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服务立法立规的缺失和监管空白
盗卡、网络钓鱼、诈骗、涉黄涉毒等五花八门的问题,在电子支付发展的短短几年中接踵而至。支付宝、快钱、首信、拉卡啦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各大银行、银联,甚至运营商几类市场主体在竞争中微妙博弈。
立法立规的缺失和监管空白,让这个新兴行业在乱象中潜伏着重重危机。“中国电子支付行业鱼龙混杂,发展很不规范,亟待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对记者说。贺强向本次全国政协会议提交了《规范和发展电子支付业》的提案。
我国的电子支付行业从最初为解决网上支付银行卡联网通用问题开始,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已迅速发成为业务种类覆盖网上支付、电话支付、充值卡支付、电子货币发行、集中代收付等多方面的新兴行业。在没有国家信用和监管部门支持的情况下,依靠商业信用和产品创新,电子支付已经获得了各大银行金融机构、国内和国际知名企业以及广大用户的普遍认可。
我国电子支付服务产业产生的时间不长,但是发展很快。2005年以来,我国电子支付产业连续4年增长率超过100%,2009年交易量达 5766亿元。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的统计,我国已经有各类电子支付企业300多家,这些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电子支付组织不仅可以将各个银行的网关接口进行整合,也有像快钱提出的线上支付与线下支付相结合的“大支付”模式,电子商务企业只要接入这样的电子支付组织,就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受资金支付,简化了电子商务中最关键的付款问题,极大地降低了电子商务进入门槛,使中小电子商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更关键的是,借助银行及第三方支付组织提供的电子支付服务,能够使资金在消费者、物流环节、商家、厂家、银行间顺畅流转,加快社会资金的流动效率,从而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内贸发展,实现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并继续拉动消费增长的良性循环。
对此,快钱公司CEO关国光表示,宏观上,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有高效率的资金流转体系作为支撑,从而推动第三方支付公司不断以创新型的支付方案来满足持续扩大的市场需求,为创建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提升中国经济的资金效率贡献自己的专长。
但是,由于缺乏明晰的政策监管,导致行业对于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直都未有清晰的界定,这让进入这个行业的民营企业如履薄冰。
“根据淘宝现在的交易流程,从支付到确认到货付款,中间有长达近一周的流程,导致大量资金在这个过程中被积压占用,现在是国家还没有动手清理这部分资金,一旦开始监管,很难保证不出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而且,关于经营主体资格的认定,现在央行采取的是备案制,还没有对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发放牌照。
“央行下一步要给快速发展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发放牌照”,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在2009年12月举行的中国网上银行年会上说。
包括近日炒得沸沸扬扬的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一事,很多分析认为是由于中国移动本身没有经营金融业务的主体资格,而不得不借道,以便更加名正言顺地开展相关的移动支付业务。
而贺强希望通过提案,呼吁有关部门尽早完善有关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引导,防止电子支付企业的无序化发展及违规运作导致的风险。
他在提案中提出了四点建议,“其中核心的要点就是尽快出台支持电子支付服务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以基地模式实现区域电子商务产业资源的集聚和协同,”贺强说,“并且加强电子支付信息安全环境建设,完善有关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引导,防止电子支付企业的无序化发展及违规运作导致的风险。同时要加强对电子支付公司的资金风险管理,杜绝信用卡套现等非法行为,防范电子支付的传导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