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国外捐款,给国外捐款的富豪我国怎么对待
北大二百学生一天为美国捐款19万元,这究竟是什么心态?
其实他们的心态很简单,那么就是想要帮助那些校友。据了解他们将这些钱捐出去的,其实是捐到了北大纽约校友那里。这200多名的学生其实他们把钱捐给了曾经的校友,这个我觉得属于他们私人之间的事情。就像我们去其他地方游玩结识的一些朋友,大家在学习上学术上都相互有帮助,如今他们有困难,那么作为曾经的笑容,给他们一些支持,这个也并不为过。
这就跟当年一位网络大咖所说的,你不捐没有人怪你,但是你怪别人捐,那么就是你的不对了。这个其实可以用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在网络上有人质疑那些北大的200多名学生为美国捐款十几万元,其实是不爱国的表现,或者国内的疫情其实也很严峻,为什么不为国内的疫区进行捐赠。其实对于发出质疑的人,我想他们对此肯定没有做深入的了解,他们能够为国外友人进行捐赠,他们肯定也会为国内做了一些有意义有价值并且力所能及的事情。
再换一个角度讲,别人捐那么别人可能是出于爱心或者是出于回馈进行了捐赠。曾几何时,我们是否记得在口罩事件刚发生的时候,国外有很多人用包机的方式购买了很多口罩以及相应的物资回国。受人恩惠,那么有机会肯定要回馈给人家,也许这200多学生里面就有人曾经受到过那些美国的恩惠,所以他们要做一定的回馈,毕竟我国是礼仪之邦。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这么做其实并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他们只是觉得这是民间的一个交流活动。因为看到他们那边因为这个口罩事件导致资金短缺,所以他们想要帮助在美国的校友度过这个难关,就发起了这个捐赠。我们没有必要道德绑架,我们也没有必要过度评说这个事情。毕竟捐款那是属于个人的自由,我们不能够因此而进行道德绑架。根据消息的透露,其实北大校友他们还向武汉进行了捐赠,而且捐得更多对于,他给美国捐款了,那么这个没必要过度解读。
中国捐给外国的钱是不是国债
不是国债。
捐款都是无偿的、自愿的、不求回报的。
当某个国家遇到灾难,中国向该国捐款救灾,这是国际人道主义,是不求回报的,也不是国债。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1、筹措军费2、平衡财政收支3、筹集建设资金4、借换国债的发行
中国允许国民向境外势力捐款吗
中国允许国民向境外势力捐款。
9月1日起即将生效的《慈善法》的规定:
境外捐赠用于慈善活动的物资,依法减征或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中国作为一个国家,也时不时对外国做慈善。
这是标准的“国际慈善”——国对国的捐助,也叫援助。国对国的慈善,其实质意义:每一个国民都慈善了,救助的是对象国的每一个国民。
为什么愿意给美国大学捐钱,不愿意给国内大学捐钱?
我经常看到有文章在谈论为什么一些人愿意给美国大学捐钱,反而不愿意为国内的母校捐钱这样的问题?然后理由就是国内大学不缺钱、在经费管理方面也不够透明等,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我认为也比较片面,因为这样你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很多企业家还是愿意向国内的大学捐钱。
我们在向大学捐赠方面,都是在向美国看齐,像比如最近几年新闻经常提到某某向母校捐赠多少多少钱。在美国,私立名校的校友捐赠率一般为30%~40%,哈佛大学的捐赠率为48%,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顿大学捐赠率更是高达68%,意味着每100位校友中有68人捐款。当然,绝大多数捐款是一百到一千美元数额不等的小额捐款,主要表达校友对母校的关注与感激。大家有多少出多少,有钱的多出,没钱的少出,但这同时体现了所有人对给母校捐款这件事的认同和支持。当然,也有大额的捐赠,像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收到了来自校友约翰·保尔森捐赠的高达4亿美金的捐款,当然,今天在官网去查这个学院名字是叫做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不得不说,还是有意思的。本国人支持本国人的大学可能觉得比较正常,但是也有许多国际的企业向美国大学捐款。印度最大的集团塔塔集团就曾向哈佛商学院捐款5000万美元,创下哈佛历史上最高的国际捐款纪录。
最为重要的是为什么校友愿意捐款,从美国私立大学的收入构成来说,超过35%的收入是来自于捐赠,学费收入只占20%,充足的经费是学生的奖学金和科研进行的重要保证,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只有5所顶尖私立大学才敢根据学生的家庭收入来给学生奖学金而不看其种族与肤色、学业成绩与特长。在科研方面,很多大额捐赠都是捐向特定的项目或者学院,为了就是支持某一个项目的科学研究。科研上去了,学校的排名也容易提升,母校越好,对校友来说,也能够更有益处。另外,在捐献资金的管理上面,比较透明也是不可否认的。
但我对于很多的捐献行为倾向于一种利益的交换,或者说带有一定的目的,无论是致力于某一科学的研究还是提高对某一群体学生的优惠,亦或是获得冠名权,提升名气。从这种角度来看中国的企业家和个人对美国大学进行捐款,也是比较合理的。况且有的对于有些在这些大学经受过教育,受到过大学的帮助,在功成名就之后来进行捐款更是一种理所当然,这就仿佛是一种回报,根据自身能力来回报大学,不富裕的群体可能就捐献几百上千美元,有钱的群体就根据自己的力量多些,都量力而行,我以前在了解和探究美国大学毕业生对母校捐款原因的时候,就对存在于美国大学之中的这种回报精神而深受震动,这种精神是我们大学所缺少的。
美国的大学力求为所有的学生塑造一个家,这不仅包括在学校就读的时候能够参与到学校的各种事务中,还包括毕业后的联系与沟通,甚至毕业后还会经常收到询问关于学校的建议和发展计划以及送上的一些祝福,使得这些毕业生作为校友来说,仍然是学校的一份子,自然为了学校的发展就会有捐赠的意愿。并且在他们教育中所受到的熏陶也认为在力所能及的时候需要回报自己的母校,这种让人知恩图报的教育非常重要。况且在美国大学的国际学生招生中,面试官大多不是学校的教师,首先是当地国家和地区的校友,校友对可能成为自己学弟学妹的学生进行把关,这种充分发挥校友力量和给校友的一种信任感也是一种重要的大学凝聚力。
再说说中国人对美国大学的捐赠,一些虽然在国内读了大学,但人家也在美国读了大学,向美国大学捐赠也就没有什么指责的地方了。例子就是2010年初,耶鲁大学2002届毕业生张磊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赠888万美元,但为什么这位人大1990年入学的校友为什么不像国内的大学捐钱,当事人的理由也很有道理,耶鲁在其发展与创业过程中给了许多的帮助,创业的资金也是来源于学校的资金支持,饮水思源,在成功的时候像学校捐赠也就很有道理了,更何况在美国接受了教育,自然也深受回报精神的影响,自然愿意去回报接受教育的学校。还有很多例子是子女在某所学校接受教育之类的,有所关系然后去捐赠,例子也不少。
还有捐赠的原因和招生入学制度密切相关,我甚至认为这是很多没有利益关联的人捐赠的主要驱动。2014年7月,SOHO中国创始人潘石屹捐款1500万美元给哈佛大学,也引发了许多的争议。对于这种质疑,潘解释说,这笔钱用于资助在美国求学的中国贫困家庭学生。这个逻辑也是很有道理的。理解这一点,就必须知道美国私立大学的招生逻辑,也就是这所大学为什么要某个比例的某个族裔的学生。美国大学招生的指标有多个方面:学术成绩、社会活动、兴趣特长、荣誉奖项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 个性特征 。具体的成绩、社会活动、特长应该都比较容易理解,但是个性特征是个什么玩意儿?其实这就是招生中的隐形条件,或者说操作的地方。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被美国顶尖大学招收呢?除了硬性的成绩之类的指标来看,还有许多个方面:
首先校友子女在入学上面有着明显的优待,在相同的成绩指标之中会优先录取校友子女,因为私立大学的捐款也主要是通过校友捐赠来获得,录取校友子女一方面是对校友捐赠的一种回馈,另一方面也认为校友子女在未来也更有可能向学校进行捐赠。
其次是社会名流的子女,私立大学认为招收这些群体的学生并不会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反而能够丰富校园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并且社会名流的子女更有可能成为成功的人,这些学生的家庭也更有可能愿意为学校进行捐赠,增加学校的收入。
再者体育特长生也是优待群体,美国大学热衷于招生体育特长生的理由可能写出来就是很长一篇文章,因为有历史和现实原因,并且还涉及学校“气质”的变化。最简单的说就是需要体育特长生参加各种运动比赛,篮球、曲棍球、棒球等等,因为美国大学非常重视体育,体育运动在学生之间也非常受到欢迎,自然赢下每一场比赛不仅能够打败传统的“宿敌”,还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报名。况且,美国的常春藤原意本来就是一种运动的联盟,后来才成为名校的代名词。
当然,这些都不具备的学生,如果自身表现确实非常优秀,要非常优秀才行,也会被录取。但这个世界上大多人并不是非常优秀,除去自身能力之外,怎样才能够被录取?去年影响很大的哈佛大学招生入学歧视案件可能是一种最好的回答了。所有的遮羞布解开就会发现为什么亚裔群体受到了哈佛大学招生的歧视,也就是同样的申请材料但是就是不要你。原因一方面就在于捐赠,这是关于私立大学发展的根本,美国大学本质上是一个向钱看的大学,只不过在由钱组成的大学中,里面的个人会谈价值、情怀,但作为一个机构的大学来说,都是向钱看齐,并且还非常的隐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杰罗姆·卡拉贝尔的著作就对这种历史进行了很好的探究。所以美国大学招生的三大出发点是:追求合法性、声誉的提升与财务的获得。
财务的获得意味着某一个族裔向学校捐赠资金之后,他们族裔的入学率有可能会提高,因为美国私立大学也有着完善的奖学金制度,当招收某一个族裔大量的学生而又没有接受到这个族裔的捐款的时候,意味着需要利用其它族裔捐赠的资金来填补去培养这些学生,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招生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前面所说的潘石屹向美国大学捐赠理由也很充分,不过还真别说,后来有人调查过,之后的两年哈佛大学对华裔学生的招生比例有所提升,也就是有更多的华裔学生能够就读这所大学,虽然可能总数还是很少,但也证明了这种捐赠的作用和美国大学招生逻辑的一个侧面。
??? 所以,对于很多人经常疑惑的为什么宁愿给美国大学捐赠,而不愿意给国内高校捐赠,从各个方面来说,或许都是一种正常的情况。另外,对于一些希望将孩子送到美国顶尖私立名校就读本科的家长来说,其实还应该盼望多一些富豪向所期望就读的大学进行捐赠,说不定在录取名额上会对华裔学生多一些,提高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