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计算”欲取代百度搜索?
去年的今天,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提出“框计算”的理念,当时在业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之后一直就悄然无息,直到昨天有媒体称百度在其“框计算”发布一周年之际发布了最新的Logo,才让笔者又想起了去年火爆一时的“框计算”。
据称,百度在过去的一年中,基于“框计算”推出了百度开放平台,致力于推动站长、开发者等资源拥有者提供结构化数据,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框计算”已经与400多家合作伙伴共同推出了超过600多项应用,这些应用覆盖了信息搜索、日常出行、生活娱乐、商务求职、电子商务、投资理财等诸多领域,大幅提升了用户的搜索体验。看来百度为它的“框计算”还是做了不少幕后的工作,但直到今天笔者仍然不清楚百度的“框计算”与目前的百度搜索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即是互补的关系?还是前、后台的关系?亦或是替代的关系?
从“框计算”的概念看,按照百度的定义是,框计算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是一种最简单可依赖的互联网需求交互模式,用户只要在框中输入服务需求,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应用或内容资源提供商处理,最终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仅仅从这个定义,至少给用户的感觉还是搜索,只不过搜索的结果可能会更加准确而已。但这种所谓的准确更多是来自于“框计算”的合作伙伴通过百度开放平台提供的信息。
为此笔者在百度搜索中输入了“天气”一词,因为据称像诸如“天气”、“列车时刻表”等这些人们日常生活类的关键词时,会出现新的“框计算”的Logo。果不其然,确实在搜索框的下方出现了“框计算”的新Logo,点击后进入的是百度对于其开放平台的解释及加入的方法及范例,其中在“百度开放平台欢迎什么样的资源加入?”的选项中称:为保障最终的用户体验及平台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对数据资源有严格要求:目前只接受“确定性”数据资源;对于数据,要求精确、全面,并且更新及时;对于服务,要求高度的稳定性,和快速的响应时间。而“确定性”资源是指标准的、明确的,具有唯一值的数据,例如:“今日人民币汇率”、“本周NBA赛程”等。其它非标准性的数据,将今后逐步放开。
从这个加入的条件和标准看,似乎证明笔者上面所说的更准确的搜索来源于合作伙伴更准确的信息的提供,那么按照“框计算”目前的进展,符合这个标准的合作伙伴及应用也就在400家及600项应用,这对于仍是以搜索作为核心的“框计算”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笔者这里的意思不是说“框计算”不好,而是说如果“框计算”按照这种方法来提升搜索准确性的话,要到猴年马月,更重要的是,这种提交最终还是要通过百度的审批和核准,也就是又多了人工的干预,这不禁又让笔者想起了百度的竞价排名。而更令笔者不解的是,为何要在诸如“天气”、“列车时刻表”这类的搜索时出现“框计算”的Logo?莫非这些关键词已经是被“框计算”化后的吗?如果是的话,如何体现“框计算”化后的搜索结果比目前的百度搜索更准确呢?因为用户目前使用的仍然是百度搜索的框,而不是“框计算”的框。
笔者由此疑问的是,“框计算”的框何时可以出现呢?难道“框计算”仅仅是百度搜索的后台支持吗?既然是后台,还有必要更新个Logo吗?毕竟对于用户来讲,它才不会关心后台是什么,它在意的只是结果,更准确的和想要的结果。所以笔者认为,“框计算”在经历了一年后的发展后,连到底是前台还是后台都没有让用户搞清楚,如何去让它们理解、接受和使用呢?
但从“框计算”的定义和实施的后台技术看,它又应该是个直接面向用户的类似于百度搜索的框。只不过原来的百度搜索换成了“框计算”。这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搜索,后者是计算。但笔者想说的是,难道百度搜索的背后难道不也是计算吗?二者究竟哪个搜索结果是经过计算了的?即先是通过需求识别,确定用户究竟要互联网为他做什么,这是互联网科学最复杂和最具技术含量的一个领域,下面又包括语义分析、行为分析、智能人机交互、海量计算处理等子领域。可这些是人家Google一直都在做的啊,也许没有“框计算”的解释倒好,这一解释,反而让人们认为恰恰是“框计算”更多加入了人工干预的成分。
其实早在一年前百度发布“框计算”时,业内就有评论称百度这是旧瓶装新酒,无非是百度搜索的变种,从今天来看,“框计算”还是在雾里看花,即没有简单明了地阐述其与百度搜索的关系,这也使得用户没有亲身感受到它给用户所带来的搜索服务体验上的提升和“框计算”的价值所在。
也许百度意识到了这点,新的“框计算”Logo的发布及在百度某些搜索关键词后的推广,是否预示着百度在 9月20日的2010百度创新大会上要用“框计算”来取代百度搜索呢?笔者认为,不管未来的“框计算”如何,如果百度希望它成为用户使用和无所不在的话,从形式上首先替代百度搜索是第一步,对于用户和合作伙伴也是最为直观和明显的表达其对于“框计算”未来前景充满信心的最佳方式。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b48ba0100kui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