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有什么风俗传统(春节有什么风俗传统吃什么)

http://www.itjxue.com  2023-02-03 22:45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春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春节的传统风俗主要有这样几个。

1、除尘布新

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除夕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3、互赠贺卡

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拜者投名刺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春节有哪些习俗俗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春贺岁活动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放鞭炮、放烟花、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拜祭祖先不仅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远的主题。

1.春节习俗贴春联

按照古代历法的规定,腊月三十这一天被称为“大年”。在过大年这一天早上起来,需要贴门神和贴春联。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俗象征,在过春节的时候贴春联是一个非常隆重的项目。

所谓“春联”就是用红色纸张为底,然后在红色纸张上面写下美好的祝福词语。其实,这也是文化与春节的一种有机融合。当人们将红彤彤的春联,贴在自己家大门两侧之时,也就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时候,这其实就意味着春节的序幕被正式拉开。

贴春联在古代又可以被称为“贴年红”,除了包括门两侧的春联之外,还包括大门上的红色“福”字。无论贴春联还是贴“福”字,其实都是为了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有的地方还要贴上秦琼和尉迟敬德两位“门神”,认为可以让一家人驱邪避灾。

2.放爆竹

除夕夜放爆竹的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虽然现在为了环境保护,很多地方已经基本上禁止了这个习俗,但在一些偏远地区还依然保留了这个习俗。相传在除夕夜子时,放爆竹是为了驱赶“年”兽。

在这个“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关键时刻,当爆竹声响彻中华大地,不仅可以吓跑“年”兽,还寓意新的一年会更加兴旺、繁盛。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地方,在除夕子时要点一堆“旺火”,就是希望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一家人事事顺利、吉祥如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而新的一年已经来到。过了春节之后就是春分时节,老百姓要开始准备春耕事宜,所有的事情都在向着欣欣向荣的方向发展。除夕夜放爆竹的习俗其实主要的作用就是,古代人为了赶走晦气,期盼新年之后有好运气。

除夕夜除了要放爆竹、祭祖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就是“守岁”,又称为守岁火或照岁等。在除夕当晚要点亮家里所有的烛火,而且一整晚家里都要灯火通明。而这种习俗有可以被称为“照虚耗”。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新的一年家中添财进宝。

3.除夕守岁与压岁钱

在我国有很多地区大年夜“守岁”,其实就是全家人无论长幼,过年当晚都不睡觉。而且一定要等到初一八点钟之后才能睡觉。主要的寓意就是希望一家人平安、健康。尤其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只有在除夕“守岁”才能健康长大。

很多地区会在吃年夜饭之前给晚辈“压岁钱”,年纪比较小的孩子需要跪拜长辈,并且给长辈磕头才能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压岁钱”。所谓的“压岁钱”可以起到“压住邪祟”的作用,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呵护与祝福。

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祟。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

3.除夕年夜饭

其实,春节当晚的重头戏是“年夜饭”,又称为团年饭、团圆饭等。无论家里是穷苦还是富裕,在除夕夜当晚,都要预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饺子和丰盛的菜肴,追忆过往展望未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南方地区的年夜饭一般多以海鲜和青菜为主,而北方则讲究大鱼大肉摆满桌子。在年终岁尾的时候一家人齐聚一堂、团圆聚餐,这其实也是众多春节习俗中,最值得大家传承的习俗之一。

年夜饭的饭桌上一般都会有鱼有鸡,寓意有计以及年年有余。所谓有计指的就是生计,在新的一年里生计不愁才是最重要的大事。生菜、生蒜寓意生财和会计算,南方人还会做一盘腊肠,希望一家人能长长久久、永远安康。

结 语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这是唐朝大诗人卢仝写的《除夜》,笔者认为既写出了辞旧迎新的快乐,同时又刻画出了除夕夜人们觥筹交错的热闹场景。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热闹,最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之一。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进入了春节倒计时,直到现在人们在过春节的时候,也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了能够留住春节的喜庆场面,很多人还十分重视二月二龙抬头,认为只有过了二月二才算过完春节。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由衷的慨叹,春节虽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其真正意义并不在于习俗,而是在于家人团聚、亲人和谐、健康美满的幸福感。

春节的传统风俗是什么?

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春节有什么习俗和意义,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春节有什么习俗和意义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

初一早晨,人们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人们早早起床,打扮整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被称为“正月不空房”。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北方在正月初二还会祭财神。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过去老北京的大商号会在这天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还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正月初三

在全国大部分地方,“回娘家”的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东等地,却是初三才“回娘家”。

一些北方地区将初三称之为“扫帚日”。因为这天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拿起自家的扫帚打扫房间了,而且在打扫的时候要从外往里扫,表示聚财的意思。

春节的寓意

一、贴春联,贴门神

春联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门神则有辟邪之用,这都是要在除夕贴好的,门上红彤彤的春联,崭新的门神,都向人们昭示着:过年啦!

二、祭祖:

古人非常重视过年祭祖这一习俗。虽因各地习俗不同,祭祖形式各异,但都表示着后辈儿孙节日之际不忘先人,对先人的追思,并祈求得到祖先的庇佑,一年里顺利吉祥。

祭祖的地方,也各有不同,有的是去祖坟祭拜,还有的是到宗祠拜祖,但为了祭拜的方便,很多人是在家中,将祖先牌位摆在比较重要的位置,每顿饭前先请先人们用过之后,一家人再开始用餐。

三、除夕守岁

一家人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除旧迎新之际,人们要许下自己的新年愿望,也要总结一下过去一年的收获。这个时候,是一家人乐享天伦之时,也是展望未来之际。所以,在外的人们,都要在除夕夜之前赶到家,和家人一起团聚。

四、生旺火

除夕守岁时,屋外点起篝火,火越旺越好,寓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有的地方,把点燃旺火的举动,称为“发旺火”,意指旺火一点,新的一年兴旺发达。

五、吃年夜饭

传统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北方人的饺子、南方人的馄饨是必备的,取其形状如同元宝,寓意来年财源滚滚。“鱼”谐音“余”,也是年饭桌上年年有余的吉祥菜品。

春节有什么风俗传统

春节有什么风俗传统

春节有什么风俗传统?春节在中国延续已有数千年。一直以来,春节都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那么大家知道春节有什么风俗传统吗?下面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到呢!

春节有什么风俗传统1

春节比较流行的习俗: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每年腊月二十三:

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用麦芽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让灶王爷上天别说坏话。

3、贴门神: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早先的门神是传说中专门管鬼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后来改成其它人物。以保家庭平安。

贴春联、窗花、“福”字、年画。大门的“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4、吃年饭:

过去多为农历除夕晚餐,桌上必有肉丸全鱼,寓意团团圆圆及年年有余。有的地方鱼是“看鱼”只摆不吃。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或守通宵,最少至初一子时。燃爆竹:从新旧年交替时开始燃放。目的是为了驱赶叫“年”的怪兽,以免它伤害人畜。

6、拜年:

从正月初一开始给长辈拜年,相互拜年。当然都说吉利话。

7、正月初一不能扫地:

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以免破财。有的地方说是这天是扫帚生日。

8、给压岁钱:

有的地方是吃完年夜饭后,由长辈发给晚辈;或者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当然是希望走财运的.意思。

春节有什么风俗传统2

春节有什么习俗

1、抢红包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是小伙伴们耳熟能详的一句顺口溜。不过,如今这句话或许要改成“恭喜发财,快抢红包”了。自2014年春节至今,“抢红包”已经成为大部分国人春节的固定项目,也成为在新媒体时代的过年新民俗!

从最早的微信红包到近几年每年都有的支付宝“集五福”红包,再到今年推出的百度红包,抢红包的玩法日益多样化,除了风靡一时的“摇一摇”外,红包照片、口令红包、企业定制红包、短视频红包等新玩法大大增强了人们之间的互动乐趣。

2、微信拜年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对于国人来说,拜年这项延续千年的传统习俗,一直都是农历大年初一不可或缺的一件大事。只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拜年的形式愈发多样化,在手机上拜年也成为新的习俗。在功能机时代,人们往往通过手机短信来传递祝福。短短几十字,充满了美好的词句,蕴含着真诚的祝福。

随着智能机替代功能机,手机拜年的载体也不断变化:从以前的短信拜年,发展到现在微信拜年。微信拜年比走亲戚拜年更早,往往春晚还没开始,人们就迫不及待送出新春的祝福,一个个笑着按下“发送”键,一条过年祝福的信息飞向远方,加入到漫天穿梭的微信拜年流星雨中。

3、手机游戏

以前过年回家,小伙伴们总会聚在一起打麻将打牌、玩耍、放鞭炮。从去年开始,年轻人们的过年固定项目又多了一项——开黑玩游戏。手机游戏王者荣耀大火,迅速在年轻人们中形成了集聚效应。许久未见的老友见面寒暄之后,开启话匣子的第一句往往是:“你玩王者荣耀吗?什么段位,要不一起开黑吧。”

手机游戏的社交属性特别适合春节聚会这个场景,它能在人与人之间迅速搭建起沟通的桥梁。随着吃鸡手游的火爆,或许小伙伴们见面的寒暄话又要变了:“来,下一个刺激战场,我带你吃鸡”!

春节有什么风俗 传统

有如下:

1、贴门神、春联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2、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3、掼春盛(挑礼盒)

春节期间,潮汕的另一个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便是“掼春盛”(春,一种分成三四层的,有盖子的竹编礼篮,通常是成对使用,所以也叫“担春盛”)。

4、接福神

在潮汕地区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的腊月二十四则是“送神”的日子。相传诸神仙都会在这一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中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

因此,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通常会供上鸡、鱼、猪头等食物,如果家庭条件不富裕,则会准备一盘米、一盘红糖。奉上白米一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

5、吃七宝羹

吃七宝羹是潮汕地区的旧俗,相传在正月初七吃七宝羹可以驱除一年的邪气,医治疾病。七宝羹主要采用芥菜、芥兰、春菜、韭菜、芹菜、蒜及厚瓣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羹食,以此来取吉兆。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

(责任编辑:IT教学网)

更多

推荐其他源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