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人肉搜索”的“人性化”特点(2)
人肉搜索显身手:
在以关键词匹配为强项的“技术型”搜索引擎大行其道的同时,以人际串联为特征的“人肉型”搜索引擎同样在本届奥运会中大放异彩。
在周杰伦的《大灌篮》中上演的“打球寻亲”的戏码,在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也以“如有雷同”般的情节吸引着观众的眼光。这一次,故事的女主角是获得女子10米气手枪的中国女将——郭文珺。
据报道,郭文珺在荣登奥运冠军宝座之后透露了自己想要借由媒体的力量寻找失散十年的亲生父亲的迫切愿望。于是,在太平洋电脑网论坛等知名的网络社区上,一篇名为《为奥运冠军发起人肉搜索,寻找郭文珺父亲!》的帖子便迅速地散播了开来。
图4 为奥运冠军发起人肉搜索,寻找郭文珺父亲!
被郭文珺的真挚情意所感动的众多网友正联合起来,希望能合众人之力,帮助这一位年轻的奥运冠军实现与其父亲团聚的梦想。“人肉搜索引擎”又再一次以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对重大的事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人肉搜索的发展历程:
何为“人肉搜索引擎”?谷歌中国在今年愚人节的“愚人”创意中为“人肉搜索引擎”所下的定义可谓恰到好处。
谷歌中国认为所谓的“人肉搜索”就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
图5 谷歌“人肉搜索”的定义本身体现了“恶搞”文化
虽然说“人肉搜索”是一种“人性化搜索体验”,但是因其拥有将虚拟世界现实化的通天本领而导致“人肉搜索”的结果往往与侵犯当事人隐私、向当事人施压、强硬评价当事人甚至粗暴介入当事人的生活等后果密切相关。然而,我们应该以更长远的目光来看待“人肉搜索”的存在与发展。不必因噎废食的道理告诉我们:“人肉搜索引擎”暴力化的特点只是暂时的,随着网民的理性化,“人肉搜索”终有一天定会成为“人性化搜索体验”。
这不,“人肉搜索”的发展历程已经初见“人性化”的端倪。
2001年,“人肉搜索”初具雏形。这一阶段的“人肉搜索引擎”具有规模小、不自觉、非串联的特点。犹记得,在微软产品的展销会上,有一位相貌清纯,身材苗条的芊芊少女吸引了网民们的目光。为了掌握这位青春少艾的真实资料,部分网民自发追踪并提供了自己所了解的相关信息。从此,“陈自瑶”的名字便家喻户晓,陈自瑶本人也获得了“众星拱月”的尊贵礼遇。
图6 对陈自瑶的搜索是“人肉搜索引擎”的雏形
2005年前后,“人肉搜索”慢慢地实现了“正规化”。实用、主动、严谨、严肃是这一阶段的“人肉搜索引擎”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