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的Quora问答网站知乎: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

http://www.itjxue.com  2015-08-02 11:51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知乎的首页简洁的不能再简洁了,但登录后却呈现出一个精彩的网络世界。正是如此,让知乎的“邀请码”一码难求。

有人说这是中国版的Quora,一个问答网站。要想加入它,必须填写申请,等待确认,收到邀请码,实名注册,告知职业、公司、所用邮箱、关注话题等。虽然步骤冗杂,却引来超过40万的网民注册,甚至淘宝上也出现了售卖它“邀请码”的商家,119元的价格也不能阻挡趋之若鹜的人群。

它的名字叫“知乎”。这个问答网站为何受到众人追捧?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时代,它又凭借什么占有一席之地?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注册了一个知乎账号,一探究竟……

从心灵受伤到李开复的时间安排

为了采写金种子企业,记者先后经历了填写个人资料,发送加入申请,获取邀请链接,点击注册,输入关注话题等一番“折腾”,最终顺利进入知乎,一探真容。

“小时候,因为我堂哥的一壶开水,让我失去了生育能力,落下终身残疾,我堂哥多年来一直在弥补,供我上大学,但我心里还是很恨他,我该原谅他吗?”记者在网页上看到,这个问题是知乎罗列出数十条问题中的一个,以下是这个问题的部分答案:

“因为小时候的一壶开水,今后的生活中,你可以在你任何失意的时刻,狠狠地想:都怪当年的那一壶水。你可以在你今后的生活中,都对罪魁祸首耿耿于怀,不原谅他。

要是我,我也不原谅。

这里,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资格教育你要宽容,要谅解,要放过他,没有人是你,没有人会了解你的感受。

可是,我想大家又会存有一些遗憾,因为你一直停留在原地,困住了自己。

虽然你没有办法选择过去经历的噩梦不可以发生,但是你可以尝试改变你看这段经历的态度,不为别人,只为自己过得好一点。

我也恨过一些人,也有无法释怀的从心底升腾出的想冷笑着看着对方痛苦挣扎的恶毒的愿望。这种恨,是超出我智力和能力范围的事情,我就先把这件事搁置起来,压箱子底儿。当我慢慢强大和生活慢慢地变好,这些压箱底儿的事,已经对我不重要了。

有的人,有些事,二三十年无法释怀,你忍着,也许30年后的第一天,你就忽然豁然开朗了。

希望你好啊,兄弟。”

这道问题共有30多位网友回答,其中,“胡主席的小背心”的答案最受欢迎,这个问题的答案获得185位网友的“赞”一种认同投票。

这是知乎带给记者的最初印象。

记者不惜浓墨重彩地描述这一段,或许是因为很久以来,我们很难在一个问答网站中见到如此温暖、亲切、理性与智慧的答案了。崇尚短小精悍、速食文化的百度知道、雅虎知识堂,与这里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这里,你可以向李开复这样的“大人物”提问,“你每天4点起床是怎么办到的?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随后便是李开复长达7条,2000余字的回复。

同样,你也可以提问非常专业的问题,比如“Siri 通过语音识别提供智能助手服务,这样一个产品的技术挑战在哪里”?甚至诸如“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人生到底有没有目的”这种只有在大学宿舍两个单身男学生,在夏日傍晚喝着啤酒仰望星空时才会聊到的问题,也会收到由律师、漫画家、世界500强企业HRD、大气学本科生等各行各业优秀人士的悉心回答。

发现更大的世界

“发现更大的世界”这是知乎官网首页上的注脚。

互联网的出现,已经使人类认识、改变,甚至重塑了世界,当我们生活在“有问题就谷歌,再不行就百度”的时代中时,知乎又能带给我们什么?

在挂着一面海盗旗的屋内,记者采访到了知乎CEO周源。

“海盗旗的含义是,大家都有一颗真实的好奇心,愿意去接受挑战,努力去改变现状。海盗旗和我们公司的氛围比较贴合。”他说。

或许是因为记者出身,周源对于信息的渴求和理解,更是有着不同于常人的体会。“我们每个人都掌握着其他人不知道的知识,我们又依赖于别人提供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来进行决策。这就需要一个很好的方式,将信息、知识、见解、经验分享出来,这样的一件事是很有价值的。

周源希望,知乎可以成为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让人聚集在一起,让他们可以彼此沟通,把有价值的信息链接起来,从个体知识变成群体知识。

这里就像是一个大千世界。这里的人们不同于传统的互联网,他们都要实名注册,虽然陌生,但是他们却比现实中更多了一份沉淀与善意。

“每一道问题都有人解答,少了平日里的起哄、浮躁、敷衍;这里的人,细心聆听问题、尽量解释周全,并且专业水准较高。”这是一位网友对知乎的评价。

当然,知乎上也确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知乎上有很多的牛人,他们每天都很忙,为什么要去回答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知乎上有非常多的人给出了各式各样的回答,周源最喜欢的一个是,“我不是专家,但是我记得约翰·杜尔(风险投资基金KPCB创始人)年轻时候说的一段话,‘我在我很年轻的时候,我拥有的知识都是我的导师教给我的,此生我无以回报,我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我的所学教授给其他人“。

仿冒、跟从、出路之争

实名注册,必须获得邀请码,融合社区交互式与问答,从任何角度看,知乎都像极了美国Quora网站。对外,知乎要与“宗师级”Quora一较高下,对内,知乎又面临着百度知道、雅虎知识堂等多种问答网站的竞争。最重要的是,知乎是否已经找到盈利模式?先确保自己存活下去?

对此,周源并不回避Quora,他说也正是因为Quora的诞生,让他惊诧、随后萌生做中国Quora的愿景。2010年11月,第一个知乎版本诞生,知乎开始了内测。两个月后,知乎正式上线,为了吸引知识丰富的人来知乎创造价值,知乎借鉴了Quora的运营策略,通过严格准入的邀请制和利用李开复等名人的传播造势。

这批早期用户包括了薛蛮子、徐小平、雷军等业内知名人士及互联网评论人、公司高管,还有小部分广告、法律、媒体、文化圈人士。

当然,知乎只是模仿Quora的国内诸多网站之一,其他类似的模仿者还有百度新知、米饭、烦题网等。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至少在今天,作为一个高质量的问答社区,Quora也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背后的逻辑、技术、运营门槛也颇为复杂。

不过,相较于国内传统问答网站对手,比如百度知道、雅虎知识堂,周源认为知乎更有优势。“中国的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垃圾信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和见解,都在每个人的脑子里没有被分享和挖掘出来。知乎培育的是能让知识不断地生产,经验能不断地被沉淀的一个社区。简单的问题可以在网上搜索,如果很专业的问题,互联网上不一定有。同时,在网上搜索永远面临一个问题,你不知道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周源说。

盈利模式这一道坎还未迈过,紧接着第二道坎又接踵而至。知乎选择了“更累”的管理模式。

当Quora正式发布一年后,注册用户已达到近40万,靠20多名员工维持开发和运营,其中内容运营人员不过一两名。同样是40万用户,知乎却需要额外付出5名内容运营者,对由40万用户制造的内容进行编辑和监管。在Quora上,用户可以同时对别人的提问和回答进行编辑修改或总结,但知乎只保留了对提问的共同编辑功能,用户只能对自己的回答做出修改。

知乎的内容运营团队,要负责内容监管、推送、整理和社区氛围维护,他们需要借助系统的帮助,将每个领域子话题的精华内容挑选出来,将热点问题通过“知乎每周精选”发到每位用户的邮箱里。此外还要惩罚发布垃圾信息、四处灌水的用户,帮助回答一下新成员的“冷清”问题等。为了提高效率,知乎成立了一个数十人的志愿者团队,他们是各个领域的专长。

其实,这些东西或许并不重要。周源最为关注的,还是改进算法、优化内容、个性推送并提高用户活跃度。比如说,尽量与新用户打招呼,让知乎页面变成一个动态简历,呈现个人的职业行业、擅长的话题、感兴趣的话题、话题排名等。

至于盈利,他确实没有想清楚。

(责任编辑:IT教学网)

更多

推荐网络创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