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ttt横空出世以API打造网站图谱接近了GGG

http://www.itjxue.com  2015-07-19 16:34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尽管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发明WWW之初,心中就有一个GGG(Giant Global Graph)的宏大梦想,但是直到Google网页图谱、尤其是Facebook的社交图谱、Twitter的兴趣图谱之后,人们才真正意识到图谱的网络效应魔力。

不过这仍然未及伯纳斯·李的预期,他理想中的GGG是一张数据的图谱、服务的图谱,而不仅仅是网页、人或兴趣。直到ifttt横空出世,欲以API打造横跨整个互联网的网站图谱,才终于接近了GGG这一终极目标。

ifttt之前的互联网

尽管伯纳斯·李发明了WWW,但他本人却不愿意使用WWW或是web这样的词汇,而是更愿意使用GGG或是graph。

WWW无疑是革命性的,但其最大的问题是,WWW这张大网中的节点是网页或者说文档,文档提供信息,WWW连接的所有文档将提供海量信息、和信息重用。但是在这个信息严重过量、互联网从信息的网向数据的网转型、从文档的网向服务的网转型的时代,WWW已不再重要,GGG才是王道。

比如,一位驴友为了安排旅游计划,需要费时费力地搜索机票、酒店、旅游景点、攻略等信息,但是这位驴友真正感兴趣的不是包含这些信息的网页/文档,而是这些信息、数据、服务本身。从一个用户的角度出发,其目的其实非常简单:找到最物美价廉的旅行计划并预定。

在以Google为翘楚的网页图谱时代,这些信息分散在各个网页里,而“人”必须手动做很多信息搜索、过滤、决策、执行的工作,才能最终基于这些信息完成任务。

ifttt之后的互联网ifttt的问世,最终实现了人们这一简单至极却又复杂无比的梦想。

如果说Google编织的是网页的网,那么ifttt编织的则是网站、应用或服务的网。ifttt能利用各网站或应用提供的API,将所有服务聚合起来,为用户提供自动的、个性化的服务。

ifttt示例

ifttt示例

ifttt里包括任务、触发器、反应器(动作)三个部分,结构为 if this then that ,或者说 if _ then _ 。用户所需的操作很简单,设定任务,再设定触发器即可;当条件满足时,任务将自动完成。

回到上面那个驴友的例子,如果有了ifttt或是ifttt山寨(前提是要有足够多的国内服务),他只需设定诸如“7月7日至7月9日北京至中国死海的最便宜旅行套餐,下单截至时间为7月6日12:00”,然后ifttt将自动为其完成任务。多么诱人的前景!

ifttt、GGG与网站图谱 ifttt的网站图谱,非常接近伯纳斯·李一直以来梦想的GGG,即互联网是数据和服务的Graph,能自动帮人完成任务。

但又不尽然,尽管功能非常相似,但ifttt与GGG的架构却有着很大不同。

ifttt的网站图谱,貌似天下大同但终归还是一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如今互联网业界对Facebook一家独大的担忧已经很重了,我们没理由再需要一个更为强大和恐怖的终极版Facebook。

而伯纳斯·李心中的GGG指的是整个互联网,绝非某一家或几家网站。

他所想的GGG的架构,是分散的、开源的,就像互联网本身那样。但是,这却与以公司为主导的商业运作有着天生的矛盾,公司都想的是架构、数据、服务为自己所有,因为那是利润机器。

如此看来,ifttt的诞生,意味着互联网的GGG之路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IT教学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