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bo原理和机制,dubbo原理和机制 腾讯云

http://www.itjxue.com  2023-01-20 14:59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dubbo和zookeeper

dubbo 是一个远程调用服务的分布式框架,可以实现远程通讯、动态配置、地址路由等等功能。比如在入门demo里的暴露服务,使得远程调用的协议可以使用dobbo协议( dubbo://x.x.x.x )或者其它协议,可以配置zookeeper集群地址,实现软负载均衡并配置均衡方式等。在不搭配注册中心的时候,它也是可以实现服务端和调用端的通信的,这种方式是点对点通信的,所谓“没有中间商”。但是如果配置服务发布和调用端过多特别是集群的方式提供服务的时候,就会暴露许多的问题:增加节点需要修改配置文件、服务端机器宕机后不能被感知等。它可以通过集成注册中心,来动态地治理服务发布和服务调用。相当于把服务注册和发布推送的功能分摊给了(zookeeper)注册中心。

Dubbo实现服务调用是通过RPC的方式,即客户端和服务端共用一个接口(将接口打成一个jar包,在客户端和服务端引入这个jar包),客户端面向接口写调用,服务端面向接口写实现,中间的网络通信交给框架去实现。

咱们来看下Spring 配置声明暴露服务,provider.xml文件

再来看服务消费者,consumer.xml文件

这就是典型的点对点的服务调用。当然我们为了高可用,可以在consumer.xml中配置多个服务提供者,并配置响应的负载均衡策略。

配置多个服务调用者在comsumer.xml的dubbo:reference标签的url属性中加入多个地址,中间用分号隔开即可;配置负载均衡策略在comsumer.xml的dubbo:reference标签中增加loadbalance属性即可,值可以为如下四种类型:

那么目前的架构有什么问题呢?

1.当服务提供者增加节点时,需要修改配置文件。

2.当其中一个服务提供者宕机时,服务消费者不能及时感知到,还会往宕机的服务发送请求。

这个时候就需要引入注册中心了,Dubbo目前支持4种注册中心(multicast、zookeeper、redis、simple)推荐使用Zookeeper注册中心,要使用注册中心,只需要将provider.xml和consumer.xml更改为如下:

如果zookeeper是一个集群,则多个地址之间用逗号分隔即可

把consumer.xml中配置的直连的方式去掉

注册信息在zookeeper中如何保存?

启动上面服务后,我们观察zookeeper的根节点多了一个dubbo节点及其他,图示如下

最后一个节点中服务的地址,为什么把最后一个节点标成绿色?因为最后一个节点是临时节点,而其他节点是持久节点,这样,当服务宕机时,这个节点就会自动消失,不再提供服务,服务消费者也不会再请求。如果部署多个DemoService,则providers下面会有好几个节点,一个节点保存一个DemoService的服务地址。

其实一个zookeeper集群能被多个应用公用,因为不同的框架会在zookeeper上建不同的节点,互不影响。如dubbo会创建一个/dubbo节点,storm会创建一个/storm节点。

zookeeper 介绍:

zookeeper是 Apacahe Hadoop 的子项目,是一个树型的目录服务,支持变更推送,适合作为 Dubbo 服务的注册中心,工业强度较高,可用于生产环境,并推荐使用。

流程说明:

支持以下功能:

补充:

dubbo的协议使用什么序列化框架?

dubbo有多种协议,不同的协议默认使用不同的序列化框架。比如dubbo协议默认使用 Hessian2 序列化(说明:Hessian2 是阿里在 Hessian 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开发,起名为Hessian2)。rmi协议默认为 java 原生序列化,http协议默认为为 json。

dubbo的通信方式?

采用单一长连接和NIO异步通信,基于Hessian2作为序列化协议。适合于小数据量(每次请求在100kb以内)大并发的服务调用,以及服务消费者机器数远大于服务提供者机器数的情况。具体实现是消费者使用 NettyClient,提供者使用 NettyServer,Provider 启动的时候,会开启端口监听,使用我们平时启动 Netty 一样的方式。而 Client 在 Spring getBean 的时候,会创建 Client,调用远程方法的时候,将数据通过DubboCodec编码发送到 NettyServer,然后 NettServer 收到数据后解码,并调用本地方法,并返回数据,完成一次完美的 RPC 调用。

zookeeper选举机制?

zookeeper选举算法默认的是FastLeaderElection,选举机制的概念:

1.服务器ID:比如有三台服务器,编号分别是1、2、3,编号越大在选择算法中的权重越大。

2.事务ID:服务器中存放的最大数据ID(致使ZooKeeper节点状态改变的每一个操作都将更新事务id,即时间戳),值越大说明数据越新,在选举算法中数据越新权重越大。

3.逻辑时钟,或者叫投票的次数,同一轮投票过程中的逻辑时钟值是相同的。每投完一次票这个数据就会增加,然后与接收到的其它服务器返回的投票信息中的数值相比,根据不同的值做出不同的判断。

选举状态:LOOKING:竞选状态;FOLLOWING:随从状态,同步leader状态,参与投票;OBSERVING:观察状态,同步leader状态,不参与投票;LEADING:领导者状态。

初次选举简述:

目前有5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均没有数据,它们的编号分别是1,2,3,4,5,按编号依次启动,它们的选择举过程如下:

1.服务器1启动,给自己投票,然后发投票信息,由于其它机器还没有启动所以它收不到反馈信息,服务器1的状态一直属于Looking。

2.服务器2启动,给自己投票,同时与之前启动的服务器1交换结果,由于服务器2的编号大所以服务器2胜出,但此时投票数没有大于半数,所以两个服务器的状态依然是LOOKING。

3.服务器3启动,给自己投票,同时与之前启动的服务器1,2交换信息,由于服务器3的编号最大所以服务器3胜出,此时投票数为3正好大于半数,所以服务器3成为领导者,服务器1,2成为小弟。

4.服务器4启动,给自己投票,同时与之前启动的服务器1,2,3交换信息,尽管服务器4的编号大,但之前服务器3已经胜出,所以服务器4只能成为小弟。

5.服务器5启动,后面的逻辑同服务器4成为小弟。

如果中间有节点挂掉,只要有半数以上节点存活,就可以正常服务,如果leader挂掉,则所有节点处于Looking状态 ,各自依次发起投票,投票包含自己的服务器ID和最新事务ID,如果发现别人的事务id比自己大,也就是数据比自己新,那么就重新发起投票,投票给目前已知最大的事务id所属节点(事务id一样,则数据id大的胜出)。每次投票后,服务器都会统计投票数量,判断是否有某个节点得到半数以上的投票。如果存在这样的节点,该节点将会成为准Leader,状态变为Leading。其他节点的状态变为Following。

引用:

Dubbo服务注册与动态发现机制的原理与实现细节

总结一下服务注册与发现机制:

基于注册 中心的事件通知(订阅与发布),一切支持事件订阅与发布的框架都可以作为Dubbo注册中心的选型。

1、服务提供者在暴露服务时,会向注册中心注册自己,具体就是在${service interface}/providers目录下添加 一个节点(临时),服务提供者需要与注册中心保持长连接,一旦连接断掉(重试连接)会话信息失效后,注册中心会认为该服务提供者不可用(提供者节点会被删除)。

2、消费者在启动时,首先也会向注册中心注册自己,具体在${interface interface}/consumers目录下创建一个节点。

3、消费者订阅${service interface}/ [ providers、configurators、routers ]三个目录,这些目录下的节点删除、新增事件都胡通知消费者,根据通知,重构服务调用器(Invoker)。

以上就是Dubbo服务注册与动态发现机制的原理与实现细节。

Dubbo的底层实现原理和机制

Dubbo :是一个rpc框架,soa框架

作为RPC:支持各种传输协议,如dubbo,hession,json,fastjson,底层采用mina,netty长连接进行传输!典型的provider和cusomer模式!

作为SOA:具有服务治理功能,提供服务的注册和发现!用zookeeper实现注册中心!启动时候服务端会把所有接口注册到注册中心,并且订阅configurators,服务消费端订阅provide,configurators,routers,订阅变更时,zk会推送providers,configuators,routers,启动时注册长连接,进行通讯!proveider和provider启动后,后台启动定时器,发送统计数据到monitor!提供各种容错机制和负载均衡策略!!

描述一个服务从发布到被消费的详细过程:

一个服务的发布暴露过程:

首先设置一个项目的别名,然后是定义注册中心和设定传输协议,之后定义服务名!服务接口以jar形式导入到provider!

一个服务发布暴露首先由spring的spacehander 把相关的xml或者注解全部转化为springBean,之后通过ServiceConfig.exerp()方法把bean传化为传输所需的url和参数注册到注册中心,发布后provder端的ref(helloImpl)通过protocl(传输协议,如dubboprotocl,hessionprotocl)转化为Invoker对象,即调用信息,包括类,方法,参数等等,再通过proxy操作(代理)如jdkproxy代理转为为Exporter对象,这就是整个的服务暴露过程!

消费过程:

一个Renfence类,通过RenfenceConfig的init 调用proxy的refer方法生产一个invoker,invoker再通过proctol转化成具体的ref(hello),进行消费

首先 ReferenceConfig 类的 init 方法调用 Protocol 的 refer 方法生成 Invoker 实例(如上图中的红色部分),这是服务消费的关键。接下来把 Invoker 转换为客户端需要的接口(如:HelloWorld)

具体参见

Exporter接口提供Invoker的调用和destroy()

public interface ExporterT {

}

#Dubbo的实现

Dubbo协议的Invoker转为Exporter发生在DubboProtocol类的export方法,它主要是打开socket侦听服务,并接收客户端发来的各种请求,通讯细节由Dubbo自己实现。

dubbo通俗的理解是干什么用的

Dubbo是一种服务框架,使得应用可通过高性能的 RPC 实现服务的输出和输入功能,可以和? Spring框架无缝集成。

主要的核心部件:

Remoting: 网络通信框架,实现了 sync-over-async 和

request-response 消息机制.

RPC: 一个远程过程调用的抽象,支持负载均衡、容灾和集群功能

Registry: 服务目录框架用于服务的注册和服务事件发布和订阅

dubbo的Filter机制

以dubbo官方demo为例,在provider端,从netty接收到消息,递交给业务线程池处理开始,到真正调用到业务方法sayHello()结束,中间经过了十几个Filter的处理。见下图

那么这些Filter是如何初始化的,调用的时候又是如何执行的呢?接下来一步一步介绍。

dubbo在进行服务导出时主要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可以看到:第二步中核心工作就包括Filter的初始化。见下ProtocolFilterWrapper#export方法

其中有一步是buildInvokerChain,从名字上也可以看出,这是初始化一个责任链,对应设计模式中的责任链模式。接着看这个责任链是怎么初始化的(ProtocolFilterWrapper#buildInvokerChain)

可以看到这个Filter的责任链初始化过程

1.通过dubbo spi机制,取得所有Filter实例形成一个ArrayListFilter

2.遍历这个ArrayList,以next指针初始化一个Invoker的链表InvokerList

3.Invoker执行逻辑即执行Filter的invoke方法的同时,将next指针作为参数传入,以支持链式调用

整个过程结束之后,会有两个List,一个ArrayListFilter,一个以NEXT指针形成的InvokerList,这两个List就是dubbo Filter机制的基础。

Filter接口提供了一个invoke方法,另一个是Listener接口,有onResponse,onError两个方法。

这两部分对应着Filter对请求和响应的处理逻辑

请求的处理以AccessLogFilter#invoke的实现为例,可以看到,其首先进行AccessLog的处理,然后调用

invoker.invoke().这个invoker即之前Filter初始化的时候,以Next指针形成的那个InvokerList链表中的节点。这样一来,整个链表中的节点都会得到顺序执行。

响应的处理可以见CallbackRegistrationInvoker#invoke

之前Filter初始化的时候,会形成两个list,next指针形成的那个链表用于对请求的处理,另一个ArrayListFilter 就是在此时执行,拿到结果之后,遍历这个ArrayList,执行其onResponse或者onError方法,如此一来,请求和响应应就会经过所有生效的Filter处理。

总结:dubbo的Filter机制是一种典型的责任链模式,这个链的基础即上述两个list。如果我们在自己的业务场景中,需要对请求或者响应做一些通用的处理,那么也很简单,直接基于dubbo spi(

),自定义逻辑实现Filter接口的相应方法即可。

小白也能看懂的dubbo3应用级服务发现详解

dubbo 是一款开源的 RPC 框架,主要有3个角色: 提供者(provider) 、 消费者(consumer) 、 注册中心(registry)

提供者启动时向注册中心注册服务地址,消费者启动时订阅服务,并通过获取到的提供者地址发起调用,当提供者地址变更时,通过注册中心向消费者推送变更。这就是 dubbo 主要的工作流程。

在2.7.5之前,dubbo 只支持接口级服务发现模型,=2.7.5的版本提供了接口级与应用级两种服务发现模型,3.0之后的版本应用级服务发现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

本文将从为什么需要引入应用级服务发现,dubbo 实现应用级服务发现的难点以及dubbo3 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三个部分进行讲解。

开始前,我们先了解下 dubbo 最初提供的接口级服务发现是怎样的。

dubbo 服务的注册发现是以 接口 为最小粒度的,在 dubbo 中将其抽象为一个 URL ,大概长这样:

看着很乱?捋一捋:

无论是存储还是变更推送压力都可能遇到瓶颈,数据多表现在这两个方面:

这个问题好解决: 拆!

dubbo 在 2.7 之后的版本支持了 元数据中心 与 配置中心 ,对于URL的参数进行分类存储。持久不变的(如application、method等)参数存储到元数据中心中,可能在运行时变化(timeout、tag)的存储到配置中心中

无论是增加一台机器还是增加一个接口,其增长都是线性的,这个问题比单条数据大更严重。

当抹去注册信息中的 interface 信息,这样数据量就大大减少

只用过 dubbo 的同学可能觉得这很主流。

但从服务发现的角度来看:

无论是用的最多的服务注册发现系统 DNS ,又或者是 SpringCloud 体系、 K8S 体系,都是以应用为维度进行服务注册发现的,只有和这些体系对齐,才能更好地与之进行打通。

在我了解的范围里,目前只有 dubbo 、 SOFARPC 、 HSF 三个阿里系的 RPC 框架支持了接口级的服务发现。

provider端暴露服务:

consumer端引用服务:

本地调用远程的方法时,只需要配置一个 reference ,然后直接使用 interface 来调用,我们不必去实现这个 interaface,dubbo 自动帮我们生成了一个代理进行 RPC 调用,屏蔽了通信的细节,让我们有种 像调用本地方法一样调用远程方法的感觉 ,这也是 dubbo 的优势。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为什么 dubbo 要设计成接口级服务发现,因为要为每一个 interface 生成一个代理,就必须定位到该 interface 对应服务暴露的服务地址,为了方便,dubbo 就这么设计了。

如果让我来设计应用级服务发现,注册不必多说,按应用名注册即可。

至于订阅,在目前 dubbo 机制下,必须得告诉消费者消费的每个接口是属于哪个应用,这样才能定位到接口部署在哪里。

实现 dubbo 应用级服务发现,难点在于

保留接口级服务发现,且默认采取双注册方式,可配置使用哪种服务发现模型,如下配置使用应用级服务发现

名词有点高大上,但道理很简单,让 dubbo 自己去匹配,提供者注册的时候把接口和应用名的映射关系存储起来,消费者消费时根据接口名获取到部署的应用名,再去做服务发现。

数据存储在哪里?显然元数据中心非常合适。该方案用户使用起来和之前接口级没有任何不同,但需要增加一个元数据中心,架构变得复杂。

且有一个问题是,如果接口在多个应用下部署了,dubbo 查找的策略是都去订阅,这可能在某些场景下不太合适。

本文从接口级服务发现讲到应用级服务发现,包含了为什么 dubbo 设计成接口级服务发现,接口级服务发现有什么痛点?基于 dubbo 现状如何设计应用级服务发现,应用级服务发现实现有什么难点等等问题进行解答,相信看完的小伙伴一定有所收获。

(责任编辑:IT教学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