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定会成功的商业模式
文中接下来分析的几个案例,可能并不新鲜,不是全新的正在实践的商业模式,而是大家已经知道的,他们已经实现了或者正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今天,我们试着还原这些商业模式最初的模样,回过头来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互联网的翘楚,轻公司之携程
携程的众所周知已无需多言。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除了携程的“四君子”,真正让携程日后发扬光大的是携程的“商业计划书”,这份计划书不但让携程快速顺利的融到资,也给携程日后的上市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让我们来看看这份商业计划书的核心思想:通过低折扣的酒店及机票价格来吸引大量用户,再用风投的钱来补价差给酒店及航空公司(企业最初肯定拿不到好的折扣,但给用户的肯定是具有诱惑的价格),之后再用聚集的大量人气来跟商家谈判,赚取差价,以此盈利。据说这份“商业计划书”很打动风投的地方,正是对“花钱效果”的明晰阐述。打算写计划书给风投看的朋友,或许可以借鉴一二。
从互联网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网络世界一条不变“金科定律” :用钱来砸流量,再用流量来换钱。
除了携程用此做法,还有在它5年后诞生的京东,即便是在做到销售额破百亿的今天,京东仍在拼命换流量、攒人气,用投它的风投今日资本的话讲就是:我需要你跑得快点、再快点,要将第二名远远的甩在身后!
互联网,特别是电子商务,一开始不赚钱,或者持续不赚钱,一点也不稀奇,但是日后挣不了大钱,那才是稀奇的事。
光腾讯一家的电子商务,就早已轻松突破了数千亿交易额,未来电子商务讨论的已不是增长百分比的问题,而是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比的问题。不过这些“光鲜”的前景,只属于那些在电子商务各行各业领域里的大鳄们。风投们挥金如土的用心也正在于此。
说回携程,从最初轻公司的惹人瞩目,到如今变成一家“越来越重”的互联网公司,从自建酒店,到传统旅行社的频频收购,目的只有一个:线上线下资源的尽可能占领,不难看出携程要发展“个人渡假、商旅”全产业链的企图心,这条产业链里还未涉及到的,可能含有租车和航空业,不知道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目标呢?
闷声发大财之 “Light in the box”
这家英文名“Light in the box”,中文名为“兰亭集势”的B2C外贸电子商务公司,在中国甚至有点鲜为人知,可它赚钱的能力和速度真是一点也不谦虚和温和。
这个公司也是关注的公司之一,我会特别关注两种类型的公司:一种是分析了之后觉得可能干不长的公司;另一种是觉得会火的公司。
我有一个特别的兴趣爱好,热衷于花精力在各种商业模式的研究和分析上,那些觉得可能“会死”的公司,日后有的转型,有的已经不复存在,这其中包括马云投资的一家互联网公司,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一开始做分析时,就发现它有致命伤,如果不改,存活不会长,现如今,这家企业在干挺了一年后,已经转型,不过仍然没有转向正确的轨道,勉强在维持,陨落或许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个案例会另讲)。
当然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所以对于关注的公司,会时不时去看一看,有的问题企业解决了,有的问题企业还没有解决,在一些有问题的商业模式上,要么羁绊着企业向前发展,要么迫使企业转型、甚至泯灭。仔细看那些成功公司的商业模式,都是非常犀利、直刺核心的。如果说成功有什么捷径的话,好的商业模式算一条。
说回Light in the box,它是属于我觉得会火的公司,但速度和规模着实超出我的预期,不得不感叹,互联网的强大爆发力。
Light in the box做的是外贸B2C的业务,提供一个平台,卖中国生产的产品给外国的个人客户。外贸电子商务,前有敦煌网、阿里巴巴,做得都很成功,赚取的是企业佣金,在外贸B2C领域,Light in the box是尝鲜者,这个创新的模式带来的是销售额的惊人增长。诞生仅仅三年,目前的业绩已经赶上Vancle,每月销售额破亿,可是不要忘记了,Vancle的T最低只卖几十元,Light in the box 网站上的东西最低100美金起,估计陈年得大跺脚:这得多卖多少件T啊?咋没想到这个模式呢?!
相比Vancle的自建物流,自建仓库,Light in the box轻的更彻底,国际物流费用买家承担,Light in the box 自己做采购,自己来定价,有别于邀请商家来驻店,赚取成交佣金这个模式,Light in the box将产品品类和利润这两个核心要素牢牢掌控,而同样的数字,人民币到美金的华丽转变,也预示着企业所要完成目标的临近。Vancle的上市还要视再过一年后的情况,Light in the box的上市计划已经非常明确,或许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将会在纳斯达克看到一家崭新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