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技术操作流程视频(无菌技术操作流程视频演示)

http://www.itjxue.com  2023-02-09 20:59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无菌操作六项步骤是什么?

1、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2、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3、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

4、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过久。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早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5、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的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灭菌包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其中用物是否适量。

6、无菌盐水及酒精、新洁尔灭棉球罐每周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以免取用时碰在容器外面被污染。

扩展资料:

无菌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

1、玻璃器皿的消毒和清洁

⑴新购玻璃器皿的处理

新购玻璃器皿应用热肥皂水洗刷,流水冲洗,再用1%~2%盐酸溶液浸泡,以除去游离碱,再用水冲洗。对容量较大的器皿如试剂瓶、烧瓶或量具等,经清水洗净后应注入浓盐酸少许,慢慢转动,使盐酸布满容器内壁数分钟后倾出盐酸,再用水冲洗。

⑵污染玻璃器皿的处理

①一般试管或容器可用3%煤酚皂溶液或5%石炭酸浸泡,再煮沸30分钟,或在3%~5%漂白粉澄清液内4小时,有的亦可用肥皂或合成洗涤剂洗刷使尽量产生泡沫,然后用清水冲洗至无肥皂为止。最后用少量蒸馏水冲洗。

②细菌培养用的试管和培养皿可先行集中,用1kg/cm2高压灭菌15~30分钟,再用热水洗涤后,用肥皂洗刷,流水冲洗。

③吸管使用后应集中于3%煤酚皂溶液中浸泡24小时,逐支用流水反复冲洗,再用蒸馏水冲洗。

④油蜡沾污的器皿,应单独灭菌洗涤,先将沾有油污的物质弃去,倒置于吸水纸上,100℃烘干半小时,再用碱水煮沸,肥皂洗涤,流水冲洗。必要时可用二甲苯或汽油去油污。

⑤染料沾污的器皿,可先用水冲洗,后用清洁或稀盐酸洗脱染料,再用清水冲洗。一般染色剂呈碱性,所以不宜用肥皂的碱水洗涤。

⑥玻片可置于3%煤酚皂溶液中浸泡,取出后流水冲洗,再用肥皂或弱碱性煮沸,自然冷却后,流水冲洗。被结核杆菌污染或不易洗净的玻片,可置于清洁液内浸泡后再冲洗。

2、无菌器材和液体的准备

将玻璃器具中的培养皿、培养瓶、试管、吸管等按上述方法洗净烘干后,用一洁净纸包好瓶口并把吸管尾端塞上棉花,装入干净的铝盒或铁盒中,于120℃的干燥箱中干燥灭菌2小时,取出备用。

对于手术器械、瓶塞、工作服以及新配制的PBS洗液,则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即在15磅的条件下,加热20分钟。而对于MEM培养液、小牛血清和消化液等需用G5或G6滤器负压抽滤后使用。

3、无菌操作过程在无菌操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工作区的无菌、清洁。因此,在操作前20~30分钟要先启动超净台和紫外灯,并认真洗手和消毒。

在操作时,严禁喧哗,严禁用手直接拿无菌物品,如瓶塞等,而必须用消毒的止血钳、镊子等。培养瓶应在超净台内操作,并且在开启和加盖瓶塞时需反复用酒精灯烧。对于吸管应先用手拿后1/3处,戴上胶皮乳头,并用酒精灯烧烤之后再吸液体。

4、常用清洁液的配制法

⑴重铬酸钾清洁液:可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下列的任何一种浓度。先将重铬酸钾溶于水中,再慢慢加入浓硫酸。注意,此时可产生高热,应防止容器破裂。重铬酸钾清洁液除污力强,腐蚀性大,应避免接触皮肤和衣服。为防止吸收空气的水分而变质,此液应贮存于带盖的容器中。

如清洁效力较差,可再加入少量重铬酸钾及浓硫酸,还可继续使用。直到液体变蓝绿色,即不能再用。配制重铬酸钾清洁液时,宜用耐高温的陶瓷缸或耐酸搪瓷或塑料容器。使用玻璃器皿时,应特别注意防止产生高热而破裂,切忌用量筒来配制。

⑵磷酸三钠将其配成5%~10%水溶液,可用于洗涤玻璃器皿上的油污,但经常使用腐蚀玻璃,使器皿表面模糊、毛糙。

⑶硝酸清洁液将其配成50%水溶液,可用于清洁微量滴定筒。

⑷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钠盐)将其配成5%~10%水溶液,可洗脱粘附于玻璃器皿内壁的白色沉淀物。

⑸尿素溶液尿素是溶解蛋白质的良好溶剂,适用于洗涤粘附有血液血清等蛋白质的吸管、试管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菌操作

必考重点速记:无菌技术

2.操作: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1)操作者要面向无菌区;身体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手臂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或操作台面以上;不跨越无菌区;不触及无菌物品;不能面对无菌区说话、咳嗽、打喷嚏。

(2)取用无菌物品须使用无菌持物钳(镊);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得放回无菌容器;无菌物品在空气中不得暴露过久;无菌物品疑有或已有污染时不可再用,应予以更换或重新灭菌。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3.物品管理:无菌物品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有效期7天。

(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1)无菌持物钳(镊)的存放

浸泡存放时消毒液液面需浸没轴节以上2~3cm 或镊子1/2处。容器底部应垫无菌纱布(2011)数字为历年考点。干燥存放时放置在无菌广口有盖的干燥容器中。

(2)无菌持物钳(镊)的使用法

取出无菌持物钳时移钳至容器中央并使前端闭合,保持前端向下,并在容器上方滴尽消毒液再使用。无菌持物钳前端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及消毒液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无菌持物钳前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使用后立即闭合钳端,垂直向下放回容器内,并打开轴节浸泡消毒。

(3)注意事项

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油纱布或进行换药、消毒等操作。

2)如取远处无菌物品,应将无菌持物钳(镊)放入容器内一同搬移使用。

3)无菌持物钳(镊)如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时,不可放回容器内,应重新消毒灭菌。

4)定期消毒。浸泡存放时,一般病房每周更换2次,使用频率较高的如手术室、门诊换药室、注射室等,应每日更换一次。干燥存放应每4小时更换一次。

2.无菌容器的使用法

(1)操作要点:取物时盖的内面应朝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使用无菌持物钳(镊)从无菌容器内取出无菌物品,无菌持物钳及无菌物品均不能触及无菌容器的边缘。

(2)注意事项

1)手不可触及无菌容器内边缘。

2)无菌物品一经从无菌容器中取出,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3)无菌容器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

3.无菌溶液取用法

(1)操作要点:使用前检查,倒液时瓶签朝向掌心,先倒少量溶液以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开盖后24小时内可再使用。

(2)注意事项

1)倒溶液时,溶液瓶应与无菌容器保持一定距离,不可触及无菌容器;也不可将无菌敷料或非无菌物品堵塞瓶口倒液,或伸入无菌瓶内蘸取溶液。

2)翻转盖瓶塞时,手不可触及瓶塞盖住瓶口的部分。

3)无菌溶液一经倒出,虽未使用,也不能倒回瓶内。

3.无菌包的使用法

(1)无菌包的打开法

操作要点:使用前检查。打开包时解开系带卷放在包布角下,依次揭左、右角,最后打开内角。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用无菌钳取出所需无菌物品;如包内物品一次未用完,则按原折痕包扎好,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有效期为24小时(2012)。

无菌物品有效期:一般无菌物品为7天,打开后的无菌溶液、无菌包、无菌容器24小时,铺好的无菌盘、一次性口罩为4小时。

4.无菌手套的使用

(1)戴无菌手套法(2012)

操作要点:取手套时一手掀开袋口外层,另一手持手套反折部分(手套内面);未戴手套的手掀开另一袋口外层,再将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折面(手套外面),取出手套戴好。手套戴好后,即可进行操作,未操作时双手置胸前,不可接触工作服。

(2)脱手套法

操作要点:一手捏住另一手套的外口,将其翻转脱下。脱下手套的手,伸入另一手套的内口,将其翻转脱下。将手套放入医用垃圾袋内处理。

(3)注意事项

1)手套外面为无菌区。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未戴手套的手及手套的内面。

2)发现手套破损或不慎被污染,应立即更换(2014)。

无菌手套无论戴与脱,未戴手套的手可与手套内面接触,戴上手套的手可以手套外面接触。

2019年护士执业考试精品课程专题点击

2018年护士执业资格证注册专题

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备考-每日一练点击立刻获取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

考护理无菌技术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考护理无菌技术的时候基础操作:

一:无菌持物钳(镊)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溶液的无菌广口容器内,液面需超过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1/2处。容器底部应垫无菌纱布,容器口上加盖。每个容器内只能放一把无菌持物钳(镊)。

二:取放无菌持物钳(镊)时,尖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溶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手指不可触摸浸泡部位。使用时保持尖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以免消毒液倒流污染尖端。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并将轴节打开。如取远处无菌物品时,无菌持物钳(镊)应连同容器移至无菌物品旁使用。

三:无菌持物钳(镊)不能触碰未经灭菌的物品,也不可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如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时,应重新消毒灭菌。

四:无菌持物钳(镊)及其浸泡容器,定期消毒灭菌,并更换消毒溶液及纱布。

五:无菌容器的使用法经灭菌处理的盛放无菌物品的器具称无菌容器。如无菌盒、贮槽、罐等。无菌容器应每周消毒灭菌一次。

六:无菌包的使用法无菌包布是用质厚、致密、未脱脂的棉布制成双层包布。其内可存放器械、敷料以及各种技术操作用物,经灭菌处理后备用。

1,无菌包的包扎法将物品置于包布中间,内角盖过物品,并翻折一小角,而后折盖左右两角(角尖端向外翻折),盖上外角,系好带子,在包外注明物品名称和灭菌日期。

2,无菌包的打开法取无菌包时,先查看名称,灭菌日期,是否开启、干燥。将无菌包放在清洁干燥的平面上,解开系带卷放于包布角下,依次揭左右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用无菌钳取出所需物品,放在已备好的无菌区域内。如包内物品一次未用完,则按原折痕包好,注明开包时间,有效期为24时。如不慎污染包内物品或被浸湿,则需要重新灭菌。取小包内全部物品时,可将包托在手上打开。解开系带挽结,一手托住无菌包,另一手依次打开包布四角翻转塞入托包的手掌心内,准确地将包内物品放入无菌容器或无菌区域内(勿触碰容器口缘),盖好。

七:无菌盘的铺法将无菌治疗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使其内面为无菌区,可放置无菌物品,以供治疗和护理操作使用。有效期限不超过4小时。

1,无菌治疗巾的折叠法将双层棉布治疗巾横折2次,再向内对折,将开口边分别向外翻折对齐。

2,无菌治疗巾的铺法手持治疗巾两开口外角呈双层展开,由远端向近端铺于治疗盘内。两手捏住治疗巾上层下边两外角向上呈扇形折叠三层,内面向外。

3,取所需无菌物品放入无菌区内,覆盖上层无菌巾,使上、下层边缘对齐,多余部分向上反折。

八:无菌溶液的倒取法取无菌溶液瓶,擦净灰尘,核对标签,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壁有无裂痕,溶液有无沉淀、混浊、变色、絮状物。符合要求方可使用。揭去铝盖常规消毒瓶塞,以瓶签侧面位置为起点旋转消毒后,用无菌持物钳将瓶塞边缘向上翻起,再次消毒。以无菌持物钳夹提瓶盖,用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撑入橡胶塞盖内拉出。先倒少量溶液于弯盘内,以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于无菌容器中;倒溶液时瓶签朝上。无菌溶液一次未用完时,按常规消毒瓶塞、盖好,注明开瓶时间。

九:无菌手套的戴法

1,戴无菌手套洗净擦干双手。核对手套号码及有效期。打开手套袋,取滑石粉涂抹双手,注意避开无菌区。手套可分别或同时取出。双手分别捏住袋口外层,打开,一手持手套翻转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另一手五指对准戴上。将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折面(手套外面),取出,同法将另一手套戴好,戴手套时不可强拉。最后将两手套翻折面套在工作衣袖外面。注意手套外面为无菌区,应保持其无菌。手套戴好后,双手置胸前,以免污染。

2,脱手套将手套口翻转脱下,不可用力强拉手套边缘或手指部分。

简述获得无菌材料的一般操作过程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1、选择清洁、干燥、宽阔的场所进行操作。

2、解开无菌包系带卷放在包布下边。

3、用拇指和食指先揭左右两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面。用无菌钳(镊)取出一块无菌巾放于治疗盘内,剩余部分按原折痕包起扎好,并注明开包时间。

4、铺无菌盘:

单巾铺盘:双手拇、食指捏住治疗巾两上角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内面为无菌区,盖的半幅成扇形折到对面无菌盘上,开口边向外,放入无菌物品后,边缘对齐盖好。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一次,以保持无菌。

双巾铺盘:双手捏住无菌巾的左右两上角的外面,轻轻抖开,由远向近铺于治疗盘上,无菌面向上,放入无菌物品。依上法夹取另一块无菌巾,由近侧向对侧覆盖于治疗盘内上,边缘多余部分反折,不应暴露无菌区。

5、打开无菌容器盖,必须把盖的无菌面(内面)向上,放在稳妥处,夹取所需物品放入无菌盘内后立即盖严。

6、倒无菌溶液,仔细检查核对溶液后,面对瓶签两拇指将橡皮塞向上翻转,再用一拇、食指将橡皮塞拉出,用食、中指套住橡皮塞,另一手(或同一只手)握住瓶签倒出少许溶液冲净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所需溶液于无菌容器中,套上瓶塞并消毒翻转部分与瓶颈(从非污染处到污染处)后立即盖好,并注明开瓶时间。

7、打开无菌盘上层无菌巾一部分,核对无菌手套袋上所注明的手套号码、灭菌日期和消毒指示胶带,然后将手套袋摊开,取出滑石粉包,将粉擦于手掌、手背和指间,以一手掀起手套内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使手套的两拇指相对,一手伸入手套内戴好,再以戴好手套的手伸入另一手套的反折部分,依法戴好另一手套,将反折部分翻转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揭开无菌盘进行无菌操作。

8、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不可触及容器内面及边缘。

9、开包递送无菌物品时,一手托起无菌包,另一手打开无菌包一角,将带子卷起夹在托包的手指缝内,另一手依次打开其它三角并抓住递送或稳妥地将包内物品放入无菌容器中(无菌区域内)。

10、操作完毕,从手套口翻转向下脱去手套,整理用物。

无菌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如下:

1、首先要在相对无菌的环境中进行无菌操作。

2、操作者一定要带好口罩、帽子,穿好无菌衣,然后带好无菌手套,这时可以接触无菌物品,然后使用无菌物品进行无菌操作,在无菌操作时千万不能触碰有菌物质,一旦触碰,则立即停止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感染的情况。所以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原则是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不能触碰有菌物,否则操作失败。

(责任编辑:IT教学网)

更多

推荐CGI/Perl教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