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件频发引发热议:网民的作用是什么

http://www.itjxue.com  2015-08-04 23:34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最近一段时期的网络舆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跨省追捕王帅案”、“罗彩霞被顶包案”、“巴东官员被杀案”、“富家子飙车案”……相关事件甫一披露,便引发了网络的强烈关注,其中不少事件似乎还真的经由网民的压力得到了较为妥善的解决,或是取得了原本不太可能有的进展。不少人要为网民们的高奏凯歌而欢呼了,说这是网民的成熟、公民社会的标志云云。殊不知这其实正显示了网络舆论大轰炸的不足。

消防员的特点是哪里有火到哪里,终日奔波,而且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即便如此也有忙不过来的时候。尽管我们要为消防员的工作致以敬意,但生活常识告诉我们,要靠消防员来解决一切火灾是不可能的。网络民意发挥日益重大的作用让人们以为网民就是正义的化身,一出马就能“砸碎万恶的旧世界”。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网民不应当扮演消防员的角色,而且也扮演不了。

首先,真正在实质上促使相关事件得到解决的不是网络,而是司法机关、行政部门,所按照的程序和行事依据都存在于法律的框架内。网络的最大作用在于扩大事件的影响,对责任方形成一种压力,而不是介入事件内部。即使是在“躲猫猫”事件中,“网民代表”也只是摆设而已,何况更多的普通网民。

其次,事件能够解决到何种程度也不是网民所能预料和掌控的,而取决于相关部门的作为程度。“王帅案”中,只是将王帅个人的被跨省追捕问题解决了而已,而王帅所反映的征地问题,却被相关部门巧妙的回避了,当初愤怒的网民们也不再记得这个核心问题了,因为此时所有的的“兴趣”都转移到了下一件事上。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罗彩霞案”、“富家子案”正式走入法律程序,关注度便会很快下降,之后的事件进展也再难引发大规模的反响。也就是说,难以预见最终的后果,“富家子案”在大额赔偿后就有人提出了这方面的担忧。

再次,网络舆论的驱动力更多的是情感上的不满,而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一个事实是,网络舆论的每一波热潮都无法长久,这一方面是因为所关注的事件本身很具体,另一方面则在于其背后的驱动力。尽管没人愿意承认自己是非理性的,但如果不是如此,怎么解释网络舆论越来越强烈的娱乐化倾向?怎么解释没有一个话题能够被长久关注?怎么解释每一个问题都与网民(多数是城市的人)的生活经验相关,而少有一些“边缘”话题,例如农村贫困人口、流浪者、艾滋病、毒品成为热点?一个对社会有着“完整”的责任感的人是不会无视这些问题的。

应当承认,网络舆论的每一个话题都是确有所指,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问题的解决,但从以上方面来看,其的影响实际上并不如有的人所想像的那么大,还有太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地方。作为一个网民,更应当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不能抱着英雄主义的“消防员心态”,而要以更大的责任感、更广的视野、更理性的思考为行事前提,如此才能算得上是网络社会乃至公民社会的良性发展。(熊程)

(责任编辑:IT教学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