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如何设计美好的瞬间(2)
好的设计绝不是单纯的因为天才的创意或者灵感爆发的一瞬间而产生的,只有设计师在“持续改进”的迭代方法中才能达到好的效果,你必须通过不断的“质疑自己”,在不同的设计种找到缺点,并寻求 更好的方案来改进它。Bill Scott在他的《Web界面设计》里提到了关于富交互设计的六个原则告诉我们如何发现并找到解决的办法,我遵循这些设计原则,通过实例和数据来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些有趣的瞬间,指导我们的设计。
一、直接操纵原则
直接操纵原则就像Alan Cooper在《ABOUT FACE 2.0》中陈述的那样”:“在哪里输入,就在哪里输出“。例如编辑内容的操作完全可以不用重新打开页面,而直接在当前页面进行就可以了。
flickr是用到即时编辑照片信息的网站。这种方式更直截了当,用户不用切换当前页面就能完成。他们将更乐意为他们照片改名字,那么也就意味着会有更多与照片有关的元数据被记录下来,方便其他用户更好的搜索和浏览。我们先分析一下在这个操作的交互瞬间。
每个交互元素在不同触发事
邀请编辑——默认情况下,标题正常显示。当鼠标悬停在标题上,标题立刻显示黄色背景条和一个“click to edit”的提示条出现,这种邀请提示的好处是——告诉用户当前区域是可编辑的并引导他们去点击。
编辑——单击以后,就立即进入到编辑模式,标题原位置出现了标题表单和”save”“cancel”按钮,用户就能非常清楚他们是在编辑标题。(这种方式的缺点就是多出来的按钮会把照片顶到下一行,造成排版不稳定)
完成——保存方式有很多种,flickr采用了文本的”saving…“临时替换标题,一旦保存完成,新标题就会以非编辑的样式出现。
上述过程中,使用到了一些邀请提示用户完成编辑,只满足了”可操作性“。那么用户怎样才能发现这个功能呢?这就涉及到”可访问性“问题。上述例子只有在鼠标移上去时才能被用户发现是可编辑性的,那么很可能存在一部分用户没有用鼠标移上去而忽略这些邀请。为了让功能更易被发现,可以采用在标题边放”编辑“链接。单击该链接便可触发编辑。(不过这也会影响到页面的视觉干扰问题,如果有过多的功能提示会造成页面噪点过多,可用率下降。)因此,做设计是要权衡易读性和易编辑性哪个重要,做出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