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中交互画效果设计的方法和流程(2)
二、动态设计探索
动画不只是依赖于沉重的flash效果,或是装备精良的终端设备,我们通过探索浏览器性能和用户对PC的使用习惯去探索动画的可拓展性,让用户体验更加顺畅。 首先我们对鼠标不同行为状态进行分解,以拓展在网页中可能产生的交互行为。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在PC端用户通过鼠标的经过、单击、拖动等交互方式来触发事件,与目标对象产生互动。移动端自身的硬件可以支持包括手势操作、重力、光线、距离感应器等功能,人机互动的形式也变得更加有趣,拓展了用户的操作维度。
我们将交互过程拆分为:交互对象+交互行为+交互反馈。在结合PC端的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对QQ空间做了如下动态创新探索:
A、可视化你的操作
将操作行为与页面反馈结合在一起,以增强用户对操作行为的感知度。以feed中点“赞”的操作为例。
同时,我们将动画内容做了数据转化,用于解释不同属性在对应时间内的参数变化。便于重构和开发理解动画内容,以保证动画效果可以完美还原。
点“赞”速度变化:启动时有一定的初始速度,陡升曲线表明迅速到达最高峰,在到达结束点的过程中,速度逐渐放缓。不透明度变化:初始时为0,目标不可见,随着速度到达顶峰时变为100,此时目标完整可见。 恰到好处的动态效果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平滑、柔和的体验。我们应洞察用户心理的细微变化,让切换效果更符合用户预期。
B、访客与主人间的动态互动方式
访客登陆好友主页后,通常只能通过留言或回复好友动态的形式互动。简单的文字或表情类的交流过于乏味,缺少贴近生活化的肢体性的互动方式。我们的设计方案旨在丰富用户间的交流方式,促使用户产生更生活化的话题。
B-1 访客与主人的趣味互动“捏耳朵”
当用户进入主人页面时,可以看到头像上有一个耳朵形态的帽子,用户可以将鼠标滑到帽子上进行拉伸耳朵的操作。
主人会看到一条信息:XXX捏了我的耳朵。
此设计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可以拉伸、转动等操作,具有很强的拓展性。互动内容包括并不限于捏耳朵,我们还拓展了波流苏、转动足球等的互动方式。与帽子互动后可生成信息,如XXX捏了你的耳朵,XXX转动了你的足球等,互动后以动态或通知类的信息反馈给用户。
B-2 亲子类图片的趣味互动
当用户打开亲子类图片时,识别出儿童的脸部位置或之前用户标识出的脸部位置。
当鼠标hovering到儿童脸部时,鼠标变成手形或者心形,用户可以对儿童的脸做互动操作,如手形的话,可以抚摸和捏儿童的脸部;如果是嘴形的话,可以亲儿童的脸部;以上操作行为结束后,也会生成一条评论,如:某用户捏了一下孩子的脸,某用户亲了一下孩子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