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而下凭空的想象出的商业模式是没有用的(2)

http://www.itjxue.com  2015-08-04 23:12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五.路在何方——探究移动化时代社交属性与媒体属性的双重未来

事实上,笔者分析的上述几大要点,如果进一步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它们其实可以归结如下:

1.连接意味着微博天然的社交属性。

2.流动则代表着媒体属性的未来走向。

3.低成本信息可以更好地应对多元化,移动化终端。

4.就笔者看来,微博模式尚不成熟,还需进一步演化。

微博本身有着天然之社交、媒体双重属性,又加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终端进一步的多元化,使用方式进一步的简易化。就这几点而言,微博不同于其他单一属性的社交类网站及媒体类网站,以此来看,其独特性是不言而喻的。

现如今会有许多评论之着力点在于如何构建微博之商业模式,赶快开始打造盈利之路。笔者认为赚钱是必要的,但是不进一步的优化微博当中的社交属性与媒体属性,现在探求的盈利模式都有可能会随时化为泡影;集体性衰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让人会不禁想到当年的偷菜热,一旦泡沫破了,就将出现行业的集体性衰落。

现笔者简要将自己的观点记录如下,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1. 社交之路:

顾名思义,web2.0时代的社交需要更多的则是信息的互通,而非单项的收音机式收听。如何使得用户之间拥有更多元的社交方式,这一点是增加粘性,对抗集体性衰落的核心方法。

其次,线上社交与线下社交的权衡,其实是完善微博社交性的一个很重要走向。

2. 媒体之路:

首先要想到如何尽量优化流动性所带来的信噪问题。

其次要了解到如何使媒体可以更好地传播信息,如何优化现如今的收听方式。

再次要明确用户所收听到信息的实质性,是不是可以多元化的分拆重组信息,从而彻底加强媒体性。

3. 移动化之基础:

移动化代表着低成本信息,但是如何可以将低成本信息进一步高效率化,这一点值得思考。

笔者一直认为,只有逐步优化了上述的三个方面,才可以全面考虑其商业模式。否则过于固式化的商业模式会过早的僵化了微博之结构,到时候就会造成进退两难的格局。

六.两种思维,渐行渐远还是彼此融合

再探讨一点:有趣的是,现如今国内最大的两家微博,分别各倾向于上述一二点所代表的两条路。

当然,这是公司之基因问题。

新浪微博主要走的是媒体属性,这是基于其门户基因。腾讯微博主要走的则是社交属性,这是基于其即时通信起家。

换言之,新浪微博是用门户的思维来构建微博体系,缺乏的是其内部用户之间的社交性;腾讯微博则是彻底利用天然之社交体系一点点粘起来的微博体系。

所以如笔者上述之分析,如若不加改变,将来这两家微博的发展也许会随着思维的不同而渐行渐远,分道扬镳。

就笔者愚见:这二者属性缺一不可,应当想方设法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然后借着移动互联网这一东风,即可成就未来。

七.追根溯源——信息之融合

如果我们再深入一些的思考,抛弃所有的机制与概念。

那么,归根结底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笔者认为,无论怎样的发展,都应当从用户可以给公司带来如何的价值,升华到产品可以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最终发展到用户可以给用户带来怎样的价值来思考。这样正过来思考,才会产生一种自适性的结果,而不是概念性的泡沫。

无论是媒体属性还是社交属性,都是基于用户本身所产生的信息而完成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落入名相之窠臼,那么一切都将是空谈。

也就是说媒体在传播信息之时一定会存在社交之动作;同样,完成社交的同时,也会显示出了媒体之意义。

举个简单的例子:这篇文章的读者,在阅读此文,接收信息的同时,文章会体现出其媒体属性,同时因着此文所引发的若干讨论,其实就是社交属性的体现。

最后在这里还要谈到微博的相关推广手段:正常的营销手段起到的是正反馈作用,但是如果说只是去运用各种营销手段,诸如定位理论以及独特销售主张等,这样的方式可以造一时之势,而很难形成一种体制,全民热头一过,就会迅速降温,集体衰退。

以笔者之愚见:一切的互联网产品,只是一种思维,一种机制,一种途径。自上而下凭空的想象出再多的商业模式也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归到基本点,看到其背后信息融合的价值;缺失了这一点最基础,最根本的要素,也许结果就会和最初的设想失之千里。

(责任编辑:IT教学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