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小金库怎么存起来的(小金库私存是什么性质?)

http://www.itjxue.com  2023-02-19 01:39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小金库的成因剖析

“小金库”的存在不是现在才有的,但象今天这样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却有其特定的条件。从宏观上看,社会经济环境和秩序存在的某些紊乱现象,或多或少对经济管理产生一定影响。从微观情况看,促使“小金库”存在、泛滥,起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单位(部门)领导授意或默许。这是“小金库”发展和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多数“小金库”都是在领导的眼皮底下,放任发展,这里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小金库”与某些领导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瓜葛,有了“小金库”总是能为小集体或个人利益提供某些方便。

(二)花钱办事方便的诱惑。凡是请客送礼、滥发钱物、铺张浪费等问题严重的单位,往往是由于私设了“小金库”。“小金库”对单位(部门)来讲,最根本的吸引力就在于能摆脱上级或同级财务、审计部门的监督约束,花钱办事方便,使集体乃至个人取得经济上的实惠。

(三)制度不健全,制约滞后,经常性监督检查不力,为私设“小金库”开了方便之门。

(四)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存在一些弊端,单位(部门)所有制倾向较严重,监督乏力,在经费监督检查方面有的地方成了死角。

(五)现行的财经法规、经费管理制度需进一步配套完善。一些单位(部门)为解决一些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的开支,想方设法把一些创收经费、生产经营收益等转化成“小金库”。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如果能从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实际考虑,从财经法规制度上对这类问题明确界线,做到既管住管好,又不统得过死,这样也许能减少或杜绝“小金库”。

君王也有自己的小金库,小金库的钱都是怎么来的?

在古代皇帝就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是这不代表他能把国库所有的钱财都占为己有,皇家的财政和国家的财政也是分开管辖的,而古代皇帝每天都锦衣玉食的,好像钱永远也花不完的一样,我们来看看皇帝的小金库是怎么攒起来的。

首先就是小金库的来源,最初皇帝想要花个钱都要和满朝文武在朝廷争论一番,如果是打仗那么还可以说的过去,但是如果皇帝想要造个行宫住的话,那么就有一大帮子人哭天喊地的劝谏,说皇上这样是劳民伤财,百姓民不聊生,会遗臭万年的啊。

你想你要是皇帝,自己买件衣服都要满堂文武的议论,你说烦不烦。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制度,就是国家财政一部分归入国库,一部分就划为皇帝的小金库,也就是内帑,这就是皇帝小金库的来源,看完来源我们在看看皇帝是如何充斥自己小金库的。

首先第一条就是孝敬,这个就很清楚明白,每逢皇帝过生日、逢年过节的都会收到一些金银珠宝,古董名玩的,但凡是自己想要在官场混的,几乎都会送点礼孝敬孝敬。还有就是藩属国的进贡,每年藩属国几乎都会进贡一些奇珍异宝,例如清朝时期的图尔都送妹妹伊帕尔罕氏入宫,这就是乾隆时期的香妃。

第二就是放高利贷,这个来钱快,而且还不怕别人不还,你想啊皇帝的债谁敢不还,好多人还争先恐后的借高利贷,那样的话就可以让皇帝多赚个钱,自己也讨个好名头。

第三就是皇庄和海关,皇帝的庄园也有对外开放的,并且都交给内务府会计来运营,主要就是雇农种地,而清朝的皇庄就比较大了,有庄田八百九十六处,占地三百三十六万九千九百六十多亩,这些就是皇帝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在鸦片战争之前在广州有一处通商口岸,这个关税就是上交给皇帝的小金库里面的,你可不要小看这一处关税,你去百度查查广东十三行就知道他吸金有多厉害了。

第四就是人头费,通俗来讲就是保护费,而在西汉时期14岁以下的孩子一人23文钱,上交国库20文,皇帝自己留3文钱,你要想一个人三文钱,人多的话你就知道这三文钱的恐怖了。

第五就是议罪银,这个就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和珅想出来的,也就是拿钱定罪的一项制度,就是根据官员犯罪轻重而罚你多少银子,这一法律出台之后贪官更是有恃无恐的搜刮民脂民膏,大不了被发现了就交点钱呗,这些钱都是上交到皇帝的小金库的,所以乾隆皇帝就那么的有钱。

第六就是挪用国库,最出名的就是慈溪,众所周知慈溪违反规定挪用北洋海军军费来修建颐和园,导致了甲午战争失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小金库如何处理

确认“小金库”,一般应注意 “小金库”与“挪用公款”、“贪污”、分户存取的公用资金、私人占有公款的区别。处理上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根据国家有关“小金库”的处理规定,凡属有章不循、明知故犯,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私、截留或转移国家资财等帐外设置的非法所得,应全部没收。(二)凡国家尚无明确规定而形成的帐外私存公款,属于上缴预算的资金,要按规定上缴财政;属于其他资金,应按收支两条线的原则。纳入财务管理范畴,并按规定使用。(三)各种劳务性收入均应扣除成本费用或抵顶经费拨款后,再按规定使用。(四)“小金库”已作为奖金或购买实物发给职工的,应纳入奖金总额抵顶职工奖励基金,个人月收入超过国家规定的还要补交个人所得税。(五)公款以私人名义存入银行的,依据《现金管理条例》,存入的现金及所获得利息全部没收;并按存入金额处以30%至50%的罚款。

私设小金库

私设“小金库”的危害及对策

“小金库”是个别单位和部门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隐匿各种应交收入,或以虚列支出等方式将资金转移到本单位财务账外的资金,私存私放,不纳入企业预算管理,不将收支列入单位会计帐内的行为,是在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之外另辟的一块“自留地”,因为其躲过了监督视线,它可以把企业应上缴国家的税款、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开支和发展资金当成单位福利发放,以收买人心,搞小团体利益,其实质是一种公款私分,是集体腐败,同时也是官员贪污挥霍、中饱私囊的暗箱。本文对企业内部“小金库”形成的原因和危害以及治理对策进行简单分析研究,请勿“对号入座”。

一、“小金库”形成的原因

我们对“小金库”年年清理,年年有收获,但是“小金库”何以还有那么多,还有那么多的干部陷入“小金库”中,不能自拔。因为“小金库”的诱惑太大了,有了“小金库”,等于是给领导或管理人员放了一个可以任意支取的小钱柜。“小金库”之所以屡禁不绝、屡查不止,除了其具有保管的隐蔽性,使用的随意性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无视法纪。一些单位领导为便于“搞活”和提高福利待遇,片面认为不是独落个人腰包,就不算违法,还有一些单位为偷逃税款或截留收入,抱有幻想和侥幸心理,想方设法私设“小金库”;更有一些人将“小金库”化公为私、侵占私分、中饱私囊。

二是因为管理漏洞。财务管理上存在漏洞,使某些别有用心者轻而易举地截留上缴款、收钱不入帐和虚报开支,为设立“小金库”提供了条件。

三是欺上瞒下。为了欺骗上级主管和单位群众,逃避监督,将一些不合理支出,不在大账上反映,而在“小金库”列支,有的单位采取将应在财务大账列支的费用转移到“小金库”,增加单位可支配金额,在数据上做手脚,蒙骗上级,以完成考核指标。

四是缺乏监管,由于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会计的任免、奖惩都由单位做主,“端人家碗,受人家管,就不能揭人家短”,所以财会人员在发现单位有违规违纪现象时也不能坚决抵制,有的甚至同流合污,制造假账,销毁“小金库”原始记录,逃避调查,设置取证障碍。

五是处罚不力。由于法规制度的不完善,“小金库”问题的处理上,往往是重罚,大凡私设“小金库”,都是为了“小团体”利益,因此查出来后,要想处罚到某一个人的头上,就让执法执纪机关倍感为难。加之一些单位和部门为了保全自身利益,或为了不给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脸上“抹黑”,只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特别是对私设的“小金库”一收了之,更是对再设“小金库”的一种鼓励。如此的“好人主义”思想,在较大程度上又助长了一些部门和单位“顶风违纪”的不良风气,“小金库”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二、“小金库”的危害

1、违纪违法腐败行为滋生的土壤。“小金库”虽小,但其危害性却不小,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小金库”不仅为少数领导者违规使用资金提供了条件。往成为贪污挪用或集体私分的对象,导致某些部门单位腐败问题层出不穷, “小金库”一旦形成,就会被少数人掌握,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有的领导者将“小金库”视为私人的钱袋,一些纯属私事的开支也往里面塞;有的“小金库”方便了公款吃喝和公款行贿;而有的领导者建立“小金库”就是为了贪污挪用或者集体私分。

一是腐蚀了党的领导干部。由于“小金库”管理和支配往往掌握在党员干部手里,且普遍存在公款私存、随意进出、收支混乱无帐等现象,这样,不仅使一些人挥霍无度、无所顾忌,而且让少数人挪用、私分、侵占甚至贪污制造了“良机”、带来了“便利”、提供了“温床”;二是助长了“拜金主义”。“小金库”已成为一些单位领导干部游山玩水、乱奖滥发、隐瞒报帐内容等非正常开支的重要渠道,对“拜金主义”思潮的滋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三是损害了干群关系。少数党员干部凭借“小金库”请客送礼、侵占私分、贪污挪用等不法行为,一旦被揭露,在群众中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容易造成群众对领导的种种猜测、议论和不信任,这种损害领导干部公仆形象的行为,同样也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

2、国有资产流失

现在“小金库”的数额越来越大,有的“小金库”的数额已上十几万、百万,甚至上千万,“小金库”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对企业各种收入的截留或转移,国有企业存在的“小金库”致使企业效益缩水,这给国家财产和集体利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3、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搞“小金库”违规。违反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致使出现“两本帐”、“多本帐”,甚至假帐,“小金库”的资金游离在财务、审计监督之外,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企业经营秩序,甚至造成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对成本控制决策和经营管理。

三、治理“小金库”的对策

“小金库”是个社会现象,具有普遍性、隐蔽性的特点,问题由来已久,屡禁不止,可以说是一个“顽症”。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小金库”的问题,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堵疏结合、惩防并举、综合治理的方针。紧密联系实际,逐步建立健全适应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小金库”体系。

1、加强教育学习,使领导干部不想设“小金库”。要使领导干部,特别是单位(部门)的“一把手”在思想上认清“小金库”的严重危害性。道理要讲透,危害要讲够。搞“小金库”不仅违纪,而且违法,也违反企业规章制度。一旦搞了,“小金库”就象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卷入违法违纪的案件,损害的不仅是企业的利益、集体的利益,还有个人及家庭的悲欢荣辱。加强教育,首先从思想上认识上解决问题。产生“小金库”实质上是一种领导行为,单位的、部门的主要领导不同意、不默许,“小金库”就产生不了,或很难产生。各级干部不仅自己不搞,而且要管好自己的下属也不搞。对“小金库”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纵容、主张搞“小金库”的干部,都是对“小金库”的性质和危害性认识不够的表现。其次,要用典型案例,用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教育,克服侥幸心理,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再次,要增强廉政教育的经常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干部要经常通过学习、反思和对照廉政规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修正。使单位和部门的领导者不想设“小金库”。

2、强化制度建设,使领导干部不能设“小金库”。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行为,特别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审计控制力度,堵塞管理环节的漏洞,在源头上斩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使哪些想搞“小金库”的人搞不了,搞不成。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把“小金库”问题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目标之一,明确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是“小金库”问题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现“小金库”,除了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外,还必须对承担直接领导责任的相关领导实行责任追究。要研究制订关于发生“小金库”问题的处分规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结合实际,把涉及“小金库”问题的处分细分细化,增强实际操作性。在制度建设方面,关键是要维护制度的尊严,制度的尊严不是制订出来的,而是执行出来的,要强化制度的刚性原则,提高执行力。一个制度制订出来了,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给人的感觉是可有可无,时间长了,人们就会无视制度的存在。执行制度的主体要明确,即谁来执行。一般是谁制订谁就是执行主体。比如说责任追究制度,就必须明确纪检监察部门是执行主体,一个案件查处了,涉及到的相关责任人就由同级纪检监察部门实施责任追究。如果不追究,就应该由同级党委或上级纪检监察部门追究不追究的责任。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必须形成这样相互制衡的闭环,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机制上保证制度得到落实。从而使想设“小金库”的单位和部门没有机会去设“小金库”。

3、加大监督处罚力度,使领导干部不敢设置“小金库”。一是在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同时,推行厂务公开,建立健全一系列公开制度、监督制度,加强企业员工内部钳制和相互制衡。纪检监察部门可以在内部设立有奖举报电话,聘任监察员,监察部门牵头,财务、审计参加,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地清理“小金库”专项督察活动,把对“小金库”的专项督察活动纳入效能监察的常态管理等,形成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二是预防“小金库”,除了完善相关财务制度,推行财务公开,发挥群众监督,加大财务检查,尽量杜绝财务漏洞外,还需要对私设“小金库”现象予以严厉打击。明确指出:“小金库”是一种典型的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国有资产的非法行为,无论“小金库”资金的大小、走向如何,是否有无贪污、私分痕迹,都应加大处罚力度。当大家都认为私设“小金库”是一种犯罪行为,而不是一般违纪违规的时候,想要私设“小金库”者,就会掂量掂量是否值得,而不敢去设“小金库”。

4、坚持疏导原则,使领导干部不愿设置“小金库”。治理“小金库”问题,如果只堵不疏,那么堵不胜堵。疏导就是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地照顾到和解决好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该缴的一定要缴,该发的一定要发,但都必须经过企业财务大帐,严格收支两条线。企业内部可以制订多劳多得的奖励规定,解决好大锅饭的问题,解决好多劳不多得的问题。应发的奖金、加班工资、劳务费、补贴等要定期发放,不要长期截留,滚存。单位、部门对外交往的招待、交际等费用,在必须、合理的前提下,经上级组织或领导同意后,核定一定的数额,可以在交纳调节税后正常列支等等。使单位和部门不愿意去设“小金库”。

5、加大惩处力度,使领导干部不敢设“小金库”。

治理“小金库”问题必须专项清理和整顿相结合。清理“小金库”要全面、彻底;整顿“小金库”,即结合实际,堵疏结合,惩防并举,综合治理,常态督察。集中一段时间,坚持抓下去,有一个反复抓,抓反复的过程,同时,纪检、监察、财务、审计、干部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逐步建立健全适应企业参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小金库”体系,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方面逐步加以完善,使领导干部不敢设置“小金库”。最终实现遏止和根治“小金库”的目标。

(责任编辑:IT教学网)

更多

推荐通讯数据软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