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角色,用户角色权限设计
什么是用户?什么是角色?并说明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用户是指使用电脑或网络服务的人,拥有一个用户账号,并以用户名识别。
角色是权限分配的单位与载体。联系:用户会被分配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有可能对应的是同一个用户。
两者区别如下:
一 、指代不同
1、用户:指软件的最终操作者,也是软件工程内的一个概念,指终端用户的抽象集合。
2、角色:权限针对的是系统的资源。
二、功能不同
1、用户: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中通常会创建多个用户画像以代表典型的最终用户,每个用户画像都可能包括对不同界面的接受程度,以及在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
2、角色:将资源分配给各个角色来实现权限控制,资源和角色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同样用户(用户组)和角色也是多对多的关系。
三、特点不同
1、用户:用户可以通过账号向系统服务进行身份验证,并获取相关授权,但身份验证并不代表授权。
2、角色:通过对角色分配访问权限控制,然后对用户或者用户组分派角色来实现用户的访问权限控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角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用户
用友中用户、权限和角色三者之间的关系
1、用户
应用系统的具体操作者,用户可以自己拥有权限信息,可以归属于0~n个角色,可属于0~n个组。他的权限集是自身具有的权限、所属的各角色具有的权限、所属的各组具有的权限的合集。它与权限、角色、组之间的关系都是n对n的关系。
2、权限
系统的所有权限信息具有上下级关系,是一个树状的结构。对于每个权限,又存在两种情况,一个是只是可访问,另一种是可授权,例如对于“查看用户”这个权限,如果用户只被授予“可访问”,那么他就不能将他所具有的这个权限分配给其他人。
3、角色
为了对许多拥有相似权限的用户进行分类管理,定义了角色的概念,例如系统管理员、管理员、用户等角色。角色具有上下级关系,可以形成树状视图,父级角色的权限是自身及它的所有子角色的权限的综合。父级角色的用户、父级角色的组同理可推。
/iknow-pic.cdn.bcebos.com/30adcbef76094b36f142240cadcc7cd98c109d7a"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30adcbef76094b36f142240cadcc7cd98c109d7a?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用户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的好处:
用户基于角色的权限访问控制模型叫RBAC(Role-BasedAccess
Control),在RBAC中,权限与角色相关联,用户通过成为适当角色的成员而得到这些角色的权限,极大地简化了权限的管理。
在一个组织中,角色是为了完成各种工作而创造,用户则依据它的责任和资格来被指派相应的角色,用户可以很容易地从一个角色被指派到另一个角色。角色可依新的需求和系统的合并而赋予新的权限,而权限也可根据需要而从某角色中回收。
如何对用户进行角色细分?
每一个访问网站或APP的用户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为了便于“讨论用户是那些人”,并“按照用户的了解来行事”,必须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群组,也就是分到将成为人物角色的细分用户群中去。创建这些群组的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人物角色创建过程中最困难的一部分,要是定义人物角色的核心方式都不够清楚、有效的话,人物角色又能好到哪儿去呢?
对网站或APP产品而言,不仅仅是出售某件产品——我们设计的是用户实际使用的东西。因而,我们应该关注那些揭示人民人们实际上是如何使用网站或APP的属性:目标(用户想要什么)、行为(他们怎么做,使用习惯)和观点(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些经历以及如何看待他们自己的,对产品的要求或体验如何),如图3-17所示。
? ??步骤1 用目标来细分。通过用户想要做什么来分组,常常是定义人物角色最有效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目标总是和你必须完成的产品设计决策相联系。在列举细分群体各种各样的目标时,值得花时间来思考一下“目标”和“需要”的关系,这样有助于找到正确的目标级别。每个目标代表了一种具有独特需求的用户类型,他们不同的目标解释了各种细分群体之间的关键差异点,你可以很快地描述出这些细分群体,并且,总的来说它们基本覆盖了全部用户。你也能将他们转化为真实人群,同时,他们与人物角色一样,能影响你做出的关于网站内容,功能,信息架构,设计等各方面的决定。
步骤2 用行为习惯来细分。有时候用户“做事的方式”比他们“所做的事情”能揭示更多的关键差异点。比如老年人在使用手时带有很强的行为习惯属性,他们年龄大了忘性大,耳朵不好使,眼镜不好用,因此习惯使用待机时间长、按键大、声音大的手机,我们称之为“老年机”。老年人作为手机细分市场的用户之一,市场规模不可小觑。
步骤3 用体验及观点来细分。在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成为评价产品“好坏”的代名词。不同的用户对同类产品的诉求不同,主要体现在用户体验和心理诉求(观点,对品牌的追求)上。同样以手机为例,用户购买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通讯和上网功能,比如都市白领都喜欢用功能体验好的苹果手机,而企业家老板多使用能代表身份地位的三星商务手机,三四线城市的居民看重性价比选择小米。
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需要得到多少个细分群体?”,我的经验是每个产品争取有3-6个细分用户群。如果只有两种细分群体,有可能漏掉用户之间的某些重要差异。如果细分超过6种,可以合并几个,得到6种以上的细分群体是一项挑战,开发太多的人物角色会让你的团队难以继续前进。
当得到满意的细分后,还需要对定性细分进行定量验证。通过一次调查问卷或其他形式的定量研究方式,用更大数量的样本来验证的细分用户角色,以进一步保证它所反映的事实的准确程度。
如何建立用户角色
创建用户角色是为不同类型用户服务,同时也要让目前所做事情与期待方向保持一致。为每个用户角色设定商业目标可以确保不会忘记终极目标:建立和用户对话并将其转变成商业成果。
在项目实现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争论,此时使用用户角色来裁决,才专注「改进产品的技术战略」,转变为「全盘考虑产品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迫使团队成员以用户为中心思考问题,理解用户的目标、行为和观点、停止争论,明晰思路,寻找最佳实现方案,优先考虑有关目标用户和功能的实现,使计划按原定执行。
姓名
体现用户性格的名字,尽可能真实可信
图片
务必要找一张真人照片,不要使用模特、漫画、名人
工作和公司
您的用户角色做什么工作(不管是否是自愿)能说明很多事情。在您所得到的任意数据的基础上,找一个与人物角色的目标、观点和行为有关联的行业创建一个实际的职位和实际的公司名称(我喜欢使用真实的公司名称)则会更加明确。如果有必要的话,您还可以列出主要的工作职责
年龄
选择一个与你找到的照片相对应的年龄。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为用户角色提供年龄范围是个不错的主意
居住地
毫无疑问应该是你的用户角色居住的地方。
性格
列出这个用户角色的朋友可能会用来描述他的几个形容词。友好、害羞情绪化、一丝不苟、自负、勇敢,表达能力强等。找出两到三个可以支持你脑海中与这个人物角色的故事有关的词汇
家居家庭生活
为你的人物角色设计他们是否单身、结婚或是否有子女等细节。家庭生活安排呢?这取决于你将在什么环境中使用这个人物角色,你可能不需要在这方面涉及太多
爱好
找一个可以补充这个用户角色性格的工作以外的活动。一到两个爱好能让用户形象更完整
喜欢的电视节目或音乐。有时这对于用户角色性格的塑造有很大的帮助。
语录
语录可使用户角色活灵活现,抓住角色的精髓,并可以当成帮助人们得到用户角色的快速印象时要读的第一句话
产品是用户目标与商业目标的平衡。
用户画像的目的是为达成商业成果,基于你的对用户的理解,你希望用户做什么以达到可测量的商业目的,如果你能为这个用户提供服务,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不要设定模糊的目标,例如「希望他成为产品忠实用户」,要具体,要可测量。
场景让用户角色活动起来。场景是讲述某个用户角色如何与产品交互的故事。用户角色是个演员,而场景就是一段情节。用户角色拥有具体的目标观点和行为,他她想要做什么和喜欢用什么方式去做都是你为他们配置好的。场景则讲述了当这些用户角色访问网站时有可能会真正发生的事情。
场景是用户角色与网站进行交互时的「理想化」情景。能让用户角色感到非常满意的服务看上去会是什么样子的?了解用户角色想实现什么目标,他她会怎样做,同时在真实世界中,你的网站会如何响应?场景帮助您创建一个网站应该提供的体验持久的印象,这样每个人对未来才会有共同的目标。
场景在用户研究与设计过程的位置如下
用户研究 细分用户群 用户角色 场景 任务分析/用例 功能设计
你至少要为每个首要用户角色撰写一个场景,把注意力集中在用户角色试图完成的核心目标上。
设置场景
用户角色是在什么地方第一次发现他需要使用产品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周围还有谁会影响到他的决定?当时还有别的事情发生吗?尽可能具体地创建一个真实可信的故事,就像你亲身经历这些细节一样
建立目标或冲突
使用产品是由目标触发的动作,所以必须有一些促使用户角色使用产品的事情要发生。那是什么呢?也许是用典型的叙事风格讲述的,比如与别人发生的冲突,或者是他她自己要解决的内心冲突。要非常清楚地描述您的用户角色想通过网站做的事情,同时记住他她可能会有多个目标
战胜中途出现的危机
当用户角色使用产品时,他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他是怎么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有任何中间的步骤可以描述吗?用户角色在途中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而产品可以帮助解决吗?所有的活动都是发生在您的产品上吗?你的产品是怎么完全契合人物角色的需要的,在他的实际行为方面要尽量保持真实。最后还要包括对于整个使用产品的经历,这些用户角色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总结
这些用户角色最终是怎么达到他她的目标的?对于故事的高潮部分,他持有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是帮助这些人物角色达到目标的最关键因素?
大结局
成功以后这些人会做什么?人物角色是如何离开产品的?这个故事对他们的工作或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之后他有什么样的体会?用户角色的成功是如何影响你的业务的?
将以上信息尽量可能安排在一页之内,信息太多不好记忆与查找,团队熟悉后更可以制作简单的用户卡片来方便使用。重大的展示可以使用真实的视频、音频来加深记忆。
当然,在建立用户角色前,你可能还需要用户访谈,参考访谈清单如下:
企业的历史
行业经验和知识
目标和行为
观点和动机
机会
访谈小建议
用户角色&用户画像
用户角色 user persona 从用户群体中抽象出来的典型用户,常用于产品设计阶段、原型开发阶段,帮助建立行为模型,设计产品基准线(产品早期)描绘用户需求,帮助不同角色在研发过程中站在用户角度思考。
建立用户角色的作用
1、了解用户共性与差异(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汇成不同的虚拟用户
2、审核产品(当产品到后期往往会皮哪里当初设计而通过用户画像跳出离散需求,能很好的审视产品)
3、研究用户体验、使用流程(围绕用户的需求、场景)例如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
4、明确功能:典型用户+典型场景+心里目标 = 用户行为
创建用户角色的七要素(persona)
P代表基本性(primary): 指该用户角色是否基于对真实用户的情景访谈;
E代表同理性(empathy): 指用户角色中包含姓名、照片和产品相关的描述,该用户角色是否有同理心
R代表真实性(realistic): 指对那些每天与顾客打交道的人来说,用户角色是否看起来像真实人物
S代表独特性(singular): 每个用户是否是独特的,彼此很好有相关性
O代表目标性(objectives): 该用户角色是否包含与产品相关的高层次目标,是否包含关键词来描述目标;
N代表数量性(number): 用户角色的数量是否足够少,以便设计团队能记住每个用户角色的姓名,以及其中的一个主要用户角色
A代表应用性(applicable): 设计团队是否能使用用户角色作为一种使用工具进行设计决策
常见用户角色七要素角色基本性
P代表基本性(primary):指该用户角色是否基于对真实用户的情景访谈;
文件分析
访谈:1对1
问卷调查
观察法
焦点小组:主题专家1对多
引导式研讨会
用户角色总结
1、用户角色通常出现在产品研发阶段及产品上线初期,鉴于企业手中没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和行为记录,只能通过采集需求,根据典型的用户提出的需求建立用户角色;
2、创建用户角色需要参考7个维度,主要考虑角色是否来源于真实需求,角色要设计姓名给出照片,角色数量科学且逐步创建,以及角色可以有力的放置在需求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中使用。
3、我们根据角色应该源于真实需求给出了产品团队采集用户需求的常见渠道,接下来我们学习了解用户画像后将深入分析产品需求与用户画像关系
用户画像user profile 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带给企业及用户行为一系列的改变与重塑,用户的一切行为在企业面前将是“可视化”,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深入研究潜在的商业价值等,于是用户画像概念应运而生。
建立用户画像的作用
用户需求:他是关注人口属性、生活等静态信息,而“用户准备消费什么”动态信息需要分析判断
标签化:可视化用户,但是有时效性(用户的兴趣等不适一成不变的相反会很快)
覆盖:提供细粒度的画像,基于一级分类逐级细分(用户画像群)
用户群划分:核心用户群、次要用户群、小众用户群、负面用户群
核心用户群:核心用户群泛指用户群体普遍规模大,忠诚度高,方便培养成社群核心,具备反哺平台的能力,能为平台创造价值实现盈利。
次要用户群:次要用户群泛指用户群体规模相对大,忠诚度较高,乐于参与但创造价值能力有限。
小众用户群:小众用户群泛指用户群体规模较小,忠诚度不高,留恋平台某单一功能,活跃度低。
负面用户群:负面用户群泛指用户群体行为言论主要针对平台缺陷功能提出问题或质疑,重视该群体声音可以快速改善用户体验。
用户画像7步骤创建用户画像模板步骤流程
发现并确认模型因子,活动(用户行为、频率等),状态(用户对待产品的态度)能力(用户的学习成本)、技能(在领域下技巧例如你是一个提高会计工作的产品那么针对会计的技术)大家用户使用场景
访谈目标用户:制定方案-招募用户-访谈执行-整理结果
识别行为模型
确认用户特征和目标
检查完整性和重复
描述典型场景下的用户行为:关键词法(简单便于统计但缺乏逻辑性关联)、列表法(罗列信息包括不利于横向比较)、卡片法(横、纵向比较均兼顾,有利于一致性)
指定用户类型:优先级:主要用户-次要用户-小众用户-负面任务角色
创建用户画像的方法标签建模
互联网公司根据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习惯和行为记录给用户“打标签”是用户画像最核心的部分。所谓“标签”,就是浓缩精炼的、带有特定含义的一系列词语,用于描述真实的用户自身带有的属性特征,方便企业做数据的统计分析。处于不同的受众群体、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目的,给用户打的标签往往各有侧重点,应该具体问题具体看待。但是有些标签适用于所有情况,应该加以理解和掌握。我把常见的标签分成两大类别:相对静止的用户标签以及变化中的用户标签。
创建用户画像的方法标签建模静态标签
人口属性标签是用户最基础的信息要素,通常自成标签,不需要企业过多建模,它构成用户画像的基本框架。
人口属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特征: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地域、受教育程度、婚姻、星座、血型等。自然属性具有先天性,一经形成将一直保持着稳定不变的状态,比如性别、地域、血型;社会属性则是后天形成的,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比如职业、婚姻。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和个性两大类别,同样具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对于企业来说,研究用户的心理现象,特别是需求、动机、价值观三大方面,可以窥探用户注册、使用、购买产品的深层动机,了解用户对产品的功能、服务需求是什么;认清目标用户带有怎么样的价值观标签,是一类什么样的群体。
心理驱动: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现象)、情感、情绪、意志
个性: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价值观、人生观)
创建用户画像的方法标签建模动态标签
网站行为属性: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用户在网站内外进行的一系列操作行为。常见的行为包括: 搜索、浏览、注册、评论、点赞、收藏、打分、加入购物车、购买、使用优惠券 等。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景,这些行为不断发生着变化,他们都属于动态的信息。企业通过捕捉用户的行为数据(浏览次数、是否进行深度评论),可以对用户进行深浅度归类,区分活跃/不活跃用户。
社交网络行为:是指发生在虚拟的社交软件平台(微博、微信、论坛、社群、贴吧、Twitter、Instagram)上面一系列用户行为,包括基本的访问行为(搜索、注册、登录等)、社交行为(邀请/添加/取关好友、加入群、新建群等),信息发布行为(添加、发布、删除、留言、分享、收藏等)
动态标签就是根据用户的操作行为给用户打上不同的行为标签,可以获取到大量的 网络行为数据、网站行为数据、用户内容偏好数据、用户交易数据 。这些数据进一步填充了用户信息,与静态标签一起构成完整的立体用户画像,就是所说的3D用户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