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bo的优缺点(dubbo主要作用)
Dubbo与SpringCloud的区别和优缺点
以上内容均为官方定义,截图如下:
从以上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Apache Dubbo的目标是基于RPC调用为主,并扩展相应的功能。 而SpringCloud是致力于提供分布式服务的各种工具。可以这样讲,Apache Dubbo从概念上讲只相当于SpringCloud中的feign而已。
Apache Dubbo: 诞生于阿里巴巴的线上需求,主要是为了应对微服务场景下高并发的处理,所以Apache Dubbo的核心关注点就是解决微服务之间调用的性能。 并且将包括服务注册/发现、负载均衡等微服务的核心内容进行了集成。最后在核心调用流程稳定的情况下完成了包括本地存根、Mock、版本控制等诸多特性的集成。
SpringCloud: SpringCloud是Spring家族中在微服务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延续了Spring一贯的风格:为大家提供好用的工具,可以屏蔽底层实现,一站式完成业务开发。包括后面的SpringCloud Netflix和SpringCloud Alibaba等都是基于此完成工具的开发。我们可以大概数一数SpringCloud的工具内容,Ribbon【负载均衡】、Feign【HTTP服务】、Hystrix【熔断降级】、Gateway【网关】等等,从其中我们不难发现,SpringCloud对于微服务的调用的性能并不太关心,它更关心的是处理微服务调用以外的内容,虽然他勉为其难的搞了一个Feign,但是我们都知道,HTTP的调用是非常耗时的,它与RPC的调用效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综上所述:Apache Dubbo的目标是为了高效调用服务。SpringCloud的目标是一条龙解决微服务的治理问题,那么出发点都不同,比较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事实上,目前我接触和了解的互联网大厂的项目里,单纯的使用SpringCloud的非常少。虽然不全是选用Apache Dubbo, 还有包括Thrift、Zero等微服务框架,但是Apache Dubbo的市场占有率会相对比较高,也是很多大厂项目的首选。
但是Apache Dubbo的服务治理其实并不太好用,比如熔断降级、限流等,同时Apache Dubbo还有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就是没有HTTP调用的逻辑,这一点对前后端分离的项目非常不友好。
基于以上内容,其实在实际项目中, Apache Dubbo和SpringCloud相结合才是目前比较主流的使用方式。服务之间的调用使用Apache Dubbo。熔断、网关、限流等使用SpringCloud。尤其是在拥有了SpringCloud Alibaba以后,SpringCloud与Apache Dubbo的结合更加紧密,这才是我个人建议的使用方式。
Dubbo协议长连接
连接个数:单连接
连接方式:长连接
传输协议:TCP
传输方式:NIO异步传输
序列化:Hessian二进制序列化
适用范围:传入传出参数数据包较小(建议小于100K),消费者比提供者个数多,单一消费者无法压满提供者,尽量不要用dubbo协议传输大文件或超大字符串。
适用场景:常规远程服务方法调用
优点:采用NIO复用单一长连接,并使用线程池并发处理请求,减少握手和加大并发效率,性能较好(官方推荐使用)
缺点:在大文件传输时,单一连接会成为瓶颈
NIO单一长连接案例
业务线程在发出请求之前,需要存储一个请求对象,同时挂起相应的业务线程(挂起不会被任务调度,所以不存在线程切换消耗),这个请求对象包含了此次请求的id,然后在获取服务端返回的数据的时候,解析出这个id,通过这个id取出请求对象,并唤醒对应的线程。
Dubbo简介及优缺点
Dubbo开始于电商系统,因此在这里先从电商系统的演变讲起。
一款分布式服务框架
高性能和透明化的RPC远程服务调用方案
SOA服务治理方案
每天为2千多个服务提供大于30亿次访问量支持,并被广泛应用于阿里巴巴集团的各成员站点以及别的公司的业务中。
Provider: 暴露服务的服务提供方。
Consumer: 调用远程服务的服务消费方。
Registry: 服务注册与发现的注册中心。
Monitor: 统计服务的调用次数和调用时间的监控中心。
调用流程
Dubbo注册中心
对于服务提供方,它需要发布服务,而且由于应用系统的复杂性,服务的数量、类型也不断膨胀;
对于服务消费方,它最关心如何获取到它所需要的服务,而面对复杂的应用系统,需要管理大量的服务调用。
而且,对于服务提供方和服务消费方来说,他们还有可能兼具这两种角色,即既需要提供服务,有需要消费服务。
通过将服务统一管理起来,可以有效地优化内部应用对服务发布/使用的流程和管理。服务注册中心可以通过特定协议来完成服务对外的统一。
Dubbo提供的注册中心有如下几种类型可供选择:
优点:
缺点:
Dubbo+zookeeper+spring搭建:
Dubbo、SpringCloud和Kubernetes优缺点
总所周知,Dubbo、SpringCloud和Kubernetes是当前三个主流的开源框架和平台。
服务化框架和平台的选择是搭建微服务的一个基础,非常重要。其中Dubbo是阿里巴巴开源的,SpringCloud是netflix开源的,Kubernetes是谷歌开源的。它们都是分布式微服务框架平台的一套解决办法。值得一提的是,这3种产品其功能上是有重叠的,部分功能还可能是排他的,所以说不要相互之间进行混搭使用,架构保持一致性,维护起来也方便。
微服务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业务逻辑,实现业务价值。为了让开发人员更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开发,通常微服务需要底层的基础设施的支撑,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撑称为微服务公共关注点(Common Concerns)。如下图所示:
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中,dubbo主要是基于Zookeeper实现的,阿里还开源了一个产品Nacos,其功能像Java版的Consul,Nacos后续可能会替换zk成为dubbo首选的服务发现机制。
在API网关中,阿里没有开源网关,而K8s中则是定义了名叫Ingress规范,具体可以采用不同的实现,比如说Nginx,Envoy或者Traefik。
在配置管理中,Nacos也具备配置的功能。SpringCloud采用的是Config,其后端是基于Git进行配置管理的。
在服务框架中,K8s是与框架无关的,只认容器,不同的语言栈都可以住在K8s中,这是最大的亮点。
在自动伸缩和自愈方面,K8s具有自动故障和自愈的能力,自动伸缩需要引入额外的组件,完全实现是需要一定的门槛,感兴趣可以关注一下。
在进程隔离方面,K8s是通过容器进行进程隔离的,同时还引入Pod进一步对服务进行隔离。
在环境管理方面,K8s是内置Namespace进行逻辑隔离的,可以实现多环境,各个环境可以单独配置认证授权机制。
在流量治理方面,这里的流量治理指的是高级的流量调度、A、B和蓝绿部署的能力。Dubbo通过zk+client是支持一定的流量调度能力的。
Dubbo、SpringCloud是框架组件,K8s是平台。
所以我们在理解服务的关注点,根据企业上下文考量后选择,尽量不要混搭,保持体系的一致性。
看了大牛的分析,自己学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