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面设计对世界平面设计的影响(日本的设计在世界上怎么样)
日本的平面设计水平为什么这么高
日本在设计方面,如建筑、平面设计、装帧、字体、工业设计等方面都很出色,也诞生了一大批设计领域的大师。
细观日本的设计可以发现他们的设计注重细节,人性化的方面考虑的很全面,有一种人文色彩在其中。日本是个开放包容进取的民族,至少设计界给我的印象如此。在吸收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把本民族的精髓融合,西方同行多会用「禅」去形容他们的设计精神,优雅、简洁、疏密把控等方面是我最为欣赏的。
细读日本设计界的大师著作,能很清晰的觉察到他们的「反思」精神,如原研哉的「ReDesign」观点,把每件产品已固化已形成的形态放到一边,从最初的起点去重新审视它,才能找到新的切入点,但同时也强调设计不是「创造新产物」,在现有基础之上重新定义改良往往比创造一件新事物还要难,因为当你面对牙刷时会想它「本该如此」或「全世界的牙刷都是如此」而放弃,当回归本质时才能看到新的一面。
严谨细致负责,是大多数日本设计师给我的另一个深刻的印象。日本人无论什么职业细致敬业程度是各国人都认同的。作为设计师洞察细节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在设计工作中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定位做细致全面的调研,有时一个小细节对于普通人来说不重要甚至察觉不到,但在关键时刻它的作用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UNIQLO 手提电脑包上拉链和正面两处反光贴甚至不被人察觉,但当夜晚下班遇到车辆时能起到一定的提醒警示作用。内部有可放两支笔的插袋---可放至少两支笔,一个带拉链的插袋(带有一个透明窗的名片插袋)----可放细小或重要的物件,透明名片插袋专放名片也可清楚知道剩余数量,一个不带拉链的大插袋可以放长形本子或其他物件,旁边有放水杯的插袋附有弹性松紧带,这样的细致设计不再让电脑包内部杂乱方便找到需要的东西。
依稀记得《知日》杂志有一篇关于日本对造物的文章,在日本人眼中,无论是你设计的,贩售的,使用的物件都是有生命的,是值得敬仰和尊重的。如果你在雕刻一件木雕,仅把它当做一项工作去进行和当做一项造物使命去进行所用的心和力是截然不同的。当面对一件工具时双方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的,只有善待工具你才能更安全更高效的去完成工作。这点以前的中国农民对耕牛、车夫对毛驴、战士对枪支都会有此情节。《Objectified》中 Dieter Rams说,日本人对盆景的修剪很讲究,他们讲究疏密,如果太密了鸟儿没法从中间飞过(不是原话)。
关于留白、疏密、韵律等这些,日本的装帧设计很好的体现了这些,日本的书籍尤其是一些设计、艺术类书籍的排版、字体选择、留白都会让我对书本身加分。有种阅读的冲动,在这个纸质读物「衰落」的今天依然有如此精致用心的设计真是件幸事。
不是一味的夸奖日本设计师,而是如果对方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何不借鉴学习,日本设计界能有今天的「地位」也与此密不可分。中国缺少一个大环境,一个孕育人才的温床,中国从不缺人才。
日本二战后现代设计对世界设计的影响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尤其令世界瞩目,50年代初结束朝鲜战争后才发展现代设计的日本,仅仅过了十几年,其产品就打入国际市场,70年代欧美的制造商开始为大量流入本国市场的日本产品忧心忡忡,80年代日本取代美国成为汽车生产第一大国,今天,日本制造的各种产品已畅销全世界,日本设计的快速发展和成功已成为设计理论的研究课题。
比起从十九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开始的欧洲现代设计来,日本的设计历史晚了将近一个世纪。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几乎把所有的人力和物力都投入到领土的扩张中,为小小岛国所产生的生存危机感而不遗余力。1945年,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后,联合国对其实行了军事制裁,限制了日本的军事力量发展,日本才把人力和物力转到生产民用产品上来。
日本是一个极擅长吸收别国成果的国家,就像他们曾在中国唐代时期全盘吸收汉字而发展出自己的文字那样,在日本现代设计的开端,他们也全盘接受了欧美现代设计的成果,把欧洲设计的式样完全照搬过来。日本设计界在“拿来主义”式的发展本国现代设计时,他们很注意发挥欧美国家的长处而避免短处,如他们的汽车设计就接受了美国汽车设计发展过程中注重形式忽视质量的教训,走的是欧洲汽车讲究功能、注重产品质量的发展道路。五十年代,他们频频邀请欧美著名的设计师传授设计知识,包括请世界上最著名的美国设计师雷蒙德?罗维来给他们讲课。他们还举办欧美的设计作品展览,派遣学生到欧美学习或通过旅行搜集欧美的设计经验。在日本政府直接参与和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日本的设计发展极为迅速。六十年代,日本开始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设计舞台上,通过举办国际设计会议、产品出口展览等活动开始把他们的设计推向世界。他们的电器、汽车和相机以精良的质量、高品质的外形设计和低廉的价格迅速打入国际市场。七十年代,欧美国家的设计师和制造商已明显感觉到了来自东方岛国的威胁,纷纷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自己的销售额,美国甚至以提高进口关税来阻挡日本汽车对美国汽车工业的威胁。1981年,日本成立了设计基金会,组织国际设计双年大赛和大阪设计节,日本继欧美之后,已成为国际设计新的中心,日本设计也得到国际工业设计界的确认。
日本设计在紧随国际设计发展步伐的同时,也发展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设计风格,这使他们的设计在国际设计中独具特色,这一特征尤其体现在他们的平面设计、纺织品设计、服装设计和室内设计上。日本传统的图案、包装、材料运用和绘画表现方法是日本设计师灵感的源泉,也是他们发展本民族设计风格的基础。在室内设计上,他们更是发展了一种温馨舒适的“和式”风格,来发扬光大大和民族的住居习惯。日本的跪式生活习惯所用的低矮家具、插花艺术、茶道及木门式室内隔断是这种室内设计的组成因素。木材的运用和玲珑雅致的内部处理,暖色调的灯光效果加上日本的插花艺术构造出日本民族对住的审美趣味。日本设计还以细腻周到见长,从大到飞机火车,小到裁纸刀曲别针,他们都有极具匠心的设计,凡是到过日本的人,都为日本人的设计意识而感叹。日本能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取得经济腾飞,挤入世界强国之中,其产品畅销全世界,日本的设计无疑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日本设计还极为注重利用科学技术来弥补他们现代设计起步太晚的劣势,注意利用新科技开发产品,如索尼公司开发的世界第一台全晶体管收音机、电视机,第一台激光唱机等。索尼公司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由此而提高了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日本设计因其细腻也常常被圈内人士贬为“小气”,他们有时确实也因为强调细部处理和诗意气氛而暴露出小国岛民欣赏的阴柔美。
我国作为一个东方文明古国,设计发展起步晚,与日本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我们有着比日本更为悠久的传统,无比丰富的传统工艺和民间工艺是我们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的设计源泉,在发展民族风格上更具有优势,在现代设计方面,东邻岛国为我们提供了经验。
日本战后平面设计受哪些习俗影响?
【樱花】:每bai年du3—4月樱花zhi大会
日本被誉称“樱花之国”。同时,樱花也成为日本国家与民族的象征。樱花的生命很短暂。在日本有一民谚说:“樱花7日”,就是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为7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大约16天左右,形成樱花边开边落的特点。也正是这一特点才使樱花有这么大的魅力。被尊为国花,不仅是因为它的妩媚娇艳,更重要的是它经历短暂的灿烂后随即凋谢的“壮烈”,死在最美的一刻。
【和服】:
和服(わふく,wafuku) ,江户时代以前通常指吴服,是日本的一种民族服饰。语出《古事记》、《日本书纪》、《松窗梦语》。明治时代前和服泛指所有服装,而与这个词相对的是洋服(ようふく),指来自西洋的衣饰。后来此词的词意逐渐单一化,通常单指具有日本特色的民族服装。
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变化万千。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男式和服色彩比较单调,偏重黑色,款式较少,腰带细,附属品简单,穿着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缤纷艳丽,腰带很宽,而且种类、款式多样,还有许多附属品),而且依据场合与时间的不同,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以示慎重(女式和服有婚礼和服、成人式和服、晚礼和服、宴礼和服及一般礼服)。和服本身的织染和刺绣,还有穿着时的繁冗规矩(穿和服时讲究穿木屐、布袜,还要根据和服的种类,梳理不同的发型)使它俨然成了一种艺术品。设计师不断在花色和质地上推陈出新,将各种大胆的设计运用在花色上,使现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中
【俳句】: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它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
连歌是开始于十五世纪日本的一种诗歌,同中国近体诗联句相仿,是由多个作家一起共同创作出来的诗。它的第一句为五、七、五句式的十七音,称为发句,胁句为七、七句式的十四间,第3、第4句以后为前两种句式轮流反复,最后一句以七、七句式结束,称为结句。
连歌是格调高雅、古典式的诗。连歌中承袭了中世的审美意识,其写作方法是引用古典的故事来创作出诗句。其后,连歌渐渐被一种称作“俳谐”的幽默诗而代替。
俳谐和连歌一样,也是由十七音和十四音的诗行组合展开的诗。但是,俳谐将连歌讽刺化,加入了庸俗而且时髦的笑话。俳谐较多地使用谐音的俏皮话,而且喜欢使用连歌中没有用过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来作为题材。
在俳谐中,开始有人将发句作为独立的作品来发表。这就是“俳句”的起源
【日本清酒】:
“清酒”就是米酒的意思,现代中国称之为“醪糟”,这种酿造法是在晋代传入日本的。日本清酒,因为它的原料单纯到只用米和水,就可以产生出令人难以忘怀的好滋味,所以有人将它形容成:用米做成的不可思议液体。而因为日本各地风土民情的不同,且在长远历史的影响下,日本清酒也因此成为深具地方特色的一种代表酒,所以就称它为地酒。
清酒
酿造清酒所使用的米,是取决清酒品质的一大关键,一般而言,最理想的酿酒米必需符合〔米粒大〕、〔蛋白质脂肪少〕、〔米心大〕、〔吸水率好〕等条件。例如:山田锦、美山锦等,都是非常著名的酒米。而水质则是以宫水为最佳的代表。所谓的宫水,就是西宫之水的简称,这是日本西宫地区才有的水。若以宫水和其它造酒用的水来比较,宫水它含有许多发酵时不可缺少的磷和钾,而对发酵时最不利的铁质及有机物质则含量很低,是酿酒时最理想的硬水,也是日本的百大名水之一。所以,要有一瓶极品清酒,就必需有好水、好米,而这也是日本清酒的深奥之处。
【神教道】
神道教简称神道,原本是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只。神道教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一直到公元5至8世纪,佛教经韩国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了“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神道与外国传入的佛法。
【菊与刀】:即菊花和武士道精神
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剑道】
剑道是指从武士重要武艺剑术中派生而出的日本击剑运动。比赛者按照严格的规则,身着专用防护具,用一把竹刀互刺对方的头、躯体以及手指尖。
【空手道】
空手道是由距今五百年前的古老格斗术和中国传入日本的拳法揉合而成的。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仅使用拳和脚,与其它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相当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
【书道】
书道,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十七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毛笔抄录经书。
【能剧】
能剧是日本的传统戏剧,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能剧源于古代舞蹈戏剧形式和12世纪或13世纪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举行的各种节庆戏剧。“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暗示故事的本质,而不是把它表现出来。现在这一剧种在日本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合气道】
合气道是日本一种以巧制胜的武术。
【木屋】:过去日本人大部分住的都是木质结构的房子。木屋对于居住在多地震、多台风地区的日本人来说,是比较安全的选择。
【生鱼片】:日本人爱吃鱼,各种烹调方法都很受欢迎。其中,“生鱼片”是日本特有的生食佳肴。制作生鱼片的鱼肉一定要新鲜、洁净,无污染。
【花道】
花道作为一种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开的鲜花的技法而诞生。因展示的规则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种流派,日本国内也有许多传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另外,在宾馆、百货商店等各种场所,可以欣赏到装饰优美的插花艺术。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标志。
【相扑】
相扑来源于日本神道的宗教仪式。在奈良和平安时期,相扑是一种宫廷观赏运动,而到了镰仓战国时期,相扑成为武士训练的一部分。18世纪兴起了职业相扑运动,它与现在的相扑比赛极为相似。神道仪式强调相扑运动,比赛前的跺脚仪式(四顾)的目的是将场地中的恶鬼趋走,同时还起到放松肌肉的作用。场地上还要撒盐以达到净化的目的。相扑比赛在台子上进行。整个台子为正方形,中部为圆圈,其直径为4.55米。比赛时,两位力士束发梳髻,下身系一条兜带,近乎赤身裸体上台比赛。比赛中,力士除脚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触及台子表面,同时也不得超出圆圈。大力士的最高等级是“横纲”。下面是大关、关胁、小结、前颈,这四个等级被称为“幕内”,属于力士中的上层。再次是十两、幕下,除此之外还有更低级的三段目、序三段。处于序之口、序二段的学员只能做一些打水扫地之类的打杂工作,只有到了三段目的时候,师傅才会传授一些技术,而到了十两的学员就是职业相扑选手了,被称为“力士”,不仅有工资,而且还可以参加各种比赛赢取奖金。相扑手一旦达到了横纲,几乎就可以说是站在了日本相扑界的顶点,将拥有终身至高无上的荣耀。
【日本食物】
一般西方人的观念是日本食品只有牛肉火锅或样子古怪的寿司,而近年来很多游客到日本也懂得去品尝新鲜的鱼及肉质鲜嫩的炸虾,日本的主菜是鱼。“生鱼片”、“寿司”则是唐代时由中国传入日本,经过日本人改良,现在在日本很受欢迎的一种食物,生食也是非常健康的食用方式,比烹煮方式更能减少鱼肉中营养物质的流失。日本人烹煮鱼类的方法多为低温煮熟、清蒸等。
饮食习惯
日本的冷面是放在竹制盘上,用筷子夹起一口的数量放在冷汤里进食。有些餐馆没有附上汤匙,日本人习惯拿起来喝汤。
【饮酒的礼仪】
一般普通的日式酒馆,气氛随和且轻松,同行顾客都会互相为对方倒啤酒。如果一群人去喝酒的话,第一杯要等大家举杯说“干杯”后才能喝。
《极简之道:日本平面设计美学》——探究日本极简美学的基础(5/8)
? ? ?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讲述了自1950起,历经两个重要时期——“战后四十年(1950-1989)”与“鼎盛十年(1990-2000)”,直至今日,在日本平面设计之父龟仓雄策的引领下,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平面设计师如何将本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相融合,造出日本平面设计独有的美学概念并将其推向全世界的壮阔历史。侘寂、茶道、浮世绘、现代漫画,多角度探索日本独步全球的美学之魂。包装、书封、品牌、商标,近百个优秀案例,全景呈现日本设计本色。
? ? ? 其中,日式美学基础一:侘寂,是种意象化的、唯心的美学。侘寂的哲学、精神、道德原则起源于人们对自然乃至宇宙的思考,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道家和禅宗文化的影响;其传达出来的空寂境界和极简形态,则源自中国诗词和水墨画。现如今,这一美学观念已经渗透到了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塑造了日本整个商业社会的气质和面貌。
? ? ? 侘寂(Wabi-Sabi)实际上是一个复合词,拆分开来的“Wabi”和“Sabi”各有不同的含义。“Wabi”指代一种出世离群、索居禅林的生活方式,是对自身和哲学的思考与反省,词源中有空间性的意味,如形容天然材料(竹子、稻草、泥土等)为简洁安静的环境所融入的质朴美。“Sabi”意为“寒”“贫”以及“凋零”,常指代艺术和文学类事物,暗含一种向他人传递思想的趋向,常用于与时间有关的语境中,如形容在时间的润泽中,价值和美得到提升的物品。代表大道至简,大象无形。在每个日本人心中,都存在一种追求“本真”和“纯净”生活的美学观念。对抗信息碎片的过载,大概是侘寂成为日本平面设计主流的现代意义之一,因此比起将特定信息通过视觉形式传递给观众这种直接明了的手段,以侘寂为基础的日式平面设计,更看重通过联想性的画面,去引导观众用“心”领悟其内涵。
? ? ? 日式美学基础二:绘画,更多指的是日本传统绘画以及现代漫画。日本的现代平面设计,在学习西方的同时融汇了大量的日本传统文化元素,使其风格既国际化又有独特的日本风味。
? ? ? 日本传统绘画,主要是指大和绘和浮世绘。公元894年以后,日本废除了遣唐使一职,象征着日本从中国唐朝文化的束缚中逐渐解脱开来,大和绘于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并且一直延续到19世纪,以日本的民俗、风土人情、景物等为题材,画风清丽,富有鲜明的和式风格。笔法上线条柔韧,人物形象简练而不失神韵,绘画形式装饰感浓烈,具有很强的平面设计意味。
? ? ? 浮世绘,“浮世”,即“现世”,是指当时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浮世绘就是描绘世间风情的画作。形式上,浮世绘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经常用在华贵的建筑壁画以及室内屏风上。内容上,具有浓郁的本土气息,尤长于表现女性柔美,经常描绘四季风景和各地名胜等。所使用的技巧极为写实,完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民俗,为社会各阶层所喜爱。其题材之广泛,囊括了社会时事、民间传说、历史掌故、戏曲场景和古典名著,有些画家专门描绘妇女生活,记录战争事件,又或抒写山川景物,几乎可以说是记录江户时代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 ? ? 日本漫画,自平安时代的《鸟兽人物戏画》算起已走过八百余年。从古代的手绘,到近代的木刻版画,再到现代的数码印刷,不论其创作如何受时代的影响而起伏,载体和技法如何演变,其滑稽、诙谐、讥讽和异想天开的本质依旧不变。在商业平面设计中,以漫画形式或形象创作的作品往往因其诙谐有趣的内容和亲切感而深受观众喜爱。日本漫画基本由格、背景、人物、对话气球、拟声词、漫符、台词和其他技法构成。无论是漫画的格、对白、旁白还是拟声词,其阅读的顺序一般是从上往下,从右至左,这样的阅读顺序和传统日语的文字排布顺序是一致的。
? ? ? “简洁而不简单”是日本设计的特点。兼收并蓄多种知识、吸收各种力量以促进自身的表现是重要的手段。简洁不是简单,更不是简陋。是精致,简练,是凝练,是去粗取精。极力避免繁复的说明性文字和多余的重复,展现了极具冲击性的视觉效果。此外,日本作为一个民族相对单一的国家,在语言、文化上都有着高度的统一性。在这种环境之下,长期以来日本都透出互相理解的国民性,这体现在平面设计上便是——“更为观念性的表现是可能的,这也是日式极简设计特点的文化基础之一”。可以说日本的平面设计是在“简洁的直率”“平面的构成美”“抽象的造型”和“感情化的字体”之下发展起来的。以上这些也就是日本平面美的特点。
日本平面设计师永井一正及他的作品对当今的影响?????
KAZUMASA NAGAI 日本
永井一正1929年出生于日本大孤1951年就学于东京帝国艺术大学刻专业.1960年参予创立"日本设计中心",1966年他第一次完成札幌冬季奥运会和冲绳海洋科学博览会的系列设计.从1960年至1988年他获得了JAAC奖、朝日广告奖、每日设计奖、东京ADC会员奖、华沙国际广告招贴双年展金奖、银奖、特别奖、日本艺术文部大臣奖、紫绶褒奖、布尔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金奖、东京国际印刷品设计双年展奖、东京国立控美术馆奖、东京ADC会员最高奖、莫斯科国际招贴广告三年展最高奖、墨西哥国际招贴广告双年展第一名.他的作品被东京国立近代美术、富山县立近代美术馆、 姬路市立美术馆等地收藏.目前为JAGDA副会长、AGI会员、日本设计中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