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必看书籍(中医入门必看书籍顺序)

http://www.itjxue.com  2023-04-13 01:20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初学中医应该看什么书?

对于中医初学者,自学中医的话我大致次序是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现在的教材虽然质量不高,经常被人诟病,但至少观点比较综合,不偏激(中医流派很多,各执其说,各有所偏。如果单从某一派开始学,比如起手就学现在流行的火神派,容易走偏)。但教材本身不必读得太钻进去,不必在这阶段花太长时间。有些东西暂时看不懂没关系,不必深究,后面进入从伤寒开始的下一阶段学习后,很多东西自然而然会开始懂。

我回答中的这些中医书籍在图中右下角处都有,基本上包括了中医各大类的书籍大概有五六万册且都是电子版的

有些书太浅,如《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之类,而且这些书我也翻过,很多观点有些偏颇,不是很推荐。

有些书又太深,比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四圣心源》之类,全是文言,很多内容还很难从字面意思理解,

个人推荐的书目如下:先看看《名老中医之路》,这是很多中医大家对于他们学习历程的总结,每个人的建议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的经历又有着许多共同点,

接下来看看印会河教授主编的五版《中医基础理论》,算是能对中医有个整体的框架。之后看一看《临证脉学十六讲》,《频湖脉学》,《中医诊断学》以及舌诊类图谱,对中医诊断方法有个系统了解。

再接下来就可以大致涉猎一下经典了,比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之类,但是,直接看还是会很难,同时,这个阶段应该开始同时学习中药学和方剂学了,不一定要用大学教材,人卫的名师名家讲稿系列丛书,或是一些中医古籍,比汪悄如《长沙药解》之类的,也可以用。 需要特别特别强调的是,这个阶段尤其不能犯懒!!! 该背的必须背!! 没有捷径可走!! 没有折扣可打!! 中药功效记不住,方剂组成记不牢,伤寒条文不会背,这医还是趁早别学了!!!

最后就是临床学科了,包括但不限于 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等等等。同样,不一定要用教材,很多古籍同样很好。这个阶段可以看的书太多了,随便举几个栗子:《傅青主女科》《小儿药证直诀》《医学衷中参西录》《景岳全书》《医宗金鉴》《脾胃论》,同稿拆时还有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验方荟萃之类的著作,比如《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赵绍琴临证400法》之类的,这要是想写全了,写几百本出来都易如反掌。但要是想全看一遍,就显然比较困难了。所以这个阶段就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性的涉猎吧。

推荐的这些中医书籍注意看一下图上中医书籍的右下角,此所有中医书籍在其内都有电子版

后期可以看看这些中医书籍,在你时间充足或者有深厚兴趣的情况下可以深入研究和学习这些中医书籍

中医书籍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

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

中华养生百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中华医书集成

中华医学百科大辞海

四季养生药膳(三采文化)

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丛书(全12册)

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全2辑)

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共七册)

国医英才系列丛书(全3卷)

圣济总录(上、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版)

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黄帝内经灵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中医方剂大辞典(十一卷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中医歌诀白话解系列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高清版)

中医经典临证发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中医经典注评丛书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

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文汇出版社1989 胡熙明主编)

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全6册)

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

云南天然药物图鉴(全5卷)

传统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伤寒类书籍

伤寒论注十人书丛书(全10册)

住院医师手册(合集,共12本)

保健美容按摩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傅山医学临证运用丛书(全3册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儿童心理学手册(全四卷)

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共二十二册)

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22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22册)(扫描版)

全民献方献药运动验方

内经类书籍

医学人生丛书:走近中医大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医学入门(上、下)

医学图谱、图解(一)(共十册)

医学图谱、图解(二)(共十册)

医学衷中参西录丛书

医家金鉴

医方类聚(全十困敬渣一册)

医方精要系列丛书(全10册)(高清版)

医林荟萃(浙江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

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全七卷)(扫描版)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北京出版社1990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版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全26册)

中医大辞典(全七卷)(扫描版)

中医学解难

中医学资料

中医实用技术丛书(全10卷 高清版)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全5册)

中医师承大学堂丛书 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

名家临证医著重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名家献秘:老中医养生药膳(广东旅游出版社)

名师与高徒(共四卷)(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名师经方讲录(全2辑)名老中医之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共5册)

吕志杰著作(河北中医学院)

吴中医集(全4集)

吴熙妇科溯洄(全三集)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共三十八册)

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

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

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

中国藏药(全3卷)

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组系列图书

中草药现代研究(全三卷)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药类书籍

中西医结合专科病诊疗大系丛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临床经典中医读本(共三十八册)

临床辨病专方治疗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续名医类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医经六书(全3册)

千家妙方(上、下册)(扫描版)

历代本草精华丛书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

名中医医案医论(共15册)

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

名医名方录(全4册)

名医类案(正续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全四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名家临证医著重刊

姜附剂临证经验谈(全2集)

实用偏方秘方经典

巧记、熟练、妙用中医丛书(全4册)(高清版)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常见疑难病中医经验丛书

常见病中西医最新诊疗丛书(共25册)

平衡针灸(王文远)

张山雷医集

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

当代中医世家系列(共十册)

当代名医临证精华

当代名医典型医案集(全八册)

当代妙方(人民军医出版社)

当代药用植物典

当归草堂医学丛书(全10卷 善本扫描版)

御纂医宗金鉴

御纂医宗金鉴(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版))

学好中医需要看什么书

问题一:学习中医 应该熟读哪些书籍? 一般来说,中医有2种入门方式,一种是从今读到古,即从简到难,循序渐进,比如现在的(思考中医),或(医学衷中参西录),还有像(医方集解)等等。第二种是从古学到今,即从(黄帝内经)(伤寒论)嫌源猛(金匮要略)等。

中医历来视汤头、脉诀、药性赋为启蒙“三件宝”。“汤头”即“方歌”。中医入门书素以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为蓝本,并以《医方集解》辅行。要求“汤头”必须熟背至信手拈来的地步,临床方可应用自如。“脉诀”是指脉学方面的歌诀。现以李时珍《濒湖脉学》流行最广,然李中梓《诊家正眼》似乎更切实用,故云脉必“二李”。当然有精力多读几部更好。诸如:《四诊抉微》、《脉诀汇辨》、《脉理求真》等。《药性赋》是民间流传多年且影响极大的入门读物,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确实对初学用药可具初步轮廓。

《内经》、《难经》是中医基础的奠基。阴阳五行、脏象经络、诊法治则、五运六气均需从《内经》、《难经》二经中探求。然《内经》中《灵枢》、《素问》各八十一篇,《难经》八十一难,共二百四十余篇,要想快速通读,谈何容易?故初学者可选用明代李中梓的《内经知要》或近贤秦伯未的《内经知要浅解》为读本,部分章句必须熟背。读《黄帝内经》的同时,可以参考清代黄元御的《四圣心源》。这是一本需要反复读,反复琢磨,一直到背诵的书。我认为黄元御是后世真正理解了《黄帝内经》的极少数医家之一,其妙悟岐黄,临证如神。黄元御勤于笔耕,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实在是后世苍生之福。同时还可参考张景岳的《类经》、李中梓芹桥的《内经知要》以及汪机的《读素问钞》。

《伤寒论》是六经辨证的典范;《金匮要略》辨脏腑经络,是辨治杂病的基础。《温病条辨》系统论述三焦辨证,与《伤寒论》相对而言,使“万病诊法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温病条辨?凡例》)。《温热经纬》以《内经》、仲景为经,以叶、薛、陈、余诸家为纬。其中“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主要论述卫气营血辨证系统,也应熟背。《神农本草经》是方药学之祖,自然也是必读之书。清代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可视为初学者较好的读本。《医学心悟》一般视为入门的启蒙书,它是系统论述“八纲八法”之作,且书中载有很多疗效高、实用性广的方剂,如启膈散、开噤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皆临床习用之方。这些医籍的精读,可使中医理论的框架构架起来。故第三步功夫为“构架功”。

中药是临床医生的手中利剑,必要精通。所以学了理论后,紧接着要学《神农本草经》。可以参考黄杰熙评释的《本草三家合注》,唐容川的《本草问答》以及周岩的《本草思辩录》,另外中医大学教育的本科教材《中药学》亦可一参,但当以《神农本草经》的观点为本,勿受后世过多影响。

如果坚持不懈,就可在三年至五年的时间里完成上面的任务,如此就奠定了一个深厚宽广的中医基础,以后再起万丈高楼不过是时日问题了。

问题二:学中医要裂穗看哪些书籍? 学中医要看的书籍很多。《濒湖脉学》《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这些基本的书最好能熟读成诵。基础课程方剂学、中药学、诊断学、针灸学等;还有就是临床书籍,中医内、外、妇、儿、耳鼻喉等。自学初学,建议先看一下秦伯未的《中医入门》,还有一本是山东中医学报编的《名老中医之路》借鉴一下前人的学医之路,相信会对你很有帮助。

问题三:自学中医学需要循序渐进的看哪些书? 可以从《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等启蒙书入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也可以从《伤寒论》入手,先难后易,高屋建瓴。循序渐进,是培养一般人才的方法,至于唬黄帝内经》,可以先读《内经知要》,掌握其精髓,因为全书涉及的知识过于庞杂,又不能直接用于临床看病,不可读得太早,以免陷了进去,分散精力,迷失方向。我就是先学的汤头歌诀

问题四:想要学好中医看哪本书 中医四大经典,特别是《黄帝内经》必看,是中医基础理论,不过是文言文,有些基础才比较能看懂,建议你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中医基础理论》,这是中医院校的中医理论基础教材,很好的一本书,如果你实在很喜欢中医,也可以报考中医院校,现在或者将来。

参考:baike.baidu/...1oS3IK

问题五:想自学中医的把脉,应该看哪些书或者资料 我有书你要那方面?好学的三四年,我自学三年莫脉的一点体会而且四百味,二十八样脉背熟了

问题六:初学中医入门该看什么书? 初学中医看中医基础理论,如果是自学请不要从基础理论开始,因为它是一个理论,是中医各方面的总结和归纳,没有毅力或压力是没法把理论看完的。

中医的理、法、方、药,最具体的是药,从中药学入手伐最具体最方便的。

自学中医要看一些什么书

你要是只是单纯爱好,没有一个中医环境,说不了太深的。

中医学习陈修园曾说过白天临证,晚上读书?

只读书不临床学不了太好的。

而且中医书大多晦涩难懂,没有几年你是钻不进去的。

如果只是感兴趣看判唯看教科书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即可。

如果是大爱中医的话,就得从头学,先背东西,药性赋,汤头歌,濒湖脉诀,医学三字经,必须全部背会,这得一年时间吧。

然后黄帝内经得熟读,伤寒金匮的重要条文也得背诵。

中医的头几年真的就是背背背,中医是一门深奥的哲学

此类所有的中医书籍在图中右下角处有电子版,基本上需要找或者需要看的大概几万册中医书籍其内都有

他不像西医那样凡事都有清晰的数据指标可以参考,更多的是通过经验去把线索联通从而发现问题,再对症下药。

而这个过程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所以如果你是想中医入门,首先是培养自己能在中医这个知识领域沉淀下来的兴趣。

那这里比较好的书籍推荐就是梁冬与徐文兵老师的《对话黄帝内经》

整套书看完,你就会对中医大大体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认识

此书的笔锋比较通俗易懂,不会像某些中医书籍老是喜欢故弄玄虚,弄得自己的文章好像字字珠玑深不可测要细细玩味的感觉。

很多想了解中医的人看到那种文体就会很自然的望而却步。

所以对于初学入门中医的你,想更好的吸收了解,可通过阅读完整套书籍,你便基本了解你想往中医的那个细分领域去学习了解,再一步步沉淀学习。

我觉得要不是真爱中医的人。闯不过头几年的。

所有的中医书籍都在图中右下角,包括所有的中医书籍

中医入门书籍推荐目录:

《问中医几度秋凉》

《零起点学中医》《黄帝内经说什么》 (以下五册)《黄帝内经·上古天真》《黄帝内经·四气调神》《黄帝内经·天年》徐文兵梁冬《黄帝内经·金匮真言》《黄帝内经·异法方直》《求医不如求已合集》《名老中医之路》《中医入门到精通》《一百天学开中药方(中医百日通丛书)》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入门》《中医基础理论》《内经知要白话解》《医学衷中参西录(套装共3册)》

中医针灸

《古典针负入门》《针灸师承录》《阎润荟针灸临床60年经验精粹》《一针疗法》《针灸学》《常用针灸100六》《董氏针灸注疏困冲隐》《针灸推拿一学就会》《中国针灸治疗学(第2版)》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合注》《神农本草经译注难经译注》《本草问答》

伤寒杂病论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伤寒论校注》《全注全译伤寒论》《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孙曼之伤寒论讲稿》《黄元御读伤寒:伤寒悬汪厅解、伤寒说意》《注解伤寒论》《伤寒贯珠集》《伤寒来苏集》柯韵伯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经方沙龙》《经方使用手册》《中医十大类方》《经方实验录》

中医名家名著

《扶阳讲记》金要略》《景岳全书》《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论》《素问玄机原病式《医法圆通》郑钦安《医理真传》《医林改错》《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张仲景50味药证》《赵绍琴医学全集》《诊家正眼:四言脉诀白话解》《频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李时珍《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柴浩然》《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陈景河》《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陈景河》《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陈苏生》《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胡希恕》《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黄坚白》《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廖寞阶》《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马新云》《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邢子亨》《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杨继苏》《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张子琳》《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赵禁》《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周次清》

中医入门哪本书好

推荐《周易》,《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思考中医》,《伤寒论讲义》,《伤寒论》,《金匮要略》,《道德经》,《千金方》。

这些中医入门的书籍 医书网 ?中多的是,以前学习中医时都是在那下载的

自学中医,最开始是百一定要读《周易》的,一定要通读,一时不理解可以先背下,可能你要问了医学院的中医学生为什么不要学《周度易》,因为医学院的学生他们的中医不是传统中医,是中西结合的中医。

中州谈档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伤寒论。能看懂文言文可以看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汤头歌,叶天士秘方大全、傅青主女科、温册乱热经纬、药性赋等

然后《医学知三字经》诵读,看一看诊断学的《脉诀》与《医宗金道鉴·四诊心法要诀》。最后开始看内科的《伤寒论》。侍侍

先由浅入深看回比较好,刚开始可以看简单易懂的,比如《药性赋》、《汤头歌》等,慢慢的在读有难度的答,中医博大精深,自学还是很有难度的。

其实实践是一直伴随在学习中的,学了脉学,就多去把脉,看到家人有不舒容服,就试着用中医去分析下,这样很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学终究是要用来使用,多去医院和着老师傅多看看,多学学。

自学中医推荐的入门书籍

中医是个热门的话题,现在很多人都想自己学习中医知识,为的是自己或者家人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至于被庸医所忽悠。可是对于既不是学医出身又没有师傅带的我们,要如何在这五花八门的中医书籍中去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料呢?

做为一个同样不是学医出身又没有师父的中医爱好者,现在就来裤御核分享一下我自己自学所选择的书籍吧。

做为一个毫无基础的人我建议大家先从最简单的《中医基础理论》开始,《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版本有很多,我胡掘接触过的就只有中医大学的教材第九版和第五版的,你们可以自行选择其中之一来学习,我是两本书一起看的,两本书都有不足之处,不过用来做为入门级的书籍那是绰绰有余了。

接着就是《黄帝内经》的素问和灵枢两本经典书籍。《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是杏林界的四大经典,还有四小经典,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我所推荐的最基础的就是《中医基础理论》和《黄帝内经》拆粗这两本入门级的书,其实要是真正的用心学习的话这两本书都够大家学好长时间了,等到大家学透了基础的,后面想要学什么知识,自己都能够知道了

中医自学必读书籍

好想学好中医,请看下面我精心为您整理的中医自学必读书籍,希望您喜欢!

中医智库推荐的20本中医必读医籍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网友评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学中医者该好好阅读。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网友评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读医书不能脱离成书的时代背景。

《伤寒论》

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

网友评论:仲景先师的毕生巨著,它出现就是中医学发展的最高成就。面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理所应当,也该抱着真正求学的心态来钻研祖先们留下来的医术,继续将它们传承和发扬,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难经》

《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学习中医学、掌握传统理论真谛的必读之书。它成书于西汉末年。全书以问答释疑的形式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并对《内经》中某些重要问题进行了阐发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但由于其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深,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

网友评论:其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深,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跟着老师听了一遍,可能有些东西还需要沉淀才可以感受到!

《金匮要略》

撰于3世纪初。为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网友评论:学医者必须精读深思者也。

《医学三字经》

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乎睁。由此入门习医,可以不入歧途。我以为,此书不仅初学必读,而且是诊家必备,时时研习,常有心得。以诗赞之:医学启蒙三字经,清源正本圣心明。升堂捷径修园指,理法得来可顺行。

网友评论:精简,初学者实用,推荐使用,医理写的很好。

《濒湖脉诀》

明代李时珍为纠正五代高阳生《脉诀》之误,汲取其父李言闻《四诊发明》中有关脉学内容,并参以诸家学说及自己的临证经验编撰而成。该书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了浮、沉、迟、数等27种脉象。其中同类异脉的鉴别和各脉主病均编成七言歌诀,便于读者背诵,后弊搜半部分为李言闻根据宋代崔嘉彦的《紫虚脉诀》加以删补而成,全面论述了脉象机理、诊脉法、五脏平脉、辨脉提纲、各种病脉体状、脉象主病等问题。原书语言简练,易诵易记,适合广大医者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网友评论:结合岁卜岁着经络的书籍看,还真不错,描述清晰易懂!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十卷,清·黄元御撰。他将《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之精髓,融会贯通于一体,提出了“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理论体系,辨证

治疗,尤重中气。黄氏自谓其说远承先圣之心,故将其撰书留世,命名为《四圣心源》。《四圣心源》阐述的一气周流体系,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将理论与临床完美结合,可以执简驭繁,帮助后学更好地领悟中医的真谛。

全书文辞工美,医理圆周,前述理论,后列诸病,是一部颇具特色的综合性中医专著,适合各级中医业者阅读参考。

网友评论:原来经典离我如此之近,阅读和理解的感受如此之亲切,仿佛有先师耳提面命,带着没有任何中医基础知识的懵懂,摸索四圣心源里面的珠宝、玉石,好书,要精读! 中医智库网整理的电子版本,制作堪称精美,不妨一看。

《脉经》

《脉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流传于世的脉学经典著作,对后世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书共1O卷,98篇,成书于公元3世纪中叶。由西晋著名中医学家王叔和精选《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汉魏著名医家有关脉论精华.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以及当代临证经验编撰而成。该书集晋以前脉学之大成,对中医脉学理论进行全面梳理.发展并构建了中医脉学体系,

网友评论:中医四诊中“望闻问切”,切脉虽然放在最后,却是最考功力的。诸位请想想,单凭手指在腕部皮肤上的触感,竟能定出十八般脉相来,不下点苦功是做不到的。

《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类集《素问》、《灵枢》之论,总结出诸疾之病因、病机、治则、复采《明堂》腧穴、针法、灸法、乃贯通三部中医经典之理论与实践于一书,分12卷,成为最早的,最权威的针灸学经典著作,故全名为《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该书不仅是《素问》、《灵枢》的最早传本,还是《黄帝明堂经》的惟一完整传本,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网友评论:选本需谨慎,中医智库的版本反复校勘,内容准确,并增加导读与穴名索引,便于读者理解和检索。

《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是清·吴瑭(鞠通)所著,为明清医学中温热学派的名著之一。全书共6卷。卷首引证《内经》经文,冠以原病篇。前三卷据金·刘河间“三焦分治”的方法,系统地把温病分上、中、下三焦三篇,详细论述了温病的病源和证治。卷四为杂说,讨论有关温病的学理,卷五为“解产难”,卷六为“解儿难”,都是结合温病的理论来讨论产后调

治以及小儿惊风、痘症等。由于《温病条辨》所有论据和治疗方法,都是明清以来医家的实践经验,颇切实用;《温病条辨》中所创制的一些方剂如“桑菊饮”和“银翘散”等至今仍为中医所广泛应用,因此,《温病条辨》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特别是研究温热病所不可少的参考书。

网友评论:相信诸位朋友家庭常备药中应该有一味“银翘片”,或者与之相似的“板蓝根冲剂”。这些都是感冒常用药,在风寒发热初起时,喝上一两包,往往立刻见效。“银翘散”这味药的地位上升,起源于《温病条款》。吴鞠通极推崇这个方子,认为它可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温病条款》里的许多方子,都在“银翘散”的基础加减而来。可以说银翘散之于《温病条辨》犹如桂枝汤之于《伤寒论》。

《医宗必读》

《医宗必读》为明末著名医家李中梓所著。全书共10卷。卷1为医论和图说。医论以介绍医学源流、指导学医门径为主;图说部分根据《内经》列述人体骨度部分及脏腑、生理等。卷2提纲挈领地阐析中医的脉学、诊法。卷3-4为本草征要,以《本草纲目》为主,精选常用药物400余概括主治功效,并采诸爱学说、参以已见予以阐释。卷5-10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30余种病证的病机和治疗,并附医案。本次整理以明崇祯址年丁丑(1637)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撰有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药名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网友评论:中医入门必读综合性医书。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原本共190多万字。52卷。它共收集品物1892种。其中植物1094种。动物443种。矿物161种。其他194种。收录药方11096个。绘制了插图1110幅。该书以部为纲、以类为目。再以类为纲、以药为目,又在每种药物之下。以药名为纲、以八项分析为目。集几千年食物、药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 网友评论:大爱李时珍伯伯,我爱死你的著作。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本稿选择善本作为底本,并参考多种校本,进行校勘、注释,并撰写导读,供中医从业人士、爱好者和学生参考使用。《诸病源候论》50卷,共分70门,载录内外妇儿诸科1739种病候,叙述了各种病候的病因、病理与证候。

网友评论:外台,千金载方病机大抵遵循此书。不读此书,千金方,外台很多组方思路根本无法理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清末民国初中西医汇通代表医家张锡纯所著。影响颇大。其于临床的主要贡献,是在中西医汇通思想基础上充分发挥生石膏治疗热病的功效,创“升陷汤”治大气下陷。在治疗急证、防治霍乱等方面,有所建树,医界称其为“执全国医坛之牛耳者”。前七期30卷于1918~1934年陆续刊行。其中前三期合编为医方,按治阴虚劳热、治喘息、治消渴、治淋浊等证候分34类,收录奇效验方180余首;第四期为中西药物讲义,介绍中药80余味,常用西药近50味;第五期为医论医话;第六期为医案,栽虚劳喘嗽、血病、肢体疼痛等临床验案百余则;第七期为伤寒论讲义,系张氏去世后,其子张荫潮整理遗稿后付梓而成,并附温病遗方8首;第八期为其孙张铭勋1957年所献张氏未出版的遗稿。此书是张锡纯一生临床经验的总结,不仅内容丰富,且独树一帜,中西结合,大胆创新,在医林中影响颇深,

网友评论:近代医书第一可法之书。

《备急千金要方》

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代表性著作,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医家奉为研习医学的必读书。全书共30卷,汇集了晋唐以前大量医药学资料。内容包括医德、医学教育、治则、诊断、处方用药、妇、儿、五官、内、外、急救各科诸病证治,及食疗养生、房中、脉法、针灸孔穴等,记载了丰富而宝贵的医药学经验与文献资料,迄今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于今后医学的发展,是一份可供深入挖掘的宝藏。

网友评论:思邈先生以“千金”二字来作为书名。思邈先生不仅依此常常提醒自己,也希望别的人在学医或者从医的时候可以更好运用自己的知识,从而避免一些错误。所以这部书里,他根据自己个人丰富的从医经历而提出的关于诊治的要诀,针灸的方法,以及养生的方法等内容,都描述得非常详尽,是部很好的入门书籍。

《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东晋著名医家葛洪撰,是我国现存较早、实用价值较高的一部方书。全书共八卷,所论疾病包括急性传染病、各脏器急慢性疾患以及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眼科等病证。每病皆论及病候,略记病因,审明治法,依法立方,据方配药,并兼以针灸。用方药简易得,价廉而效;针灸不言腧穴,只言分寸,明了实用,因此实用价值颇高。

网友评论:非常实用,学医者应该深入研究。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共十卷。卷一至卷八以内科杂病医案为主,兼收外科及五官科医案,卷九和卷十分别为妇科医案和儿科医案。全书序列八十九门,述证八十六种,每门以病证为标目,序列其经治医案,言简意赅,切中肯綮,于学术多有所体悟,于后学启迪甚多。每门之末附有论述该门证治大要的附论一篇,系由叶氏门人分别执笔撰写而成。反映了叶天士辨证精细、立法妥帖、处方中肯、用药灵活的学术特点。

网友评论:书中治案大多切于临床实用,其中有关温热病医案的载述甚至成为后世医家编写温病专著的蓝本。

《汤头歌诀》

古人治病,药有君臣,方有奇偶,剂有大小,此汤头所由来也。此乃清朝名医汪昂所撰的方剂学著作,其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

网友评论:便于中医初学者习诵,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药性赋》

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颇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

网友评论:概括了各种药的药性,口诀通顺。简了。作为记忆区分药性很好的书 ,中医初学中药的启蒙书。

(责任编辑:IT教学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