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观点:设计师和大公司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疑问:那些“大公司”(特别是在传统行业中)里面的设计师看上去好像挺轻松的,平时貌似不太忙,有任务了可以寻找设计外包,而且经常指点江山。这种状态让很多从业小白羡慕不已,仿佛感受到尊敬的光芒洒满全身。这些大公司中的设计师,一般我们称之为体制内的设计师,在很多项目的合作中,他们充当着评审者与参与决策者(当然,最终的决策还是他们的领导)。他们有较好的收入,较稳定的职业环境,更宽阔的办公室,更先进的工具…….问题在于,我怎么样才能和他们一样呢? – 这是大部分还处于温饱线的设计师们的憧憬。
其实设计师的姿态反应了团队的姿态,团队的姿态折射出公司的姿态,关于设计师是否有话语权的问题,除了设计师本身的资历和能力,还有外部环境的配合。而一个大公司的背景,正是提供这种环境的天然土壤。能让一个(或一群)设计师快速成长的方式,除了必要的培训,好的项目和产品,合格的领导,还有让他拥有成就感,归属感的团队平台,共同为了品质目标坚持努力的价值观,最后还有合适的待遇,宽松的环境 — 事物不会都那么顺利的,就算在大公司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是成为体制内的设计师往往是部分小白的终极目标。那么你可以先了解一下以下的信息:
1. 选对公司的性质
为什么大公司的设计师会在项目决策上多掌握一点力量呢?因为大的公司往往都是甲方,大公司需要有供应商,需要有外包体系,需要有控制流程,而体制内的设计师往往是专家的代名词,于是在对外合作与产品的决策过程中他们往往充当话事人的角色。国内一般充当甲方的公司有: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石油等)、国有控股投资的企业(中国移动等)、某行业中的领军企业(淘宝,腾讯等)、产业链的上游企业(品牌手机商是上游,内容服务商是下游,当然像APPLE这样的商业模式是比较特别的,既控制上游,又控制下游)。
那么当甲方为何设计师就轻松呢?因为可以制定设计的规则。比如你制定了系统界面设计的规范,你的内容开发团队就应该按照这个规范来实行,这是没有弹性的设计需求与检验,设计师自然不用在品质标准上花费大量的沟通时间,还有丢弃设计原型。制定规则是一切市场经济中的企业都在追求的目标,虽然很多企业暂时没有这种能力,但谁也不想总是听命于人,所以要达到充分的话语权的第一步,就是设计师要掌握能够制定规则的权力。
如果你特别希望掌握话语权,你应该选择一个充当甲方的公司,这样在推行自己的设计意图的时候,会相对好一些。另外呢,有个不太好听却是事实的现象就是:甲方公司的人才层次和素质从概率上来说是要优于很多小公司(当然我不是说小公司的都是菜鸟)的,虽然个案来看,体制内的公司中也会养着一票光喝粥不干活的,但如果有准确的流程和不错的执行力,那么至少你的设计不会被否定得非常快。
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公司看上去很“大”,却往往显得很挫,因此在了解公司的情况时,最好询问一些正在或曾经就职于它的前辈,听听负面的消息,有助于你的判断。
2. 选对团队
有一个做甲方的公司,不证明你就可以做甲方了,公司内部还有一道层级障碍,有不少设计部在公司内部一直是爹不疼,娘不爱的,这种现象在国有传统企业中十分突出 — 让我惊讶的是,居然国有传统企业也会有设计部,我们应该烧香拜佛了。可惜的是,作为公司认定的“美工”,你的话语权是有限的,你做的事情无非就是把领导的意图通过软件表达出来,你不要看不起你的工作,你后面也许还排了一个长队在垂涎你这份稳定的薪水。
一个团队该如何挑呢?对于那些不在网上露脸的团队,我都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样。不用担心,面试的时候,你就该询问你未来的领导,关于团队的结构或者人员情况,你不可能调查户口,但是你可以调查背景。一般来说团队的结构是否按照设计流程或者设计范围来制定,是决定团队话语权的一个参考维度 — 一个结构都不完整的团队,必然是没有任何影响力的,而且人数与质量反应了公司的重视程度。如果一个公司对设计团队不够重视,只能说明他们对设计品质不太重视,那么即使是甲方公司,你想在设计上掌握话语权也是天方夜谭。
好的甲方团队往往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进去的赖着不想走,出来的也还惦记着回去,所以在没有确切的准备之前,你想敲开这种公司的大门,还是挺有难度的。大部分这种团队的成员更新,都是通过猎头或者行业人脉的介绍,所以你想在招聘会上遇到这种伯乐赏脸,那比一块陨石砸你脑袋上的几率还要小些。
3. 选对你的位置
你的问题来了:“TMD,我的公司不可能当甲方了,难道乙方的就该憋屈?” — NO, 我不是说要你逆来顺受,不让你看到希望。事实就是甲方一直是高于乙方的,这是合同上都说清楚的,不过呢,甲乙双方还是有互惠互助的事情,作为乙方你应该首先摆正自己的位置,你立足于帮助和服务,而不是指挥和判断。有不少设计师的沟通起点就错在,YY自己是甲方企图通过设计能力影响真正的甲方,让对方和自己妥协 — 这都是没用的。
甲方乙方除了你来我往的正面交锋,还有一个中间的环节,就是接口人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的设计师会有大量的机会去引导甲方按照设计的要求来配合,而如何利用好这个阶段的资源是对设计师沟通能力,销售技巧(你没看错,是销售技巧),心理解读能力的测试。一个真正优秀的设计师,除了完成好的作品,还懂得如何让别人接受他的作品,最后爱上它,这点上也许很多人做得不够。
另外我要告诉你的是,在甲方乙方的合作中,如果你的表现非常优秀,并且以专业、敬业的态度服务好甲方的话,说不定甲方也会挖你过去的 — 我亲眼见过几笔这种买卖,双方都很乐意,关键还是你自己的做法。我要说的是,作为服务方,你的特别会引起甲方的注意,至于去还是不去,你们自己私下早就有了答案。
4. 你还需要一些筹码
下面说点不让播的,体制内的设计师表面上挺风光,公司title,福利制度,文档规范。。。。。都挺像那么回事,但是正是这些已经被安排好的舒服,很容易让人迷失目标,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体制内的设计师都很难在设计上有所造诣,消磨意志的事情经常发生,面对过于单一的产品,和重复性过高的流程化作业,使得4-5年后丧失了对于设计的敏锐洞察力。我不是在危言耸听,我身边的朋友正在发生这种事情,而大企业们是不会在意这个的。
如果你不是企图混入大企业休产假,或者稳定的打工,那么作为一个甲方未必是你最好的选择。在职业道路上,曾就职于某大型企业或公司,最大的好处在于把简历变得更为漂亮,仅此而已。对于个人来说,你是否真的学到了“大企业的做事方法”估计只有天知道。好的流程会造就好的团队,但未必造就好的个人,这也许是个悖论,却是目前各大公司中存在的客观问题 — 也许在我们的大部分中层干部都成熟了以后,这些现象会有所改善,遗憾的是这种改善在设计部门来说尤为困难。
随着年龄的增大,家庭责任的加重,进入一个甲方公司想必也是最佳的选择,所以大公司往往成为一个很好的养老地,而不会成为设计的发源地,也是在于此。不单单是中国,就连创意迸发的英美地区,就我所见,真正的称得上设计的很多产品也是由小团队,小公司做出来的,也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