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平面设计作品集案例(平面设计的作品集)

http://www.itjxue.com  2023-02-09 03:17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哪些平面设计师作品体现对比与调和?

你上各种素材网上看去,其实你说的这种所有平面设计作品中都存在。文字有大有小,颜色有亮有暗,这些都是对比,但是要采用类似色系,文字大小也要合适,这就是调和。还有很多,摆放位置等等。这些都是对比与调和。

现代著名的平面设计师和他们的作品

韩家英

1961年 出生于天津

1982年-1986年

就读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系装潢专业

1986年-1990年

任教于西北纺织学院服装系,

手绘创作并丝网印刷

海报《人以食为天》等

1990年

任职于深圳万科企业有限公司影视部,后任职万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1992年

第一届〈平面设计在中国〉展举行,为美光印刷厂及展览所做的海报入选

同年,为万科文化传播公司设计形象

1993年

成立深圳市韩家英设计有限公司

1994年

海报《人以食为天》重新制版,入选第3届墨西哥国际海报双年展

先后为海南新大洲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康佳集团以及深圳怡宝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规划企业及品牌形象

1995年

海报《人以食为天》入选第六届法国肖蒙海报艺术节

为新汉伦纸业设计标志,为其创作的企业形象海报获得在克罗地亚举行的第七届ZGRAF国际平面设计展〈佳作奖〉

在第一届深圳市工业设计展评周获最佳工业设计奖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成立,韩家英为协会设计

标志及事务用品

1996年

在香港〈设计96展〉中获银奖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举办第二届〈平面设计在中国〉展,获包括评审奖、金奖、银奖、铜奖及优异奖在内的13项奖

应邀参加两岸三地沟通海报展

应邀参加韩国〈朝鲜半岛统一国际视觉设计传真展览〉

活动

1997年

作品入选第五届日本富山国际海报三年展、赫尔辛基海报双年展即第七届芬兰国际海报双年展

应邀参加美国科罗拉多州国际海报邀请展

应邀参加亚太海报展

为沈阳华润雪花啤酒集团规划并整合企业及品牌形象

1998年

作品入选第十六届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第十八届(捷克)布尔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

海报〈沟通〉获第五届墨西哥国际海报双年展Jose Guadalupe Posada 金奖

〈平面〉杂志获香港〈设计98展〉银奖

应邀赴香港出任特许设计师协会98设计年展评委

应德国柏林人剧团及设计师协会VGD邀请,参加了为纪念布莱特100周年诞辰举办的

全世界100名设计师的海报创作活动

为创维集团规划企业及品牌形象 1999年

应邀参加上海国际海报邀请展

应邀参加韩国东亚细亚文字艺术展

为南风化工集团规划设计企业形象及其奇强品牌形象

为怡宝新产品豆奶及茶饮料设计品牌形象及产品包装

2000年

〈天涯〉杂志获香港〈设计2000展〉金奖

海报〈天涯〉获日本第六届富山国际海报三年展铜奖

海报〈天涯〉获波兰旺达计算机艺术双年展二等奖

海报〈天涯〉获第十九届(捷克)布尔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荣誉奖

海报〈第二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入选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双年展

应邀参加香港柏林当代文化节

担任中国创意百科评委

为丽江玉龙雪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规划形象

为万科地产金色家园设计楼盘形象

为深圳市〈愿望2000〉大型环境艺术节进行推广设计 2001年

海报〈天涯〉及〈互动〉被德国Museum fur Kunst und GewerbeHamberg 永久收藏

海报〈天涯〉及〈城市发现〉入选第十二届法国萧蒙海报艺术节

设计怡宝纯净水新包装

海报〈天涯〉及〈互动〉应邀参加柏林亚太节展览

第二届宁波国际海报交流展评委 2002年

海报〈天涯〉及〈融合〉应邀参加第14届

芬兰国际海报双年展

应邀参加第五届波兰旺达计算机艺术双年展,海报〈天涯〉获金奖、〈融合〉获荣誉奖

参加香港〈设计2002〉海报〈融合〉及文化作品集获银奖、海报〈天涯〉及《海语》获铜奖、商业作品集

获优异奖

2003年

海报"融合"收录于英国设计与艺术指导协会年鉴DAD,

深圳2003设计展策展人,并担任招展海报、请柬、展览年鉴和会场布置等设计工作,多项作品深圳2003设计展优异奖;担任第五界澳门设计

展评委;在法国举办《天涯》个人展(2003中法文化年项目)

2004年

作品《深圳2003设计展》入选纽约第83届ADC年鉴

以及第二十一届(捷克)布尔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

作品集排版设计,排版如何成为平面设计作品集的点睛之笔

快来给你的作品集开个眼角吧??

“portfolio is a presentation”

作品集作为申请者的一张脸

决定了是否能在众多申请者中

脱引而出

好的作品集排版同样可以成为作品

更快地吸引到招生官的留意

所以在这一个”看颜值“的时代

我们要怎样排版平面设计作品集

在激烈的名校竞争中获得成功呢?

作品集封面设计

封面必放的信息有: 申请者姓名 、 专业 和 学校 、“ portfolio ”英文字样、以及 作品创作的时间段 等。

作为主要信息,排版一定要清晰明确。同时,还可以放一些次要信息,如申请者联系邮箱、电话等,但切忌复杂,可以根据排版需要,选择性地放置一些。排版可选择 纯字体设计 或是 结合图形 、 图片 等方式。

注:封面的设计风格尽量和作品集整体风格保持一致,切忌过于炫酷而导致喧宾夺主。

作品集整体排版

作为平设的申请者,更要注重排版的 美观 和 细节 。一份美观的作品集会给考官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从而可以成为申请者的一个“ 加分项 ”。就让我们来看看有什么 tips 吧~

①版面尺寸和页面

作品集版面没有要求固定的尺寸,但具体要看不同院校的要求。建议版面的比例是16:9,当然也可以根据作品内容的不同,适当拉长横向距离。竖版的阅读体验可能不太好。具体页数要求请参考院校官网。

②文字说明简洁清晰

作品集是一个以视觉为主导的事物,每个版面的说明文字都要做到简洁, 切忌长篇大论从而混淆视觉重心 。尽可能以图片或是sketch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会显得更加有趣,部分文字只起到了提示的作用。同时,文字段落也可以作为平衡版面留白和空间的“设计元素”。

③标题标注明确

每个作品项目都应根据项目简介、灵感确定、调研过程、草稿/实验、设计发展制作、成品优化、最终成品展示的顺序进行排版。为了划分每个阶段,排版的时候要善于利用大小标题来突出整个创作流程。

其次, 大标题小标题的字体 、 字号 在每个作品项目中也应当保持 一致 和 整体性 。字体要选择易读性较高的,可以根据自己的作品风格, 选择两种字体,分别运用在标题和文字段落 。

④配色协调而统一

作品集的整体配色要保持一定的舒适度,进而再利用色彩凸显作品的优势。 文字段落和背景色的选择要运用强对比 ,例如白色的背景,黑色的文字,使文字部分的可读性和精致感加强。

色彩的 明亮度 也可以用来增加对比性,但过强的对比度会降低阅读体验感,图片与背景色的选择,更要注重 舒适协调 ,避免浓烈的色彩对比扰乱了排版的秩序。以下是一些舒适度极高的整体配色案例:

大家也可以选用同色系中的不同色阶来进行整体排版

⑤版面留白

版面要 适当留白 ,避免过度拥挤。太多的排版装饰性元素会影响到作品本身的效果,处理好页面的留白会给作品集带来更清晰的逻辑关系和顺序。

在进行排版时,可做一个初步的排版规划

⑥细节问题

细节在排版过程中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建议同学们在完成基本排版后进行多次校对。检查中英文拼写,图片是否对齐,风格是否统一,阅读顺序是否符合逻辑等。只有多次校对,整本作品集才经得过多次推敲。

抓住考官眼球的秘诀

以上就是作品集基本的封面排版和整体排版的小tips, 接下来分享一些个人经验,希望能进一步帮助大家挖掘到更多排版的“秘密”。

每个项目的页数规划

作品集一般包含 4—5个项目 , 小项目 的排版可选择在 3—4页 左右,分别阐述灵感/调研、方案生成、设计实验、成品展示;

大项目 的排版可选择在 5—7页 ,在调研、方案生成、草图模拟、设计发展等阶段可以不断深入,成品展示可以放置 2页左右 。

作品集项目放置顺序

作品集项目的放置顺序也是有一定讲究的。 第一个 项目和 最后一个 项目同学们都可以挑选两个 相对满意和成功 的作品。放置要有一定的 连续性 ,类型相同的作品可以放置在一起。

展示页排版

展示页的排版尽可能 简约大 气,遵循“less is more”的原则。具体可参考以下图片:

如图, 突出作品即可 。在拍摄作品的时候也尽可能 增添专业度 (如边缘是否对齐,背景色是否干净等)。展示页可放置多张图片,从作品的 整体 到作品的 细节 ,进行 多角度拍摄 和排版。

排版逻辑

再三强调!敲黑板,一份成功的作品集也在于逻辑是否清晰,分类是否有层次。能让考官清晰的熟知你想要阐述的 逻辑 才是最重要的。

那如何才能理清作品集的逻辑呢?首先,可以整理一个 作品集目录 (也可以单独排版成一页置入作品集中,如下图)

其次,再根据每个项目,循序渐进地进行排版,从灵感,设计全过程到成果呈现,依次将每个板块的内容说明清楚。这里就要提醒同学们,想要高效快速地完成作品集,就要 准备好充分的sketch ,过程记录以及排版内容。希望在作品集中能看到 叙事性排版 。

图片质量

进行排版的每一张图都要保证是 高清 和 干净 的,同学们可以多花一些心思进行 拍摄 和 修图 ,保证专业度。好啦~以上就是排版诀窍的分享。还没有明确方向的同学们也不必着急,可以多看看杂志

我每天都会在工重号持续更新文章,让你了解更多的设计内容,还有很多素材等你来领取哦

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案例

一 欧洲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01·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上留下的痕迹

我们下面讨论传统文化对欧洲现代设计的影响。西方进入工业革命时代,直接的原因是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这种发展,使延续了数千年的手工艺,演变成机械化大生产。但是,尽管在科学技术史上有了这样实质性的飞跃,并且引起象柯布西埃一样的建筑师和艺术家的欢呼,以为从此告别了手工艺时代的设计方法,进入全新的建筑革命时代,而事实上,欧洲积淀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与艺术,仍然在现代设计中,被自觉不自觉地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着。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被后来人称为工业革命里程碑的艺术与设计作品,在它们身上,是怎样体现着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的。欧洲哲学家们说建筑是写在石头上的历史;欧洲艺术家们说建筑是艺术的皇后,所以,我们就先从建筑说起。

建筑艺术

第一个例证是建成于1851年的伦敦水晶宫。这是一幢为伦敦世界博览会提供展览场地的建筑,大英帝国政府,为了显示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炫耀殖民主义掠夺世界资源并开始支配世界的实力,英国当时在位的维多利亚女王和他的丈夫阿尔伯特公爵,决定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一次国际性博览会。于是,就有了这幢由英国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设计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后来,人们都称它为水晶宫。水晶宫仅用了八个月即全部竣工,正是因为这幢建筑的几何形状、建筑尺度的模数化、定型化、标准化,以及坚硬晶莹的玻璃墙壁和工厂化生产,使这个商业圣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体现初期功能主义风格的重要作品,预示了二十世纪设计的三大发展——机器成了风格的塑造者;技术作为新建筑或者新产品材料的直接来源;非建筑师取代建筑师的地位,俨然成为建筑风格的革新者。

如果我们把科技进步带来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计成果,暂时放一放,看一看水晶宫的圆拱式屋盖,虽然没有了歌特式建筑“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外部造型,但是,人们仍然能够从那罗马式的半圆形拱券上,感受到一切朝向上帝的宗教精神,因为那透明的圆拱式玻璃屋顶,更便于人们与上帝神灵的沟通;看一看空旷直达透明玻璃屋顶的大厅,仍然使人回味起中世纪教堂的祈祷大厅;环绕大厅的柱廊,虽然失去了古希腊柱式和古罗马柱式的风采,但是,人们仍旧能够感受到欧洲古典建筑内部空间的宗教气氛;彩色玻璃幕墙上的多彩图案,虽然没有了欧洲古典主义建筑的浮华雕塑,但是却也能够勾起人们对欧洲古典建筑壁画的遐想……这就是一种文化的精神,它可以在古典主义的砖石艺术中得到展示,也可以在现代工业化材料、工艺和设计中得到体现。

第二个例证是建成于1889年的巴黎埃菲尔铁塔和巴黎世界博览会机械馆。前者是在巴黎世界博览会期间,为纪念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00周年而建;后者是专门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机器展览而建。两幢建筑都是在巴黎世界博览会时完成的作品。

1889年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日,法国政府决定隆重庆祝,在巴黎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博览会,以展示法国工业技术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并建造一座象征法国革命和巴黎的纪念碑。于是,就有了以设计人——法国工程师居斯塔·埃菲尔(G·Eiffel)的名字命名的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完全采用装配式工厂化生产方式,而且采用了工业革命带来的一切可能的科技成果。在设计、构件制作、装配组合,大工业系列化生产模式,充分显示了现代工业的进步性。当时人们认为:埃菲尔铁塔恰如新艺术派一样,代表着欧洲古典主义传统向现代主义过渡与转换的特定时期。但是,我们也不难从这个里程碑式建筑身上,找寻到传统文化艺术的印痕。那高耸入云的塔尖,也常常使人想到歌特式建筑那个高拔、挺直、垂直向上的动势造型。甚至那从塔尖延伸到塔基的曲线,也极其容易使人们联想到歌特式建筑尖尖的拱门、有棱筋的穹隆顶。这里面仍旧包含着传统文化的精神,所不同的是,它使用了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但是,文化的精神却在科技进步和艺术探索中得到传承。

在这次世界博览会上,工业革命对建筑的影响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巴黎博览会机器展览馆是本次博览会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它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结构和施工技术,采用钢制三铰拱,跨度达到115米,堪称建筑跨度的大跃进!陈列馆共有20榀这样的钢拱,形成宽115米、长420米,内部毫无阻挡的庞大室内空间。钢制三铰拱最大截面高3.5米,宽0.75米,而这些庞然大物越接近地面越窄,在与地面相接处几乎缩小为一点,每点集中压力有120吨。陈列馆的墙和屋面大部分是玻璃,继伦敦水晶宫之后,又一次造出了使人惊异的建筑内部空间。

这次世界博览会,与伦敦世界博览会已经相隔37年的时间,工业革命仍然以它惊人的速度向前迅猛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层出不穷,各种技术更加成熟。因此创造了比伦敦世界博览会上更新、更高的工业化奇迹,是理所当然的。然而,除开技术上的创新以外,在艺术上,并没有什么值得欢呼的,因为那长达420米,跨度达115米的连续三铰拱,表现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艺术上还是使人联想起罗马式的厚重圆拱,只是材料不同而已。但是,他们之间的文化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机器馆1920年被拆除,所以也很少有人再提起它。

第三个例证是完成于1920年的苏联第三国际塔设计方案。这个被后来人称为“完全体现了构成主义设计观念”的设计方案,比埃菲尔铁塔还高出一半,里面包括国际会议中心、无线电台、通讯中心等。这个现代主义的建筑物,其实是一个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雕塑,它的象征意义比实用性更加重要。第三国际塔方案是由苏联艺术家弗拉基米尔·塔特林设计的,是苏联构成主义艺术与设计的代表。构成主义艺术与设计是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国先进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无论从探索的深度还是广度来说,这一运动都毫不逊色于德国的包豪斯运动,或者是荷兰的风格派运动。

苏联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胜利后的苏联,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干预,但是共产主义信仰和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使大批知识分子以饱满的革命激情投身革命,他们希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立一个繁荣、富强、平等的苏联而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在内外干涉的困境中,苏联的建筑师、艺术家和设计师,开始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艺术与设计上的探索。后来苏联在柏林举办苏联新设计展览,不仅使西方系统地了解到构成主义的探索和成果,而且了解到设计观念的社会背景,即在苏联艺术中广泛提倡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创作原则,而且强调艺术源于生活。我们今天不必为兴起于苏联的构成主义下什么定义,但它在当时,的确给欧洲的现代主义艺术带来很大影响。受此影响,格罗披乌斯立即调整了包豪斯的教学方向,抛弃无病呻吟的表现主义艺术方式,转向理性主义,提出“不要教堂,只要生活”的口号,这是包豪斯自1919年开办以来第一次政策上的重大调整。构成主义在艺术上取得的极大突破,对西方艺术与设计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诚然,第三国际塔设计方案,在艺术上的前卫性,政治上的象征性,毋庸质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革命情调的艺术设计作品,我们也能够从中解读出欧洲传统文化的语言符号。那个具有无限动感的、螺旋式节节上升的构图,实在就是歌特式建筑对上帝崇拜的宗教灵魂。只是苏联构成主义艺术家和设计师,给它赋予了新的内容和诠释。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对于后世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由此,也可以引申到今天的所谓“先锋派”和“前卫派”艺术——他们虽然不可能与苏联构成主义艺术家同日而语,也无法比及苏联构成主义艺术家的探索精神,但是他们总要在自己的“前卫”艺术中,标榜反传统文化艺术的属性,甚至要彻头彻尾地使传统文化与艺术消亡。以第三国际塔设计方案这个个案分析,任何艺术,都不会因为它的前卫性,而失去传统文化精神。

第四个例证是美国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这幢“双子大厦”,不能不说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投资额2.8亿美元;110层,高约417米,(两年之后被同样层数443米高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超过);占地16公顷,总面积达92.9万平方米;开挖泥土和岩石90多万立方米;全部工程用料——钢材20多万吨、混凝土32万多立方米;澳大利亚专门为修建它而设计制造8台大型起重机;为穿越这座“站立起来的城市”,200多部电梯和70多座自动扶梯不停工作,电梯的速度最高达每秒钟8米;1973年建成时,打破了帝国大厦保持了42年之久的世界最高建筑纪录,成为世界上第一高的建筑,直到2001年“9·11”事件化为灰烬为止,它的高度仍然是世界第四,美国第二,纽约第一的地位。

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是美国高层建筑最辉煌的时期,由于建筑技术的成熟和美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强盛,这一时期的高层建筑无论在高度、功能还是数量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增长,于是,就在纽约诞生了这幢“双子大厦”。大厦由美国籍日本人、建筑师山崎实设计。在山崎实看来,世界贸易中心建筑的基本问题是“寻找一个美丽动人的形式和轮廓线,既适合于曼哈顿区的景观,又符合世界贸易中心的重要地位”;他认为,人类既然能够建造摩天大楼,就一定能够理解摩天大楼。所以,在一百多个设计方案中,山崎实最终确定了后来矗立在纽约曼哈顿的“双子大厦”设计方案。这个方案高宽比为7:1,由密集的钢柱组成,钢柱之间的中心距离只有一米多,所有窗都是细长形,那些由钢柱构成的挺拔向上的线条,以及从第9层向下三根柱合为一根,合并处设计成尖拱状,颇具哥特式风格,那些连续不断的尖拱式门洞,更使人联想到歌特式建筑的典型形式,想到欧洲传统文化与艺术的蜕变。不论山琦实是在怎样一种心态下确定的这个方案,他最终也还是没有躲开欧洲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影响。

山琦实是美国重要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代表人物,他对摩天大楼有着难解难分的情缘,他曾经承担帝国大厦的设计工作,那是一幢在1973年世贸中心双子楼落成之前,世界上最高的大楼。山琦实1954年设计的普鲁伊特—艾格大厦被炸毁,这一事件被美国著名的评论家和历史学家查尔斯·詹克斯宣布为现代主义的终结,代表了国际主义设计的终结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而他设计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则是华尔街金融中心的标志和象征。山琦实曾经说:“对于我,建筑不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我的生命。”这话不幸言重,当山琦实的生命在1986年终结之后十五年,世界贸易中心大厦也在“9·11”事件中终结了生命。

“9·11”事件之后,美国人开始重建世界贸易大厦,但是,他们仍然没有摆脱西方古典教堂建筑哥特式的阴影,上面的两个重建设计方案,与1248年建成的德国科隆大教堂(见本文图06),依然有着似曾相识的轮廓线和空间氛围。由此可见欧洲传统文化精神的如影随形。

美国人追求摩天大厦,西方人称之为“通天塔”的建筑文化与艺术,这本身就是西方传统宗教梦魇的再现,企图通过摩天大厦直达天庭,成为上帝与人间的代表,用中国古人的话语,就是天老大,地老二。西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形形色色的霸权思潮,都是西方宗教梦魇的延续。摩天大厦正是这种变态心理产生的文化与艺术现象。摩天大厦栉比鳞次,一个比一个高耸入云,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气势,用现代技术和经济实力营造着传统宗教梦魇的强烈氛围。

第五个例证是英国被誉为“伦敦明珠”的千年穹顶。千年穹顶是一幢展览科普中心建筑,位于泰晤士河边格林威治半岛上,占地300英亩,耗资8000万英镑(12.5亿美元),是英国为庆祝20—21世纪之交的千禧年而营造的纪念性建筑之一。它由著名的Richard Rogers 事务所承担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由Buro Happold完成,是建筑师梦幻与工程师创新的完美结合。整个建筑为穹庐形,12根100米高的钢桅杆直刺云天,张拉着直径365米,周长大于1000米的穹面钢索网。光是钢索网就用了长达43英里的钢缆。室内最高处为50多米,容积约为240万立方米。它的屋面材料表面积10万平方米,仅为1毫米厚的膜状材料,却坚韧无比,据说可承受波音747飞机的重量。同时它有卓越的透光性,可充分利用自然光。设计之初,业主并没有明确规定建筑的外形。建筑师经过悉心的比较论证,决定将繁多的功能归入同一屋顶下,提出了穹顶的方案。他们主张桅杆要尽可能的高,穹顶要尽可能的大,使人在飞机上能一眼看到它。要为伦敦创造新的标志性建筑,并活跃格林威治半岛的天际线。从空中鸟瞰,它如同泰晤士河畔的一颗珍珠。它于1999年12月底正式开放,在20世纪的最后的夜晚,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入它的周围,观看了美丽的焰火,分享世纪之交的喜悦。

狂欢之后的英国人,在美国“9·11”事件发生不久,也对它们的“千年穹顶”,表示了种种担忧,据说英国媒体进行了一次本国“恐怖奇观之最”的即时电话调查,评出了英国7大恐怖奇观,“千年穹顶”名列“恐怖第二”。

千年穹顶,伦敦明珠,这又是一个用现代科技营造传统宗教梦魇的现代设计,那直刺云天的12根100米高的钢桅杆,犹如歌特式建筑高耸入云的塔尖。表现出现代西方人,仍旧重复着先人追寻与上帝同在的梦幻。事实上,这种由拱券演变成穹隆的建筑形式,也早已在欧洲的宗教建筑——大教堂中经常不断地采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有罗马万神庙、佛罗伦萨主教堂、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伦敦圣保罗大教堂。

罗马万神庙(Pantneon),是古代罗马城中心供奉众神的神殿,建于公元120-124年间。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在现代结构出现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大空间建筑。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它中央开一个直径8.9米的圆洞,象征着神和人的世界的联系,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人们站在万神殿的穹顶下,阳光从洞中照下来,使人不自觉的都要仰面向上,感到那就是通向天国的唯一通道,从穹顶照下来的光洒在殿堂内,是那样的庄严肃穆,令人生畏。

佛罗伦萨主教堂,始建于1296年,工程先后在乔托、昂德雷阿·皮萨诺,弗郎切斯科·塔冷蒂等人主持下进行,教堂的内外工程一直持续进行到1375年,达数十年之久。教堂的穹顶于1420年开始建设,1434年竣工,两年后,即工程开工后的140年开始启用。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开始,成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八边形的歌坛,对边宽度是42.2米,用穹顶覆盖。为了突出穹顶,砌了12米高的一段鼓座,连同采光亭在内,建筑总高107米,成为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点,即使在今天,这幢超高层建筑,也足以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被公认是第一个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作品。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Piazza San Pietro),最初是由君士坦丁皇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于公元326年落成。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 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教堂呈十字形,包括门廊,长度为211.5米,宽137米,高132.5米,穹窿直径42米,教堂总面积为15160平方米。教堂是罗马全城的最高点。教堂正面为巴洛克式,共分两层,上层有耶稣,圣约翰、及十二使徒像;下层有八个圆柱,四个方柱,共有五座大门。石阶前就是圣彼得广场,广场四周环绕 284根柱子,形成一椭圆形长廊。教堂两旁则环绕弧形长廊,拱卫着广场。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它所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站在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穹窿顶下抬头上望,你会感到大堂内的一切都显得如此渺小。

伦敦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是一座融合了哥特式与文艺复兴时期格调的宏大建筑,是伦敦最大的基督教堂。圣保罗大教堂始建于1675年,1710年建成,建筑高度为110米,是仅次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建筑,是英国古典建筑的代表。二次大战期间,伦敦大多数地标都遭轰炸受损,但是圣保罗大教堂的穹顶却保存了下来,成为英国人的精神象征。

我们在这里藉此延伸欧洲穹顶建筑的发展历史,目的在于说明,欧洲传统建筑文化对时至今日的西方文化与艺术,都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就是说,虽然现代科技发展到了惊人的程度,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欧洲古典文化与艺术,却被西方的现代设计所传承。

艺术设计

我们下面再来讨论其它方面的艺术设计。台湾《设计》杂志曾经载文,展望欧洲21世纪设计趋势,认为复古主义、新自然主义、传统材料的复苏、色彩情感化等等,是欧洲未来艺术设计的一种趋势。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展望是否科学,提法是否准确,以及这其中是否有商业利益的驱动,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直伴随着现代设计的成长。事实上,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本身文化与艺术的修养。这种修养,又直接来源于自然、社会和历史知识的吸收。学习自然,传承历史,创造未来社会,这本身就是人类改造自然、发展社会的主旨。所以,作为反映人类实践活动的艺术与设计,也不能不作出相应的回声。

让我们来看城市环境艺术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工业革命,继之而来的工业化社会,而后又是全球性的城市化运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形形色色自然的、社会的问题。因此,自20世纪60—7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城市文艺复兴运动,其目标直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它以日益紧迫的全球环境问题为开端,在国家间或同一国家内或同一城市中提出了宗教、经济、文化、历史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矛盾。从而许多城市环境艺术作品——不论是美国的抽象主义,还是欧洲的写实主义,都开始了对现实社会反思,对历史文化追述。虽然现今的城市环境艺术,改变了欧洲古典主义雕塑的沉重历史感,代之以轻松的抽象主义艺,但是,其中也依然传达着众多的历史文化的信息。

旧金山Kezar体育馆前的广场柱,使我们想起了什么?想起了古罗马圣彼得广场,想起了文艺复兴,想起了古希腊—罗马城市艺术,想起了古埃及阿蒙神庙的巨大柱廊……这便是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魅力!同样,纽约大学教工宿舍区的雕塑,使人更能够直接在起居环境中欣赏到抽象派大师的艺术,从而也能够联想到抽象派的起源——中国画的写意艺术。

一件名为《斯芬克斯》的雕塑作品,建于密执安州首府兰辛城,据说是为了纪念美国人权运动领袖、后被谋杀的马丁·路德·金而设置的。作品直接取材于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更能使人联想起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及埃及的悠久而古老的文化。同时也自然联想起人类为了争取自由、平等、博爱,进行了千百万年的斗争,但还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在美国的城市里,由以半抽象和大块青铜雕塑而闻名的欧洲派艺术家理查德·亨特,献上这样一个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作品,实属难得。

一个直接用“AIDS”(爱滋病)一词表现主题的雕塑,也许看上去过于直白,但却传达出一种深刻寓意的文化,即人类在改造世界创造文化的同时,丢掉了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观,自然就会遭到大自然的疯狂报复。“AIDS”用毫无感情色彩的不锈钢表现,作品本身又用作邮筒、信息板,其肮脏孤寂的状态,正象征着自诩为创造着高科技文明、而又抛弃着传统文化的今日社会,在怎样产生着文化与艺术、道德与伦理的垃圾!

一个矗立在慕尼黑市中心旁边,大学区与住宅区连接处的一组雕塑作品。三角形顶点位置孤零零地立着一个不锈钢制成的古希腊—罗马柱式,在路的对面三角形的底边位置、两只距离30m左右的黑色大理石的眼睛在草坪中盯视着对面的柱式。凝视着被随意截取的传统文化与艺术,现代人对无法构筑的现代文明,充满的是什么——失望和悔恨!

从城市环境艺术中,后来分离出一批自诩为“大地艺术家”,他们/她们认为,这些城市环境艺术作品,因为有美化城市环境功能而具社会功用性,还不能说是艺术家对纯粹艺术的探索。所以,他们/她们选择走向自然,远离城市,因而也就形成了一种所谓的“大地艺术”。但是,这种大地艺术,也还是没有脱离现实社会,更没有与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精神一刀两断。据说古埃及金字塔、古代亚述和巴比伦的金字形神塔、法国布列塔尼(Brittany)和英格兰的坟墓和巨石阵、Nazca Peru的具有几何形的巨大抽象图形、印第安人的沙画……都对大地艺术家们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他们厌倦了现代主义的影响,到上古的历史中,到原始的自然中,寻求新的刺激,从而产生创作灵感。不论大地艺术家怎样看待自己的行为,事实上,他们/她们的这种行为,都可以看作是对历史文化与艺术的回归。

《螺旋形防波堤》是美国大地艺术家史密逊最为著名的作品。他获得了犹它州(Utah)10英亩湖滨地带20年租用权,于是,他把6吨多垃圾和石头倒入盐湖红色的水中,形成了一个15英尺(4.6米)宽的螺旋形的堤坝,螺旋形的中心离岸边150英尺远。观众可以顺着堤坝走到尽头,在尽头什么也没有,艺术家并不是想让人看到什么,而是让人通过进入作品而接触自然。史密逊是一个极端悲观主义者,后来死于一次艺术活动的飞机失实。他认为世界和地球的未来不是走向光明,而是走向同一归宿——毁灭。这是典型的欧洲古典宗教“世界末日”说,我们在那回归式的螺旋线上,似乎也能够感受到这种强烈的古典宗教文化。与他有同样文化心理的艺术家迈克尔·海泽的作品,也表现了同样的主题,那被绞索套住的绿草地——大地,似乎也在诉说着“世界末日”的话语。

与上述两个作品相反,克里斯蒂娜·洛克林在巴黎·德方斯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却以积极的乐观主义态度,创造出有着同样文化传承的艺术作品。这一作品位于横贯德方斯东西的大型广场的中轴线上,是个以草坪的南北向为轴,稍加出平面旋转的圆环,这不仅使人认识到地球的动态,以及人类种种行为正在破坏着地球旋转的平衡。看了这个艺术设计作品,我们不能不联想到艺术家很可能受到中国太极文化的影响。

不仅大地艺术这样的前卫艺术钟情于历史文化,就是那些更为可圈可点的前卫艺术,也常常到历史文化中去寻觅创作的源泉和灵感。

自从杜尚在1917年把一个现成工业产品——便器,当成一件自己创作的艺术品,并且命名为《泉》,送到展览会,产生世界性哄动效应以后,他就成了观念艺术的开山鼻祖,为后来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纷纷效法。观念艺术,对于今天而言,也仍然是很前卫的,但前卫,有时也需要到传统文化中去寻找灵感。汉米尔顿的设计作品——《Marataplan》,就是效法杜尚的产物,但是我们会发现,他的设计,并没有取材于现成的工业产品,而是取材于历史文化的主题。作品是通过书写在墙面上的文字表现的,文字“MARATAPLAN”,是由“MARAT”——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家马拉的名字,与“RATAPLAN”(法国革命军的军鼓声)组合而成的。我们姑且不论观念艺术的事事非非,这种直接取材于历史主题,就是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MA”为黑色,“RATAPLAN”是红色。色彩上的区别,更能使人感觉到革命家的令人肃然,大革命的令人振奋。

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的商品化速度加快。产品包装、产品商标,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制造商的重视。以至到了后来,产品的品牌,几乎成了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一张王牌,因此市场上的品牌大战此起彼伏。美国的可口可乐(Coca-Cola),已经在世界上风靡了一百多年,至今不衰,而且成为美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在绝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品牌。根据美国纽约顾问公司Interbrand,2000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可口可乐”品牌的价值高达725亿美元,是全世界最值钱的商标。如今最风靡全球的“微软”品牌,在提升了24%之后,品牌价值才达720亿美元,居“可口可乐”身后第二位。20世纪20年代,可口可乐在中国上海生产,中国人又给它赋予了一个非常中国化、又十分讨大众喜欢的中文名字——可口可乐,从此,可口可乐在中国家喻户晓。可口可乐的商标百余年一直未改,但是可口可乐却十分注意打历史文化的品牌。20世纪80年代,可口可乐再次登陆中国,就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名为“红色运动旋风”的广告宣传战。他们把中国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运用到广告设计中,收到了惊人的效果。他们在“红色运动旋风”的广告宣传战中,有两个广告设计作品,就是把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连年有余(鱼)”,与可口可乐商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中西文化艺术十分自然地融会贯通。而且把美国人的“Enjoy(享受)文化”推向中国大众,大张旗鼓地号召中国人“Enjoy Coca-Cola”!

与可口可乐在中国争夺市场份额的另一个饮料品牌,是百事可乐(Pepsi-cola)。百事可乐也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美国饮料品牌,但我们没有听说,百事可乐在美国形成一种被美国人称为“百事可乐文化”的现象。显然他们没有注意到广告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百事可乐在中国的品牌宣传战,使用的是兰海洋战术——一切都是兰色调,而且寻觅了为数众多的演艺界明星一起助战。力度不能说不大,轰动效应不能说不大,知名度不能说不大,而且使用的广告语也很响亮——ASK FOR MORE(渴望无限)。但是,实际的效果未必能够与可口可乐一决雌雄。据说百事可乐的商标在百余年

如何做出高逼格的平面设计作品集

如何做一份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集,第一眼就打动面试官,让你轻松拿到offer呢?下面美行思远艺术留学专家为您解读平面设计作品集怎么做的步骤。平面设计留学的同学们可要仔细阅读哦。

创作平面设计作品集,可能很多同学们担心自己不会素描、速写、色彩,没有美术功底,申请不到好的国外院校。但其实国外院校更希望看到的是同学们独特的设计理念、鲜明的创作风格、多样的审视角度,以及个人创造潜力。

作品集一般含有4-5个project,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合理分配好项目类型,保证平面设计涵盖的方向(海报设计、字体设计、包装设计、装帧设计等)能得到立体丰富的展现。

无论同学们申请哪个国家,国外院校都非常希望看到学生的灵感来源与制作过程。灵感来源最能表达学生的想法,间接体现了同学们对于周遭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而设计过程可以展现学生的思考过程、对创作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个人设计成长的潜力。

还有一点就是同学们一定要看清申请院校的作品集要求,因为每个学校的具体要求都不一样,所以申请学校的时候一定要进学校官网看清要求(也不要忘了咨询美行思远艺术留学专家哦)。

平面设计作品集怎么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步骤。

tep1确定主题:

很多同学在刚开始接触作品集创作时,一直找不到很好的切入点,选不好主题,不好落地。其实作品集中每个项目的主题很好寻找,因为它无处不在,就环绕在你的周围,它可能是你的个人兴趣,它可能是你的童年回忆,它可能是一个身边的事物、也可能是北京某天清晨偶然出现的朝霞、或是音乐。

tep2前期调研:

根据自己选好的主题,发散自己的思维。同学们可以参考与主题相关书籍、图像、艺术作品,或调研相关人群,丰富自己的主题。

tep3灵感转化:

这个时候一些创意性的手绘、拼贴、装置或是实验可能会在不断动手创作的过程中,帮助同学们提炼自己的想法,并锻炼同学们平面构成的能力。

tep4草图设计:

结合以上成果,同学们就可以结合调研和灵感转化出的设计元素,挑选最佳的表现途径(海报、字体、包装、插画、版式、品牌设计),并开始绘制草图。

tep5设计制作:

有了前期充足的准备过程,设计制作就会变得相对容易很多,同学们需要注意几点:

1.设计细节一定要根据整体设计风格,调整版式细节

2.视觉元素的呈现形式要密切结合主题

3.寻找与主题统一的个人风格

4.同学们可以丰富自己的创作形式,不仅局限于电脑制作,还可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显现项目最终效果。 tep6成品拍摄:

成品拍摄需要同学们充分考虑作品的摆放形式,周围的空间、环境、空间,以及整体氛围,不是随便拍一张照片哦。

tep7排版:

最后排版时,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作品集整体排版风格要统一

2.版面不要过于拥挤紧凑

3.建议不要过多的文字,用图像说话

4.尽量把最好的作品放在前面,

平面设计作品集怎么做的相关步骤小编就介绍完了,希望对平面设计留学生有所帮助,更多有关艺术留学作品集制作问题,欢迎随时咨询美行思远艺术留学专家。美行思远国际艺术教育-专注艺术留学及作品集培训,随时随地为您的艺术留学申请答疑解难!

(责任编辑:IT教学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