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需求分析:产品需求分析的细节工作

http://www.itjxue.com  2015-08-07 21:06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花了差不多2周时间去研究了卖猪肉的商贩,当和行业内朋友谈及这个形象的范例时,他们满是奇怪表情,因为一个做互联网产品的人,不好好做的你的产品,去研究卖猪肉商贩干什么!先别急,我们都知道产品需求分析是一个产品经理必修课,其实就是在项目立项之后需要把抽象的产品概念及用户业务核心需和内部的发散性的功能点集中并提炼出来并形成一个具体可见可演示的成果。产品需求确定后,那么之后的环节只要跟进这个为目标按计划推进,问题不大,所以需求分析过程相对后面环节来说比较难的地方就是锻炼产品经理的各种能力的体现方面。我觉得做这个环节工作时,需要大概分下要做的产品处于一个什么状态;

1.公司立项一款全新产品,该类型产品有两种情况;

A. 公司重新对整个现有产品线进行战略布局调整,或者为主产品在市场上铺垫积累更多资源,而且在公司现运营的产品中,没有和这款新产品相同。

B.在咱们天朝还没有类似的产品出现,还有其他国家地区都没有的,这类产品需要投入的人力资源成本、时间较高,加上本身产品本身的信息资源缺少,市场环境和用户积累的信息资源、它的盈利模式不清晰的情况下、风险较大,除非你找到了用户的隐形杀手级的需求,又有实际可行的阶段盈利模式和目标。

对于以上A情况;

在公司层面来说,应该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果是新手产品策划人员,很难按计划能够顺利上线,这个过程非常痛苦,频繁改动需求和原型,在需求方面又无法说服公司领导,又找不到实际运用数据。所以至少要求一个有经验的产品经理带上2个新手或者助理来完成。

我自己通常是主要搞定功能模块之间的业务关联和业务流程需求,那么助理会在这些思路确定后及时用AXURE来完成产品原型线框图设计,之后交由交互设计师进行后续的工作环节。

我们常常说的需求把控能力,就是说对于一些功能需求导向不明确时,有经验和没经验的产品经理在这里有着显著的对比,这种对比不论是从工作效率还是方向把握问题,是无可厚非的,更何况是针对A类情况;

产品初始阶段做的工作;

确定主要产品面向的群体用户,他们每天工作中要进行的工作有哪些内容,因为自己做的项目现在是极端保密状态,还是不以实际项目来说了,还是以上面提到的“卖猪肉商贩”场景为例,好歹也观察研究了2周,或许有少许出入请勿对号入座。

卖猪肉的商贩,我们要为他设计一个产品或者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方向可以是提高他的工作效率、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等等、首先是要了解他的工作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这是最基本的考虑点。一般不赞成没有和用户进行接触就擅自把需求和产品做出来,因为大多数需求是我们理想化的状态分析出来,不信?那继续看。

以下实际商贩工作流程和范围是未经过观察或者进行了一部分初步分析;

很早起床、每天在固定的地方等待运来的半成品的猪肉(没有进行切割),收货后可以是月结帐、也可以当次给屠宰场结账,要多少猪,这个肯定是根据以往销售的量来权衡的,然后在摊板上进行分类切割,比如:猪头、猪耳、猪前手、猪后手、猪肚、五花肉、排骨、大骨、等等,之后会整齐的按分类进行摆放,这个工作完成之后,接下来对每个肉的类别进行价格定位,卖价一般是根据拿货价的上下浮动进行调整,也要考虑到其他成本,比如店铺店面好一点的,价格通常会贵一些,你越往菜巷子里面走,往往比较便宜。

继续了解开市后情况;

A.大多数顾客会先问什么类别的肉类多少钱一斤,告知商贩,要一斤或者二斤或者给我来10元/15元/20元。

如上情况,每次商贩切肉时包括已经切好的,上称时,总会比你要的少几两,也会多几两,比如实际称出的价格9块6,然后商贩又不得给你凑一个整数,然后又给你重新切一点肉来补上。

B.更有时候,顾客付完钱,要求商贩把皮给去掉,生意忙的不可开交时商贩不得不帮你去皮(不是去你的皮,是猪肉皮)

C.还有顾客买到猪排骨/猪手/猪头,还得麻烦师傅帮忙切小块的。

以上三种情况,如果你站在顾客角度来分析,那么商贩确实做到“售后服务”,让顾客免去了做菜时,用小菜刀去砍比菜还硬的猪头/猪手/,对于不经常做饭的人来说,去猪皮还是比较麻烦。

OK,如果作为一个产品人员看到这里,觉得应该为这位商贩切实解决一些这些“售后的负担”

A类情况;

既然每次都切的肉不到“火候”,不如出一款智能菜刀或者其他设备,顾客只要确定要金钱和重量,那么最终切出来的一定是精确的,这就解决了商贩的工作效率,而且完全用户可以自由按键所需要的理想状态。

B类情况;

又是一个要解决工作效率,每次去猪肉皮,既耽误顾客时间,也为难商贩,所以干脆出一个切肉机,把一块整肉放进去,机器出来的一定要是类似像牛肉片/或者羊肉片一样的效果,嗯,这样既为师傅解决了时间,顾客也不用单独去猪皮了,更不用担心猪皮炒不熟了。

C类情况;

还是B类的解决办法,先来切肉机,这样一劳永逸。

嗯,到这里似乎是解决了师傅和顾客的问题了,但如果你这样做了,我们不考虑这些设备的成本,就算你送给他,师傅一定不会买你的帐。

A类情况,你也许会说,我这个设备多牛B,你要多少切多少,而且顾客自己选择要多少,设备还免费送给你了,难道你每次切几次不觉得麻烦么?嗯,如果你刚开始跟他谈产品想法时,他会很高兴和你聊,让你误以为这就是他要的,但这仅仅是表面的,你做出来了,他就不会要了;为什么?

继续分析:对于一个多年卖肉的商贩,对于要切一斤肉,或者一斤半的肉,他肯定知道该怎么切更加精确,人家切出来的一定比他们的“称”还精准。当顾客要一斤半的肉,他最后给切了个1.7斤的肉,就多了2两,你总不至于让他把多的切出去吧,所以大多数师傅会告诉你,算了给你再切3两,算两斤吧,结果切成了4两,那加起来就2.1斤两,然后告诉你,你就给2斤的钱吧,多的送你了,但仔细再观察,师傅多切的那块肉,其实是前几天剩下来未卖出的肉,说白了就是不新鲜过期的肉,大多数顾客以为自己赚了便宜。事实情况商贩是利用率顾客贪便宜和小钱的心理,最终商贩即实现了过期猪肉按新鲜肉价卖出的利润,这就是为什么师傅不要你的产品原因了。

B类情况,最终原因和A类情况相同,因为实际情况顾客在家做菜时,不会把肉皮给切出来炒,而且很难炒熟,你提供了这样切肉机,固然是解决了表现问题,但也给商贩减少了收入,别看师傅每次去皮后把那些猪皮随便扔到旁边,其实,这些猪皮最后都卖给卤肉店或者自己做卤猪皮,这也一种不菲的收入。

C类情况,仔细观察,大多数砍猪手/猪排骨的砧板都放在商铺后面的地下,这时你会说为什么不到摊板上面砍了,师傅会告诉你,摊板不结实,这时如果你提供一块超级结实摊板给师傅,他肯定会要,为什么不要?要了不一定我就要放在摊板上砍肉。

其实,在摊板后面的底线砍肉,是因为前面你的猪排已经称过斤数了,后面再砍的时候会故意砍偏/或者让几块肉飞出去一部分,OK如果你发现了固然好,如果你没发现,那些肉自然是商贩的了,但如果每个顾客都这样来一次,你想商贩获得利润就不只一点了吧。

看到这里我想大多数都明白了为什么我举这个例子来,需求分析不是仅仅你想的那么简单,也没那么复杂,你做的好与不好,用户接受与否,取决于你是否真正了解他工作流程本质上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每次需求评审时,产品大喊我就是解决了他们实实在在的问题,为什么被老板否定,也或者产品上线后没有用户使用,因为你很有可能动力这里利益环节的奶酪,相反你说这是不公平,但这些都是物价局和工商局的事情了。或者你的产品思路是“助纣为虐”帮他实现利益最大化。不是说解决他们的需求和问题不对,而是你有没有参与这种意识。有没有看清那些实际变态的流程和问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责任编辑:IT教学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