教育全员覆盖、重点到人。
二、创新内容形式,确保入脑入心积极探索实践宣传教育新理念新方式,按照通俗易懂、简便易记的原则,根据群众所思所盼,采取“订单”教学,通过开展大规模、系统化的“去极端化”系列活动,让群众入脑入心。一是深入持久地开展理论进基层活动。总结推广“组合式”宣讲、“理论+案例”、“课件+案例”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宣讲方式,35岁以下人群听课比例明显提高。二是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十个一活动”,即:结交一个民族朋友、组织一次邻里互动、同唱一首爱国主义歌曲、共话一个传统佳节、互诵一篇民族经典、开展一次民族团结联谊、评选一批民族团结典型、举办一场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召开一次民族团结座谈会、开展一次支农助农志愿服务活动,打牢民族团结的感情基础、社会基础。三是深入持久地开展现代文化引领活动。广泛开展“送书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倡导民俗新风,让群众在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中接受教育,自觉接受现代理念、自觉融入现代生活。
三、坚持长效治本,确保机制有效坚持把“去极端化”作为一种工作常态,从抓制度、建机制、强队伍入手,固化成功经验,总结问题教训,提升工作层次和宣传教育实效。一是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出台文件对基层开展现代文化引领、“去极端化”、依法治疆等宣传教育重点工作进行指导。建立完善舆情信息分析研判、新闻例会、公益性文化演出等多项机制,凝聚整体合力。二是坚持政府投入引领。把对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经费投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公共财政预算之中,纳入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建立宣传文化投入长效机制。三是严格落实督查考核。把开展现代文化引领、“去极端化”工作成效作为对各县(市)、乡镇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文明单位、文明县、文明城市、文明乡(镇、场、村)评选的一条重要标准。四是建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之“去极端化”的资料
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之“去极端化”的资料具体如下:
为深刻揭露宗教极端思想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的丑恶本质,从源头上铲除宗教极端思想滋生的土壤,2018年12月1日,拜城县公安局蔬菜村警务室民警在辖区开展“去极端化”宣讲活动。
在宣传会上,放汇聚干部首先向辖区150余民群众代表播放了“去极端化”视频资料。结合视频资料向大家阐述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宗教事务条例,指出极端宗教思想和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给新疆各族人民造成的严重危害。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利用宗教进行试图分裂国家,破坏社会秩序,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非法活动,最后他呼吁辖区群众自觉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决不能受极端化思想的蛊惑和利用。
通过此次宣传教育,使在座群众看清了宗教极端的真实面目,提升了学员法律意识,为辖区的稳定进一步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