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自学入门教程全集(中医自学入门教程全集下载)

http://www.itjxue.com  2023-03-31 12:50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如何自学中医零基础学中医

零基础自学中医可采取以下的学习方法:

1、多读中医前辈的传记,以及他们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性文章。

他们走过的路,看起来可能笨拙的很,但实际上常是中医入门的捷径。多向前辈请教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将会是非常大的。

2、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

现今信息时代,已经把学校的大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比较轻松的得到机会,向各中医院校的名师学习,收看他们讲课的视频。这样的学习,虽比不得在教室的环境里,聆听面对面的传授更有感觉,但比起死读书本,总要强的多了。

3、教材的选择要兼顾权威性和趣味性两项原则。

学习,自然离不开教材和参考书。教材方面,还是主张选用正规的全日制教材。每本书都是经过几十位专家严格把关,权威性是比较好的。至于版本,个人比较倾向于最新版的中医教材。一般来说,新版教材容纳了诸多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整体水平还是值得信赖的。此外,趣味性的参考书,是自学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可以让学习多些乐趣,少些乏味。

4、最后,还需要强调循序渐进的步骤。

一名中医在校生,学习这几门课的时间大约是三年(当然还要学习其他课程);古代中医学徒学完更加精简的四小经典,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所以,大家在自学阶段,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进度。太松或太紧,都可能为将来的半途而废埋下伏笔。

中医的课外书籍推荐

1、中里巴人的《求人不如求己》和《万病皆可心药医》,里面许多都是大道至简的方法。

2、吴清忠的《人体使用手册》系列,第一本感觉作者应该是对中医的理解不太成熟,所以有些东西说的太绝对了,但后面的书有指出不完整之处。

3、徐文兵的《字里藏医》。不得不说的是徐老师和梁冬一起做的一个节目国学堂之《从新发现中医太美》里面讲的《黄帝内经》真的很棒,还有就是国学堂里也有许多其他的中医特色分享,也是很值得一听的。

如何学习中医?(中医入门)

中医学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被一些工作繁忙的白领和过着安逸退休生活的老年人所喜爱。也有许多人喜欢看一些关于中医的书籍,同时一些相关的中医养生节目也同时应运而生。对于有时间有精力来学习中医的人,这些书籍和节目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裨益呢?因为本人很少关注这些节目,阅读这些书籍,所以也没有多大的发言权。但对于即将步入之门的中医系学弟学妹还有试图系统了解中医的人们,我还是有一些个人意见和建议的。有人说读中医就要读经典,这是至理名言。但是未曾入门的人不可能读得懂经典的,就好像一个不会走路的婴儿,你不可能用训练刘翔的方式去训练他跑步。能够将中医经典中的一部融会贯通的人,必定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所以,初学的人读经典,一本书读二三十遍不知所云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初学中医的人应该怎么去学中医呢?首先任何技术都必须要有理论的基础。中医基础理论对于一个学中医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不知道阴阳五行、不了解六淫七情、不知道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不明白经络走向的人很难明白和理解中医。《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当然是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权威著作,但不得不说,一般作为教材的书籍,可读性都相对比较低。我向学弟学妹们推荐的是秦伯未先生的《中医入门》,这本书的可读性是比较高的,而且秦伯未先生绰号“秦内经”,对于中医经典著作倒背如流,这本书是带领大家步入中医之门不可多得的一部著作。此外,方药中先生的《中医基础理论通俗讲话》同样也十分具有可读性。中医基础明白之后,就要学习一下中医的诊断学。中医诊断是最为复杂最为难学的一个科目。因为中医最吃功夫的就是辩证论治。学习这门学科,最为系统的就是《中医诊断学》的教材了,其中编撰最好的是被称为五版教材的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由邓铁涛先生组织编写的《中医诊断学》,但是同样可读性不高。焦树德先生的《从病例谈辨证论治》和方药中先生的《辨证论治研究七讲》可以弥补可读性的问题,但是这两部书,都需要读者拥有一定的中医学知识。中药的学习是中医学习的一个重点,《本草备要》是一部不错的著作,薄薄的一个本子。可读性远远高于《中药学》的教材。此外《药性歌括四百味》《药性赋》都是歌诀形式的中药著作。如果是学习中医的学弟学妹们,这两本书背一背,对中药的应用有很大的裨益。至于闻名天下的《本草纲目》可读性很高,但是见过全本《本草纲目》的人基本上都望而却步,人名卫生出版社最近出版了金陵版的《纲目》绝度有防身的效果,足足有十多斤重,绝度不是两三年可以读完的东西更不要说背下来了。我觉得《本草纲目》可以作为字典一类的工具书来应用,不适合当做学习书目来阅读。方剂的学习其实是一个渐入佳境的阶段。中药烂熟于心的话,对于中医的处方会有一定的理解。方剂学历代初学者推崇的是《汤头歌诀》,这部书的作者和前面提到的《本草备要》的作者是同一个人——清代的汪昂。汪昂本身不是医生,而是一个富人。他组织了当地一大批名医为他编写医书,最后以汪昂的名字署名出版。虽然如此,他组织编写的许多书都是中医入门的很好著作。《汤头歌诀》诗歌的形式编写使读者便于背诵,当代《方剂学》所附的方歌大多数是出自《汤头歌诀》,还有一部分是根据汤头歌诀改写的。晚清名医大多入门时都曾经背诵过汪昂的《汤头歌诀》。读过上述书籍的话,基本上已经可以说一只脚步入中医之门了。对于并非学习中医的人来说,懂了这些,再找中医看病的时候,你至少可以分辨出医生的优劣和处方的合理性了。如果是学习中医的人呢?这些远远不够,还没完全入门呢。中医院校的学生,读过这些书就可以认真学习中医的内、外、妇、儿了。学习这些科目时,有一本书是值得阅读的,那就是《医宗金鉴》。《医宗金鉴》是乾隆朝由皇帝御批,由当时太医院使(相当于院长)吴谦带领太医院编写的一部教科书,供清代学医的人学习。这本书基本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医学成就,除了晚晴系统出现的温病学外,基本包括了中医学除祝由科(医学心理学)之外的所有学科,可以说是医学的集大成之作。建国之前,许多医生以《医宗金鉴》为本学习中医,并且成为名医。此外,清末民初时河北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被誉为“中医第一可法之书”,就是最可以效法的书籍,同样值得一读。对过这些书之后一个中医学徒就可以勉强出师了,即使不能药到病除也应该不会出现误人性命的问题。如果想药到病除怎么办?系统学习《黄帝内经》这是中医学的“祖经”,还要系统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这几部书在《医宗金鉴》《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都有系统阐析),这些是中医的经典著作。此外便是涉猎历代医家的著作,特别是“金元四大家”即刘完素、李东垣、张从正和朱丹溪的著作。如此学习的话,就向着名医的道路迈进了。读过这些书,还有一部分书是要读的,那就是医案。中医不同于西医,医案是中医著作的重要组成,其中《临证指南医案》可以说是医案中的一朵奇葩。当今中医学界得泰斗邓铁涛先生曾经说过这部医案教育了数十代的中医。可见《临证指南医案》的价值。学基础→学临床→学经典→学各家→做临床→学医案,这是一条中医应该走的路,而作为一个对于中医有爱好的人,同样需要学习基础,而并非人云亦云,需知有些中医保健书籍是对的,还有一些不过是骗骗稿费罢了。知道中医基础才可以去伪存真。

怎样自学中医?

我是中医药大学的,我觉得自学的话最好还是按照大学里的程序,毕竟我们刚进校门的时候对中医也是一窍不通,大一的课程就完全是针对我们这些对中医不甚了解的学生的。如果一上来就看些专业性强的书籍或者直接看《黄帝内经》之类,根本不可能看懂!

先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首先要弄明白中医最基本的理论,比如阴阳、五行、精气血还有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对五脏的认识等等。弄懂了这些,就可以适当看一看《黄帝内经》了,因为中医的理论基础就源于《内经》,当然,在这期间应该先学一下医古文,方便之后的阅读,要学好中医,熟读典籍是非常必要的。

然后是《中医诊断学》,中医学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诊断方法,比如脉诊、舌诊,要好好地学习领悟。

然后可以学《中药学》,要掌握常用中药的功效、性味、归经、用法、用量、禁忌症等等,书上都有,基本就靠背了。

然后是《方剂学》,怎样对症组方是一门大学问。

最后是《中医内科学》,内科学是以上各科的汇总,包括了从对各个疾病的鉴别诊断到组方下药。

中医的课程还有很多,这些只是最基本的,要想学好中医学,除了临床实践,最重要的就是读书,从古到今各大医家的医学著作,不仅可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开拓我们的思路。中医治病,思路很重要,从一个方向走不通,或一个角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希望你学业有成!

如何自学中医?

首先,当然是需要读书,而且是很多书。

中医的经典书籍:《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但是,划重点,这四大经典对于初学者其实不是特别友好,在这里给大家另外推荐几本书:

《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著,金盾出版社,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书很薄,内容丰富,都是干货。

《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著作。

《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著,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中医治法与方剂》现代,陈潮祖著述,可以了解中医的基本治法,常用的方剂。

《中药学》,《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第九版中医教材。教材都是中医院校的入门级别的书,整理成现代人熟悉的阅读方式,老少咸宜。

有些人中医零基础的,一上来就去背诵《黄帝内经》,背诵《医古文》,研究《易经八卦》,其实那是十分费劲不讨巧的,有了基础以后再去研究经典跟深奥的书籍,效果就十分快。

中医进阶书籍:

接下来推荐经典著作的界内有口皆碑的书籍: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现代·郭霭春著述。,郭霭春,被誉为“黄帝内经”研究整理第一人,看他的书,可以少走弯路。

《伤寒论》讲稿、现代·刘渡舟《伤寒挈要》,刘渡舟的伤寒论讲稿深入浅出,是学习伤寒论补充的重要加油站。

《伤寒论》、《金匮要略》讲稿,《经方传真》,现代·胡希恕著述,胡希恕讲伤害,业界名气十分大,值得一看。

此外,还有很多比较好的书籍,这里就不一一展开,学医先学药,中药很重要,看病先辩证,诊断有疗效。切不要贪图经典玄幻,或者急功近利,而把最重要的大饼丢弃了。作为入门级别,这些书看完看懂,已经很好的造诣。

零基础 想学中医应该如何入门?

帮忙点个采纳,谢谢!

第一:基础阶段。1《中医基础理论》2《中医诊断学》3《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4《中医方剂学》5《中医内科学》6《中医妇科学》7《针灸学》

上面除《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之外,都是中医学教材,要买第五版教材,80年代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最好(绿色封面),如果找不到,就用6版教材(黄色封面,人民卫生出版社)。照顺序学完上面7本书,基本可以学会解决一些常见病。学习时,遇到某些不懂的问题不要死抠,暂时放过,等到7本书看完,某些问题自然可以前后贯通。要尽快粗略看完一遍,这样就可以有一个整体的中医观。接着比较详细地再按顺序看第二遍,精读第三遍。

第二:提高阶段。

1、《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录音讲稿)》,2《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录音讲稿)》3刘景源《温病条辨》讲稿,4王洪图主编《内经选读》

自学中医,最忌贪求怪异,否则容易误入歧途,刘力红的《思考中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个人认为并不适于初学。

《名老中医之路》这本书,介绍了很多老一辈名中医的成才经历,大家不妨看看,可以受到很多启发。

学完这些,可以去看看四大经典了。四大经典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二说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

(责任编辑:IT教学网)

更多

推荐金山WPS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