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答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答案毛光喜

http://www.itjxue.com  2023-01-20 11:04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UML系统建模与分析设计 刁成嘉 课后答案

UML系统建模与分析设计

第一章 系统建模与分析设计的演变

1、系统建模的三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2、软件的分类:

按软件的功能划分: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

按软件的规模划分:小型软件、中型软件、大型甚至超大型软件

按软件的工作方式划分:实时处理软件、分时处理软件交互式软件和批处理软件

按软件服务对象的范围划分:一次性使用软件和使用频度较高的软件

按软件失效的影响程度划分:一般性软件和关键性软件

3、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与软件本身的特点相关;二是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方法不正确。

4、软件开发过程模型:瀑布模型、渐增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智能模型

5、UML的特点:唯一性、连续性、维护性、复用性和逐步完善

6、面向对象的三大重要特征: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

7、软件开发方法从结构化开发方法、模块化开发方法到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是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

8、软件生命周期描述了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维护到服用的全过程

9、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有:对象、类急气封装性、多态性、继承性和消息传递

10、软件开发过程由客户端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以测试与维护四个四个阶段组成

11、面向对象系统的开发过程以体系结构为中心,以用例为驱动,是一个反复、渐增的过程

课后习题:ACDB

1、 封装是吧对象的属性和操作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独立的对象、

2、 封装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目的是使对象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分离,使对象的定义和实现分开。

3、 面向对象方法中的继承机制使子类可以自动地拥有复制父类全部属性和操作

4、 使得在多个类中能够定义同一个操作或属性名,并在每一个类中有不同的实现的一种方法是多态性

5、软件按照其工作方式可划分为实时处理软件、分时处理软件、交互式软件和批处理软件。

6、软件生存周期由软件的定义、软件的开发和软件的使用维护和更新换代三部分组成。

7、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智能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等五种主要模型

8、 面向对象技术采用以类为中心的封装、继承、多态等不仅支持软件复用,而且使软件维护工作可靠有效,可实现软件系统的柔性制造。

9、 UML的优点是:唯一性、连续性、维护性、复用性和完善性。

第二章 统一建模语言UML

1、UML的五种视图:用例视图、逻辑视图、构件视图、进程视图和配置视图

2、UML的三大类模型图是:用例模型图、静态模型图和动态模型图

3、用例模型描述的是外部执行者主要用于需求分析阶段

4、UML的静态建模机制包括:类图、对象图、包图、构件图、配置图

5、UML的动态模型包括4种兔:状态图、活动图、顺序图、合作图

6、软件的开发过程即生命周期划分为开始、详细规划、系统构造、移交四个阶段。

7、UML开发过程中的核心活动成分是: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配置和一些核心支持活动。

8、UML 开发过程的产物包括两大类:模型和文档

9、UML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特点:用例驱动系统、以体系结构为中心、螺旋上升式的开发过程、以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为目标

10、UML中的扩展机制包括三种:构造型、标记值和约束。构造型用于对模型元素进行分类,在已有的基本模型元素上定义新的模型元素。标记值也称特性规格说明,他和约束一起直接对摸个模型元素附加一些特性和语义。

11、软件项目开发过程包括的具体工作内容是:业务建模、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

12、UML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特征是:以用力驱动软件开发全过程,以系统体系结构为中心,以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为目标,采用反复迭代、循环、渐增是的螺旋上升式开发过程。

习题:BBCDB

1、UML的软件以对象为中心,以系统体系结构为主线,采用循环、迭代、渐增的方式进行开发。

2、UML的静态图模型图由类图、对象图、包图、构件图和配置图组成。

3、UML的动态模型图由活动图、顺序图、状态图和和作图组成

4、UML的最总产物就是最后提交的可执行文件的软件系统和相应的软件文档资料

5、在UML的需求分析建模中,用例模型图必须与用户反复交流并加以确认。

6、uML分析和设计模型由三类模型图表示,三类模型图是:用例模型图、静态模型图和动态模型图。

7、UML的软件统一开发过程,即生命周期按时间顺序可以划分为,开始,详细设计,系统构造和移交四个阶段及阶段中一系列的循环重复。

8、UML开发过程是一种二维结构软件开发过程,软件项目开发过程流程包括的核心工作内容是,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配置

9、UML中的五个不同的视图可以完整地描述出所建造的系统,这五种视图是用例视图、逻辑视图、构件视图、进程视图和配置视图。

10、UML中有10中基本图可以完整地描述出所有建造的系统,这10中视图是用例图、类图、对象图、包图、构件图、配置图、序列图、活动图、状态图和合作图。

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用例建模

1、可行性研究: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法律可行性。

2、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深入描述软件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约束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3、用例图包含的模型元素有系统、执行者、用例以及他们间的不同关系,入继承、关联、依赖等。

4、执行者是指在系统外部与系统交互的人或其他系统

5、执行者分为“人”执行者和“外部系统”执行者两类。

6、UML中用例间的关联主要有4种:继承关联、扩展关联、包含关联和使用关联

7、UML的活动图示系统动态行为建模的图形工具之一,用来表示完成一个操作所需要的活动,或者是一个用例实例的活动。活动图实际上也是一种流程图,它描述活动的序列,即系统从一个活动到另一活动的控制流。活动图特别适合秒速动作流和并发处理行为。

习题:BACDB AA

1、可行性研究分析包括经济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法律可行性分析

2、UML的客户需求分析模型包括用例模型、类图、对象图和活动图组成。

3、UML客户需求分析使用的CRC卡上责任宜兰的内容主要描述类的属性和操作

4、UML客户需求分析产生的用例模型描述了系统的功能要求

5、在UML的需求分析建模中,用例模型必须与用户反复交流并加以确认。

6、在UML的需求分析建模中,对用例模型中的用例进行细化说明应使用活动图

7、活动图中的分劈和同步接合图符是用来描述多进程的并发处理行为

8、UML软件开发过程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模型由三类模型图表示。他们是:用例模型图、静态模型图和动态模型图。

9、CRC卡中的描述由类名、类特征、类类型、责任和协作者共五部分组成

10、软件项目的目的的可行性研究分析中,技术可行性研究包括风险分析、资源分析、技术分析三部分组成

11、在UML软件开发过程的需求分析阶段,建立用例模型的步骤分为,确定系统的范围和边界,确定系统的执行者和用例,对用例进行描述,定义用例之间的关系和审核用例模型。

12、用例图中以实践方框表示系统的范围和边界,在熊边界内描述的是用例,在边界之外描述的是执行者

13、用例模型中的执行者可以是“人”执行者也可以是“外部”系统执行者

14、用例模型中的用例之间的关联有使用关联、扩展关联。包含关联和继承关联

第四章 系统分析与对象类建模

1、根据建立的用户需求模型,在系统分析阶段要进一步确立三个模型系统模型:对象静态模型,对象动态模型和系统功能模型。

2、类之间的关系有关联、聚集、继承、依赖、细化等。

3、包是UML的模型元素之一,包可以包含其他包和类。包之间可以有关系,入依赖等。宝石一种分组机制,他吧一些模型元素组织成语义上相关的组,包中拥有或涉及的所有模型元素叫做包的内容。

习题BBCBB B

1、 UML的系统分析进一步要确立的三个系统模型是对象静态模型、对象动态模型和系统功能模型。

2、 UML的客户需求分析、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阶段产生的模型,其描述图符完全不同

3、 类和对象都有属性,他们的差别是:类描述了属性的类型,而对象的属性必须有具体值

4、 UML系统分析阶段产生的包图描述了系统的系统体系层次结构

5、设计模式在面向对象系统设计中是设计方法的一种形式

6、“对象容器”设计模式对有限的对象进行管理,它不能修改对象

7、在UML软件开发过程系统分析阶段产生的对象模型有三种模型。他们是:对象的静态模型,对象的动态模型和对象的系统功能处理模型。

8、 在UML的对象类图中,类之间的关系有依赖、细化、关联、聚集和继承五种。

9、 共享聚集的部分对象可以是任何整体的一部分,表示事物的整体/部分关系较弱的情况,整体段的重数应该是n

10、在UMl软件开发过程的需求分析和系统分析阶段,建立对象类模型的步骤分为寻找确定对象类、定义接口、定义类之间的关系、建立对象类图和建立系统包图。

11、 组合聚集是指整体拥有它的部分,他具有抢的物主身份,表示事物的整体/部分关系较强的情况。部分生存在整体中,不可分离他们与整体一起存在或消亡。整体的充数必须是

12、系统分析是在客户需求分析规格说明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的分析

13、 类有实例,他的实例是一个对象。在UML中,包用来表示一个模型组织的分组机制,包没有实例。

第五章 系统设计与对象动态交互模型

1、消息分为四种控制流,分别是简单消息、同步消息、一步消息、和返回消息

2、顺序图用来描述对象间的交换行为。他注重消息的时间顺序,即对象间消息的发送和接收的顺序。顺序图还揭示了一个特定场景的交互,即系统执行期间发生在某个时间点的对象之间的特定交互,他适合描述实时系统中的时间特性和时间约束。

3、合作图和顺序图都可用来描述系统对象间的交互。顺序图强调的是一组对象间的操作调用的时间顺序,合作图则强调这组对象之间的关系。

习题CCADA

1、UML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包括系统对象设计、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和系统设计的优化

2、顺序图和合作图主要用与对用例图中消息流的建模,用他们来描述用例图的行为。

3、顺序图的模型元素有对象、消息、链接等,这些模型元素表示某个用例中的若干个对象和对象之间所有传递的消息,来对系统的行为建模。

4、顺序图描述一组对象之间消息的传递顺序

5、顺序图和合作图建立了UML面向对象开发过程中的对象动态交互模型

6、在UML软件开发过程产生的对象动态模型中消息有四种类型,他们是简单消息,同步消息、异步消息和返回消息。

7、顺序图和合作图用来表达对象之间的交互,是描述一组对象如何合作完成某个行为的模型化工具

8、进程是一个动作流,能够与其他进程并发执行

9、线程是内部的一个动作流,能够与其他线程并发执行

10、主动对象是一个拥有进程或线程的对象,能初始化控制活动,可以独立并发运行

11、被动对象是一个必须由其他对象发来的消息进行触发才执行动作的对象。

12、交互图描述系统中对象间的交互行为。每一个交互都有发送者和接受者,他们可以是整个系统、一个子系统、一个用例、一个对象类或一个操作。

第六章 系统动态建模---状态模型

1、UML软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状态图描述了系统中一个对象所具有的各种状态和这个对象从一中状态到另一状态的转换,以及影响对象这些状态的事件等,它主要用来描述某个对象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编号迁移的控制流

2、活动中的事件 有entry事件、exit事件、do事件

3、状态的改变---迁移

习题BAABB

1、状态图可以表现一个对象在生存期的行为、所经历的状态序列、引起状态转移的事件以及因状态转移引起的动作。

2、状态图描述一个对象在不同事件的驱动下发生的状态迁移。

3、一个状态迁移图符可以有多个源状态或目标状态,他们可以把一个控制分解为并行运行的并发线程,或将多个并发线程结合成单个线程

4、活动图中动作状态之间的迁移不是靠事件触发的,

5、状态图和活动图建立了UML面向对象开发过程中的对象动态状态模型

6、顺序状态表明状态之间的迁移时串行的,即一个接一个顺序迁移

7、状态图还可以用复合迁移的同步并发迁移图符来表示并发子状态

8、状态图中的进程是个动作流,能够与其他进程并发执行

9、在活动图中,虚箭线也成为对象流,对象流表示动作状态或活动状态与对象之间的关联

10、活动图即可以描述对象的动态行为,还可以用来描述用例

11、活动图中活动状态的迁移不是由时间按进行触发,一个活动执行完毕自动进入下一个多栋状态

12、状态图和活动图描述系统中某个系统对象的一系列状态变化

第七章 系统体系结构建模

1、在UML中,软件构件分为源代码构件、二进制构件和可执行代码构件构件图由这些构件、接口以及构件之间的关系组成。

习题ABBDA CD

1、系统体系结构式用来描述系统各部分的结构、结构以及他们用于通信的一种机制

2、UML可以描述硬件之间的互联关系,也能描述硬件单元上的软件系统的分布

3、软件体系结构是对系统的用例、类、对象、结构以及相互间的交互和协作进行描述

4、硬件系统体系结构要对系统的构件、结点的配置进行描述。

5、构件时软件系统体系结构中定义的概念和功能在物理体系结构中的实现。

6、配置图由结点和结点之间的联系组成,描述了处理器、设备和软件构件欲行时的体系结构。

7、配置图的基本元素有结点、构件、对象、连接、依赖等。

8、系统体系结构建模可以分为软件系统体系结构建模和硬件系统体系结构建模

9、构件时软件系统体系结构类、对象、他们间的关系和协作种定义的概念和功能在物体体系结构中的实现

10、软件构件分为源代码构件、二进制构件和可执行代码构件

11、构件图主要用于建立系统的静态模型

12、构件图中的构件没有实例,只要在配置图中才能标识构件的实例

13、配置图由结点和结点之间的联系组成,描述了处理器、设备和软件构件运行时的体系结构。

14、结点之间、结点与构件之间的联系包括通信关联、依赖联系等。

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教程 高学东等编著 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_简答题:

1.叙述U/C矩阵的建立及求解过程?

建立:

1) 首先进行系统化,自顶向下地划分;

2) 逐个确定其具体的功能(或功能类)和数据(或数据类);

3) 填上功能/数据之间的关系,即完成了U/C矩阵的建立过程。

求解:

1) 就是对系统结构划分的优化过程。

2) 基于子系统划分应相互相对独立,且内部凝聚性高这一原则之上的一种聚类操作。

2.数据流程图同数据字典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数据流程图:是一种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2)数据字典: 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进行定义和描述的工具,也是数据分析和管理工具,同时也是系统设计阶段进行数据库设计的重要依据。

联系:

1) 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

2) 没有数据字典,数据流程图就不严格;没有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也难于发挥作用。

3) 只有数据流程图和对数据流程图中每个元素的精确定义放在一起,才能共同构成系统的规格说明。

3.系统流程图与数据流程图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 数据流程图是系统分析阶段系统数据处理逻辑能力的抽象表示;

2) 系统流程图是系统设计阶段从抽象的逻辑模型向物理模型转换的工具。

联系:

1) 数据流程图中广义的处理要用特定的程序来替代

2) 数据存储要由具体的物理设备上的文件来替换

3) 数据流也要用相应的存储表示。

4.传统MIS 与DSS 的区别:

比较项目 传统MIS DSS

解决问题 多为结构化问题 非结构化、半结构化问题

特征 信息处理 支持决策

目标 效率 有效性

处理技术 以机为主进行处理 以人机会话为主进行处理

用户 组织 个人、小群体、组织

驱动方式 数据驱动 模型驱动

信息特征 响应组织全局的需要 响应决策者的特殊需要

典型问题 “一切运行正常吗?” “假如怎么怎么办?”

//这是我当初学这门课的时候老师说的答案,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 章节课后思考题及答案(课后思考题答案来自于地学考研中心)

一、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它与一般计算机应用系统有哪些异同点?

答: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空间分析方法组成的信息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管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GIS脱胎于地图学,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但是,地理信息系统与这些学科和系统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GIS与机助制图系统:机助制图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基础,它涉及GIS中的空间数据采集、表示、处理、可视化甚至空间数据的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制图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一个功能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包含数字制图系统的所有功能,此外它还应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

(2)GIS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除需要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之外,还需要具有图形数据的采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功能。因此,GIS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比一般事务数据库更加复杂,在功能上也比后者要多的多。

(3)GIS与CAD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4)GIS与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遥感图像处理系统是专门用于对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的软件。它主要强调对遥感栅格数据的几何处理、灰度处理和专题信息提取。这种系统一般缺少实体的空间关系描述,难以进行某一实体的属性查询和空间关系查

卫红春编著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课后习题答案。。

一、简答题

1、有哪几种代码实现策略?阐述基于业务对象的用例实现开发策略的基本思想。

答:三种开发策略:自顶向下开发策略;自底向上开发策略;基于业务对象的用例实现开发策略;

基本思想:基于业务对象的用例实现开发策略是在C/S和B/S模式下,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的一种经典的编程策略.这种策略的基本开发步骤是:第一,根据业务对象模型建立数据库;第二,编写并测试业务对象程序;第三,编写并测试用例实现程序;第四,集成测试.

2、程序开发小组的组成有哪几种形式?

答:平等协作制;组长负责制;技能互补制;

3、α版本和β版本的区别是什么?

答:α版本:未完成但可以提交进行严格测试的软件版本.A版本的生命周期很短,通常只有几天或几个星期

β版本:能够稳定进行的系统,可以交付给终端用户进行测试.B版本是经过对多个A版本的完整测试,确认没有问题后产生的.B版本提交给直接用户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测试和检验,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测试时间.

4、什么叫系统集成?有哪几种集成方式?

答:系统集成是将各软件构件以及子系统整合成完整性软件,以及与软件平台和其他相关系统进行适配、整合的过程。

集成方式:渐进式集成、集中式集成

5、简述信息系统的测试工作。

答:信息系统的测试可划分为模型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部分,每一个部分包括确定测试目的和测试对象、编制测试计划、组织测试队伍、选择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实施测试和测试结果评价等项工作。

6、测试有哪两种基本方法?

答:静态测试、动态测试

二、填空题

1、自底向上开发策略

2、分包

3、维护版本

4、渐进式集成

5、静态测试

6、黑盒法

三、选择题

1、B

2、B

3、A

4、C

5、A

四、思考题

1、简述代码实现三种策略的优缺点。

答:

【1】自顶向下开发策略

优点:无需为测试程序专门构造测试环境和测试驱动程序。

缺点:在编程初期,不能组织多个程序员同时编写多个程序模块。

【2】自底向上开发策略

优点:多个程序员在开发初期就可以同时投入编程工作,能够提高编程效率。

缺点:需要编写大量驱动程序来测试所编写的底层模块,给开发和测试带来了很重的负担。

【3】基于业务对象的用例实现开发策略

2、简述测试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

常用原则:

测试应该“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

要清楚地知道完全测试程序是不可能的。

所有的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

将Pareto原则(80%的错误都起源于程序模块中的20%)应用于信息系统测试。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来设计并实施测试。

保证测试用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系统切换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

1) 直接式:直接式是当确定新系统能正常运行后,在某一确定时间,停止旧系统的运行,立即启用新的信息系统。

优点:简单、节省费用和人力。

缺点:风险较大。因为新系统没有真正担负过实际工作,运行中难免出现预想不到的问题。

这种方法仅适用于系统规模小、业务简单、数据不很重要的应用场合。重要系统不宜采用此种方法。

2) 并行式:并行式是针对直接式存在的问题,采用并行切换方法,即使新旧信息系统同时运行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对比结果没有问题后,便可用新系统正式代替旧系统。并行时间一般为3~5个月。这种方法虽没有多大风险,但费用高、工作量大。

3) 分段式:分段式是对上面两种方法的综合,它的特点是分阶段、分部分进行新旧替换,这样既避免了直接式的风险,又减轻了并行式费用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4、系统维护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

【1】更正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

【3】完善性维护

【4】预防性维护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论述题 系统平台设计包括哪些工作内容?

1. 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和各种信息技术为基础,为实现某个系统目标而组成的信息处理统一体。

2. 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首先是指一个集成的、覆盖整个国家的信息设施的总和。该设施连接全国各地区的政府机构、企业、学校和家庭,是全部公用的及专用的、政府的及企业的、高速交互式的、窄带的及宽带的网络的集合。

3. 信息系统工程:信息系统工程是与构造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有关的过程、方法和技术。信息系统的实质是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有的信息系统最终都是以某种硬件和软件的形式出现的。

4.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指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学科。软件工程采用工程的思想、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它是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直至退役的系统方法。

5. 瀑布模型:又称为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它将软件开发分为三个时期,即软件计划时期、软件开发时期和软件运行时期。每个时期又分为若干个阶段。

6. 原型:原型是所开发软件系统的一个可执行模型或引导性版本,它可为客户和软件开发各阶段的系统人员提供系统的原始蓝本,以帮助得到实现系统目标的明确而严格的需求,促进客户和系统人员、各阶段系统人员之间的相互有效的信息交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

7. 总体结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所产生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建立目标系统的总体结构。目标系统的总体结构由系统各模块的功能、模块间的层次关系及接口控制所组成。

8. 模块结构图:总体结构设计的描述工具,用来描述软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及相互关系,由模块、调用、数据、调用符号和参数表、辅助符号构成。

9. 耦合度:模块间联系的量度——耦合度:是从模块外部考察模块的独立性程度,用来衡量多个模块间的相互联系。 耦合分类:独立耦合、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 划分模块规则:尽量使用数据耦合,少用控制耦合,限制公共耦合范围,完全不用内容耦合。

10. 内聚度:块内联系的量度——内聚度:是模块内部各成分(语句或语句段)之间的联系。 内聚分类(由弱到强):偶然内聚、逻辑内聚、时间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 划分模块规则:设计模块时,应做到高内聚度,低耦合度。

11. 过程设计:过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总体结构设计中产生的功能模块进行过程描述,即模块设计,为每个模块设计详细算法、内部数据结构和程序逻辑结构。过程设计不是编码(编程),是为编码提供说明,如程序框图、数据流图等。

12. 人机界面: 使用者用来操纵和使用系统的界面。

13. 结构化方法:结构化方法体现了抽象、模块化、信息隐藏、信息局部化、一致性、完整性和确定性等原则。从过程上看,结构化方法包括了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三个阶段。

14. 结构化设计: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意思是将系统设计成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群组成的结构。

15. 结构化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一种针对传统的非结构化程序设计而言的程序设计理论和方法。

16.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通过逐层细分描述系统内部数据流动及加工过程的图表。

17. 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流图内所包含数据元素(数据存储、数据流、数据项)的定义及说明的集合。

18.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以数据流图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将数据流图转化为功能模块图,从而导出软件结构的方法。

19.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相关其他因素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20. MRP系统:物料需求计划系统(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就是从产品的结构即物料清单出发,实现物料信息的集成。通俗的讲,MRP是一种保证既不出现短缺、又不积压库存的计划方法,用于解决制造业中缺件与超储之间的矛盾。

21. MRPⅡ系统: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20世纪80年代,人们把制造、财务、销售、采购等子系统总合为集成化系统,并称之为制造资源计划系统。

22. 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Enterprises Resources Planning),超越MRPⅡ范围的功能集成、支持能动性的监控能力、模拟分析和决策支持、支持开放的客户/服务器计算环境。

23.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是企业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是企业活动全过程中各功能的结合。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等)和现代化管理技术,高度集成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CAD/ CAM等)、管理、决策等众多系统。它是从技术角度加强制造技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手段。

24. 产品数据管理:(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是以软件技术为基础,以企业产品为核心,对与产品相关的数据、过程和资源进行集成管理的技术。

25. 决策支持系统:它是综合利用大量数据,借助有关数学模型与数据处理模型,通过人机交互,辅助实现科学决策的家算计信息系统。

26. 数据仓库:它是管理决策过程中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与实践相关的数据集合。

27.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集合中提取知识的过程。

28. 专家系统:它是研究怎样使计算机模仿人脑所从事的推理、学习、思考、规划等思维活动,解决需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问题。

29.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以先进的技术设备为基础,由办公人员和技术设备共同构成的服务于日常办公事务的人及信息处理系统。

30. 工作流:通过组织成员间的协调工作,实现基于计算机自动化处理的部分称为工作流。

(责任编辑:IT教学网)

更多

推荐其他WEB语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