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互联网金融平台)

http://www.itjxue.com  2023-04-01 10:43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作用,影响人们的生活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在一定网络和技术条件下,用户可以享受到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为人们的金融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便捷性。

1997年至2005年,以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的诞生为主要标志。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主要体现为互联网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但是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业态。

2006年至2011年,以第三方支付的逐渐成长为主要标志。电子商务的崛起,使得大众网购的消费习惯形成,网上支付交易迅速扩大,支付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不仅局限于POS机刷卡消费、现金支付等,相关的金融基础设施也在逐渐完善。

2011年至2014年,以第三方支付机构纳入监管为起始。2013年,是业界公认的互联网金融元年。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互联网基金销售快速发展,P2P网络借贷平台迅速发展,众筹平台起步,互联网金融多元化发展。随着大学生借贷风云产生,国家开始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

2015年至今,互联网金融经过一段时间的蓬勃发展之后,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P2P网贷等业务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一些问题和风险隐患逐渐暴露出来,国家也颁布了相关条例,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

互联网金融在存进普惠金融发展,引导民间金融规范,满足社会大众的投融资需求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互联网金融可以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引导民间金融走向规范化,促进网络经济发展。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市场规模实现较快增长

近年来,国内汽车消费需求的日益旺盛,汽车行业供应链上各方的金融需求不断提升,互联网汽车金融市场规模逐年增大。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的市场规模为3566.3亿元,2019年,中国互联网+汽车金融市场规模约4438.4亿元左右。

互联网汽车金融发展空间巨大

当前,传统的汽车金融业务面临两大机遇:一是车市微增长成为新常态,新车销售利润越来越低,无论是车企还是经销商都开始将业务重心向后市场转移,二是汽车的消费群体日益年轻化,移动互联占比越来越重,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开拓市场,成为汽车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较于互联网汽车金融,传统车贷审批速度相对较慢、审核资料较为繁琐、首付较高。汽车金融专业具有专业服务,能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前瞻分析认为,未来银行、电商和汽车金融专业服务行业间公司融合发展是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前瞻预计到2025年,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将超过15000亿元。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大数据金融法律法规的特征

1、影响大,由于互联网加快了数据的传播,而金融大数据又属于个人核心隐私材料。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下,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还有待配套。互联网金融单位的违约成本较低,容易引发多种金融风险问题,造成群体性事件。

2、数量多,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是获取的个人的金融行为数据,而这是属于个人数据中非常高频使用的部分。国内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获取的互金大数据已经达到数百PB,而且还在不断高速增长中。

3、速度快,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信息由系统处理,操作流程完全标准化,业务处理速度更快。在用户画像和信用数据库等金融大数据的支持下,经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引入风险分析和资信调查模型,一笔业务从申请到完成只需要几秒钟。

4、覆盖广,根据最新的相关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人口渗透率已经高达50%,互联网金融已经覆盖我们身边的很多人。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使得用户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在互联网上寻找符合自己需要的金融资源,而金融服务提供者可以更直接、更精确地提供金融服务。

5、价值高,金融数据是用户个人数据的核心数据和高频数据,用户无时不刻在进行着购物、交通、餐饮、住宿、租赁等金融活动,通过大数据平台对用户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行动位置、消费特征、品牌倾向等维度实时勾勒出用户的真实画像,从而深入介入和了解用户的生活。因此,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具备极高的价值。只要拥有更大规模、更全维度、更多用户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就能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中取得优势地位。

6、安全弱,近年来,依赖于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增长,但总体来说仍然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从全国范围来看,至今还没有统一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方面的标准,也缺乏统一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系统,更不存在全国范围的互联网金融信息共享机制,这使得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信息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而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的速度快的特性导致整个系统行走在不稳定和不安全的钢索上。

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意义

问题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有研究意义吗 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思考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公司不断对提供的服务进行创新,不仅推出了具有支付功能的支付宝、财富通等服务,还推出了与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具有类似功能的余额宝、小金库等业务,互联网金融公司借助其在互联网服务领域的技术优势,不断的推出与商业银行业务类似的服务,这些服务的推出抢夺了商业银行现有的客户,对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势,并有助于商业银行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提升商业银行的业务能力,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1.互联网金融模式

就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言,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第一种,是最早出现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和腾讯旗下的财富通为代表;第二种是近几年出现的众筹模式。该模式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但随着众筹模式的不断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传统服务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三种,个人对个人(P2P)的网络信贷模式,这种模式使得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直接面向资金的所有者进行,不仅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产生了影响,对存款业务也有一定的影响;第四种为大数据金融模式,该种模式以阿里小贷为代表,大数据金融模式充分的使用与大数据相关的技术,开发具有较强市场针对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2.互联网金融特点

由于互联网金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而由于互联网的独特性,也使得互联网金融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尤以大众性和高效性为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主要特点。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直面客户,并且由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提供企业使用大数据和智能Agent技术,能够快速的对客户的需求作出反馈,不仅能够同时处理大量客户的业务请求,并且能够使客户养成特定的使用习惯,使得互联网金融集大众性和高效性为一身,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3.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原因

互联网金融在最初的发展中,仅仅是传统商业银行线下业务在互联网上的扩展以及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出的担保支付服务,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对金融服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缺乏深入的认识,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正是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了互联网金融,并且,相应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一经推出就受到用户追捧,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

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形成挑战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主要有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新基金销售模式和P2P信贷服务,尤其是余额宝模式不仅具有传统存款的特点,并且具有比银行存款更高的利息和更好的流动性,获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直接降低了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竞争力,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否具有充足的存款是开展其他业务活动的基础,余额宝和P2P信贷服务的出现,不仅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产生了影响,并且因为存款受到影响,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和其他业务活动的开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产生的影响主要来自P2P贷款和众筹模式。P2P贷款和众筹模式的出现,为潜在的贷款需求企业和个人在融资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与商业银行复杂的贷款手续不同的是,使用P2P贷款和众筹的方式进行贷款不仅手续简单,而且贷款的流程也......

问题二:研究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有什么意义 关于意义,主要有五个方面:

问题三: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项目建立的背景和意义 10分 2013年货币市场的利率也达到6%甚至更高,这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套利空间,因此催生了余额宝的诞生。由于传统金融行业的各种弊端,近两年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

仅从支付市场来看,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数据显示,2010-2013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2013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3729.8亿元。支付宝、中国银联和财付通分列前三位,交易规模市场份额分别为67.6%、8.3%和7.3%。

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互联网阵营和金融阵营针锋相对。

2、互联网在位巨头和新玩家并驾齐驱。

3、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有望“由轻转重”。

4、大型产业实体借助互联网加速金融化。

5、并购有望成为获取跨界能力的加速器。

问题四:研究P2P模式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0分 互联网金融有份很多不同的类型,像最近兴起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比以往要高得多。虽说短暂期间是取代不了银行等行业,相信假以时日会有不一样的风采。据说是资金均由第三方托管,平台无触碰资金,资金流向自己把控,风险看的到。

问题五:以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 论文选题,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简述一个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金融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冲击。面对这一新变化、新挑战,金融机构应该如何看待与应对?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表现形式及最新发展出发,分析其对传统金融业发展方向、结构转变及战略创新选择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字:互联网金融

传统金融影响

随着我国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进程的加快,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兴起,对传统金融部门、金融市场效率、金融交易结构,甚至整体金融架构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促进了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机构的相互竞争,涌入的搅局者”不断增多,尤其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及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抢食包括信贷、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证券保险等在内的金融业务,给传统金融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冲击,面对这一新变化、新挑战,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应对?本文拟对此作粗浅的探讨。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目前,有关互联网金融内涵的表述有多种,界定尚不统一。在此,笔者初步归纳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介入传统金融业务过程的一种混合金融。从广义金融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从狭义的金融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是涉及货币的信用化流通支付的相关层面,也就是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当前互联网金融格局由传统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组成。

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传统金融业务的网上银行创新以及电商化技术创新等。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主要由凭借商业性互联网技术进行资金运作的电商企业、人人贷(P2P)模式的网络借贷平台、众筹模式的网络投资平台、理财类的手机理财APP 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组成,是以互联网体系与思维去打造类金融业务,运用互联网的特性去完成金融的渠道、借贷、信息、销售、客户管理等工作。传统金融人有一种看法认为,传统银行早已采用了数据化、互联网技术电子银行管理体系,所以银行也就是互联网金融。但实际上,笔者认为,由银行操控的电子网络或利用的互联网应称为金融互联网。

在此,本文侧重探讨非金融机构组成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和表现形式

第一种模式是银行网银,

当前商业银行借助互联网渠道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服务,互联网在其中发挥渠道作用。第二种模式运用电商的平台,依据大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而得到信用支持,以交易参数为基点的综合交易模式。

第三种模式是P2P 模式,这种模式提供了中介服务,把资金出借方与需求方2 结合在一起。平台的模式各有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类:

一是担保机构担保交易模式,此类平台作为中介,不吸储、不放贷,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由合作的小贷公司和担保机构提供双重担保。如人人贷,此类平台的交易模式多为1 对多”,即一笔借款需求由多个投资人投资。二是P2P 平台下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的宜信模式。可以称之为“多对多”模式,该模式通过互联网撮合投资人和借款人之间的借贷关系,实现个人对个人贷款。

第四模式通过交互式营销,充分借助互联网手段,把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紧密结合,使金融业实现由“产品中心主义”向“客户中心主义”的转变,共建开放共享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第五种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货币基金模式,以支付宝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为代表,用户能随时把自己支付宝中的钱支付到余额宝中,不但免转账手续费,还可以获得收益。

三、互联网金融影响下传统金融发展方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随着互联网等通讯技术的发展及其与金融业的融合,“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

问题六:国内外关于研究互联网金融有哪些好的学者或论文推荐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

问题七:互联网金融对电子商务的作用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金融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的业务模式已不能适应需要。银行业为了在未来的网络经济环境中求得生存并取得竞争优势,它们努力在信息技术上投入巨资并极力推出自己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网上银行的发展给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要求银行对内部管理和运营机制进行战略性的调整。服务方式的变革给客户带来了便利,同时,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定制的客户化服务。从前以银行为中心的服务供给制正转变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需求制,这是银行经营理念的根本性变革。银行网上支付能力的提高也必将推动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问题八: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有什么区别? 谢邀!请大牛拍砖!

直接融资,说白了就是缺钱的人直接跟有钱的人借钱,股票是最典型的直接融资方式,你买了股票相当于就是借钱给了企业,然后他每年给你分红,债券也是,你买了一个企业的债券,他每年支付你利息。间接融资就是有钱的人或者企业不直接借钱给缺钱的人,而是通过中介机构进行,中介机构是谁呢?最典型就是银行,我们大量的人把钱存到银行,银行统一对资金进行调度和安排,发放给缺钱的人或者企业。我们获得了存款时候银行给予的利息,而银行获得了放贷款时候,企业给予的利息,两者差额就是银行的盈利。(信用货币的流转有两个特征的,一是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二是这个分离的过程是有报酬的,一般体现为利息或者股息。)

而互联网只不过是把人类底层的结构再往上重新实现了一遍而已。所以说最基本的金融交易也是有放在网上的潜能的,无非是现在大家的操作习惯允不允许这件事产生而已。(这里说下余额宝,它只不过是对接了一个货币基金,使交易本身更加便捷了,并不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金融创新)

国内最早提出互联网金融概念的谢平教授,曾经提出过区别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方式,即“互联网金融模式”,可能代表了大多数人对这个模式的理解。他的定义是: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他把互联网金融作为第三种融资方式来看待的,当然你也可以把任何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了这个融通的行为都看做互联网金融。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提高自身的效率的行为,都可以定义为互联网金融。

其中最关键我认为是要明白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意义是实现去中介化,即所说的金融脱媒。 希望能够利用互联网会让信息不断的透明化,让中介失去依靠信息不对称所掌握的信息优势,让社会的各种参与主体更加的扁平化,也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由于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金融中介机构的专业化优势让大量金融机构的职能不断的分化甚至消失。

【互联网金融or金融互联网?】业内有种观点认为:互联网企业,介入了金融领域,才是互联网金融。金融企业使用互联网手段,则不是互联网金融,而是金融互联网。我认为这样生生把他们俩割裂对立开来似乎不太可取,用金融的思维做互联网,或者用互联网的思维做金融,无非争论的是谁服务谁的问题。

而我所认同的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把原来线下的金融产品放到网上去贩卖,更多的是用互联网的“精神”来做传统金融行业做的事,而传统的互联网精神是什么?是开放,是平等,是协作,是分享,是去中心化,是客户体验至上!!从短期来看,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核心点还是金融属性,互联网还只是工具而已,大体遵守的还是金融规则。你看在国外最具有互联网金融属性的P2P在中国却因为没有有效的风控被做成金融互联网模式,p2p公司直接介入交易,成为交易的一方,使得本来应该是金融脱媒的互联网金融,成为了还是无法脱媒,需要他自身信用附加的模式,本质上成担保公司,部分的P2P,甚至成为了银行,利用构建资金池,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没有牌照的银行,这种变形,其实是已经典型的背离了互联网金融应该有的模式了。他们的本质其实就是金融机构。这儿就不举例了。

相关文章链接如下,大家有兴趣可以读一读:)

问题九:互联网金融是什么意思,包括哪些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在此种模式下,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能够通过网络直接对接,交易成本大大减少。

对于这样一个新兴概念的出现,大多数人是激动的、狂喜的,以至于把任何带点互联网和金融表象的事物都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金融的讨论很多,却很少有人站出来将其做一个系统的分类。虽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平在其2012年8月主笔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中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三个核心部分进行详细分析,但也仅主要分析了手机银行和p2p融资模式。最近业内也有人将众筹、比特币、余额宝等都作为互联网金融单独的模式,并有不同的分类说明。但随着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不断创新,以及社会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不断加深,目前社会上的一些定义及模式分类还是难以全面覆盖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态。

为了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做一个清晰的界定,软交所互联网金融实验室从2012年开始,通过持续对互联网金融领域企业进行调研走访,深度解析互联网金融相关资讯,并对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现象进行认真研究,最终系统梳理出了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六大互联网金融模式,并由罗明雄于2013年4月21日举办的“清华金融周互联网金融论坛”上首次提出。

基于最近互联网金融火爆现象,为了更好的将软交所互联网金融实验室研究成果与业界进行交流探讨,便将基于互联网金融并有一定商业模式下的现象分为六大模式,并逐一进行简要解析,以飨大家。

1、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 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从发展路径与用户积累途径来看,目前市场上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运营模式可以归为两大类:

一类是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是指第三方支付平 *** 全独立于电子商务网站,不负有担保功能,仅仅为用户提供支付产品和支付系统解决方案,以快钱、易宝支付、汇付天下、拉卡拉等为典型代表。以易宝支付为例,其最初凭借网关模式立足,针对行业做垂直支付,而后以传统行业的信息化转型为契机,凭借自身对具体行业的深刻理解,量身定制全程电子支付解决方案。

另一类是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依托于自有b2c、c2c电子商务网站提供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货款暂由平台托管并由平台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在此类支付模式中,买方在电商网站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待买方检验物品后进行确认后,就可以通知平台付款给卖家,这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再将款项转至卖方账户。

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要有交易手续费、行业用户资金信贷利息及服务费收入和沉淀资金利息等收入来源。

比较而言,独立第三方支付立身于b(企业)端,担保模式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则立身于c(个人消费者)端,前者通过服务于企业客户间接覆盖客户的用户群,后者则凭借用户资源的优势渗入行业。

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不可避免的给银行在结算费率及相应的电子货币/虚拟货币领域......

问题十:了解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论文怎么写 【摘要】自从Internet出现以后,它就引起了以科技为先驱的网络经济革命,随着网上货币、网络银行和网上清算等新的金融理念的出现,逐渐就形成了互联网金融的时代,如何在这种新经济形势下发展互联网金融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就是阐述当前形势下互联网金融的状况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互联网金融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 现状 发展趋势 研究

一、引言

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网络银行业务正在接受着来自全球银行业的严峻挑战。但与此同时,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必须要积极有效地应对全球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挑战,建立新的互联网金融战略,互联网金融自产生之日起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了解、分析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现状,就是保障我国保持金融业竞争力的重要方法。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大的变化,它不仅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改进,而且在金融行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观念上面都很大的改变。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信息化和虚拟化。在互联网金融中进行生产和流通的是信息(包括货币、价格、中介服务等),这种现象它就决定了市场的信息化和虚拟化。

2.高效性与经济性。相对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的网络技术更加先进,处理相关的金融业务也更加快捷,它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并且已经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丰富、更方便的服务,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3.一体化。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金融网络化的过程当中,客观上存在着系统管理客户所有财务金融信息的需求。

(二)互联网金融的意义

互联网金融对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金融服务更全面直接广泛,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客户对原有的传统金融分支机构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则是网络交易。而网络交易无须面对面进行交易,这样不仅提高了银行的服务质量,还提高了客户的金融交易需求。

2.互联网金融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机构无需构建庞大的办公场所,雇佣众多的营业员工,在各地开设分支机构,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

3.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全球化服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高科技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互联网金融服务突破了语言和地域方面的限制,使得网上银行的跨国服务更加容易,同时也会接触越来越多的客户,实现规模化经济。

三、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现状

(一)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取得的成绩

我国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金融电子化的进程,这就为互联网金融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互联网金融所需要的基本技术及运营框架。目前,企业网上银行功能非常丰富,还有质押贷款业务等等。网络银行最近几年,主要是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首的,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大的奖项。

(二)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金融网络化已经初具成效,但是通过互联网金融所进行的交易量所占比重还相当小,表现在客户范围小,交易额小,风险性大等缺点。主要体现在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环境尚未完全建立、金融业缺乏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意识、金融认证体系尚未完善和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有待配套。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对传统金融业造成冲......

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本书分为三篇,共十二章。

第一篇为互联网金融概述,主要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特点、概况等进行阐述;第二篇为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逐一分析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第三篇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思考,包括相关风险分析、金融监管以及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环境分析。

《互联网金融》目录

前 言 VIII

第一篇 互联网金融概述

第一章 · 互联网金融概况 3

1.1 互联网金融概述 3

1.1.1 互联网金融定义 3

1.1.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5

1.1.3 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概述 7

1.1.4 互联网货币代表——比特币 10

1.2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15

1.2.1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15

1.2.2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17

第二章 · 金融业的发展与变革 24

2.1 金融业的基本概述 24

2.1.1 金融的含义 24

2.1.2 金融业的定义 24

2.2 传统金融业的发展 25

2.2.1 商业银行的产生 25

2.2.2 商业银行的职能 25

2.3 现代金融业的兴起 26

2.3.1 金融机构变革 26

2.3.2 现代金融业的定位 31

2.3.3 现代金融业战略地位极大提升 32

2.4 金融创新与金融业变革 33

2.4.1 金融创新的含义 33

2.4.2 金融创新的动因 33

2.4.3 金融创新的发展阶段 35

2.4.4 金融创新对金融业的影响 37

2.5 我国金融体系现状与未来 40

2.5.1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 40

2.5.2 我国目前金融体系结构 45

2.5.3 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问题 49

2.5.4 我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50

第三章 · 互联网发展引发的金融变革 52

3.1 互联网发展状况 52

3.1.1 互联网定义 52

3.1.2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52

3.2 互联网引发的社会变革 54

3.2.1 互联网引发的生活变革 55

3.2.2 互联网引发的商业变革 58

3.3 互联网引发的金融业变革 60

第二篇 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

第四章 · 第三方支付 65

4.1 第三方支付概况 65

4.1.1 第三方支付定义 65

4.1.2 第三方支付业务流程 65

4.1.3 第三方支付的价值 67

4.1.4 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 68

4.1.5 第三方支付行业规模 70

4.2 第三方支付运营模式 72

4.2.1 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 73

4.2.2 有交易平台的担保支付模式 79

4.2.3 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 85

4.3 第三方支付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86

4.3.1 促进金融行业服务变革 87

4.3.2 蚕食银行中间业务 88

4.3.3 开创新的融资方式 89

4.4 第三方支付风险分析 92

4.4.1 操作风险 92

4.4.2 法律风险 93

4.5 第三方支付风险防范建议 95

4.5.1 开展第三方支付平台评级工作 95

4.5.2 推进立法,加强监管 96

4.5.3 将第三方支付平台纳入反洗钱监控范围 96

4.5.4 依靠高科技手段加强信息系统安全 96

4.5.5 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管理 97

4.6 发展趋势 98

4.6.1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98

4.6.2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98

4.6.3 支付方式不断创新 99

4.6.4 业务模式多元化 99

第五章 · P2P 网贷 100

5.1 P2P 网贷概况 100

5.1.1 P2P 网贷定义 100

5.1.2 P2P 网贷交易流程 100

5.1.3 P2P 网贷国外发展概况 101

5.1.4 P2P 网贷国内发展概况 104

5.2 P2P 网贷模式分析 110

5.2.1 纯平台模式和债权转让模式 110

5.2.2 纯线上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 113

5.2.3 无担保模式和有担保模式 119

5.3 P2P 网贷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125

5.3.1 规范民间借贷、抑制高利贷 125

5.3.2 促进直接融资发展 126

5.3.3 加速“影子银行”市场化 127

5.3.4 推动征信系统建设 128

5.3.5 创新金融业风控手段 129

5.3.6 促进金融监理念改革和监管方式创新 129

5.4 P2P 网贷风险分析 130

5.4.1 操作风险 130

5.4.2 流动性风险 131

5.4.3 法律风险 133

5.4.4 信用风险 134

5.5 P2P 网贷风险防范建议 135

5.5.1 设立准入门槛,加强政府监管 136

5.5.2 第三方资金托管,清结算分离 136

5.5.3 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137

5.5.4 明确法律性质,确定监管主体 137

5.6 P2P 网贷发展趋势 138

第六章 · 大数据金融 141

6.1 大数据金融概况 141

6.1.1 大数据金融定义 141

6.1.2 大数据定义 141

6.1.3 大数据与金融的结合 146

6.1.4 大数据金融的优势 148

6.2 大数据金融运营模式分析 150

6.2.1 平台模式 150

6.2.2 供应链金融模式 156

6.3 大数据金融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162

6.3.1 数据成为衡量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163

6.3.2 冲击金融业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 164

6.3.3 创新产品和模式,辅助金融决策 166

6.3.4 大数据金融同传统金融业态结合 167

6.4 大数据金融风险分析 167

6.4.1 技术风险 167

6.4.2 操作性风险 168

6.4.3 法律风险 171

6.5 大数据金融风险防范建议 172

6.5.1 加快立法进程,加强行业自律 172

6.5.2 实现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隐私应用之间的平衡 173

6.5.3 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分工专业化 173

6.5.4 强化数据挖掘 174

6.6 大数据金融发展趋势 174

6.6.1 电商金融化,实现信息流和金融流的融合 175

6.6.2 金融机构积极搭建数据平台,强化用户体验 176

6.6.3 大数据金融实现大数据产业链分工 177

第七章 · 众筹 179

7.1 众筹简介 179

7.1.1 众筹定义 179

7.1.2 众筹分类 179

7.1.3 众筹活动参与者 180

7.1.4 众筹活动运作流程 180

7.1.5 众筹模式的优势 183

7.2 众筹平台运营模式分析 185

7.2.1 奖励制众筹 186

7.2.2 募捐制众筹 189

7.2.3 股权制众筹 193

7.2.4 借贷制众筹 204

7.3 众筹平台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206

7.4 众筹平台风险分析 209

7.4.1 法律风险 209

7.4.2 信用风险 212

7.5 众筹模式风险防范建议 214

7.5.1 法律制度的与时俱进 215

7.5.2 建立健全我国的信用体制 216

7.5.3 实际操作中的风险规避方法 217

7.6 众筹平台发展趋势 219

7.6.1 众筹模式发展趋势预测 219

7.6.2 中国众筹的未来 222

第八章 · 信息化金融机构 224

8.1 信息化金融机构概况 224

8.1.1 信息化金融机构定义 224

8.1.2 金融机构信息化历程 224

8.1.3 信息化金融机构的特点 225

8.2 信息化金融机构运营模式分析 227

8.2.1 传统业务的电子化模式 227

8.2.2 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229

8.2.3 金融电商模式 233

8.3 信息化金融机构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238

8.3.1 信息化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升到战略层面 238

8.3.2 金融服务竞争战场转移 240

8.3.3 中小金融机构“逆袭”的机会 242

8.3.4 混业经营趋势明显 243

8.4 信息化金融机构风险分析 244

8.4.1 信息化金融机构风险特点 244

8.4.2 系统性风险 245

8.4.3 法律风险 245

8.4.4 操作风险 246

8.5 信息化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建议 248

8.6 信息化金融机构发展趋势 249

8.6.1 服务机构虚拟化 249

8.6.2 服务对象平民化 250

8.6.3 金融机构平台化 252

8.6.4 金融服务个性化 253

第九章 互联网金融门户 255

9.1 互联网金融门户概况 255

9.1.1 互联网金融门户定义 255

9.1.2 互联网金融门户类别 255

9.1.3 互联网金融门户特点 256

9.1.4 互联网金融门户历史沿革 258

9.2 互联网金融门户运营模式分析 260

9.2.1 概述 260

9.2.2 P2P 网贷类门户 261

9.2.3 信贷类门户 265

9.2.4 保险类门户 268

9.2.5 理财类门户 271

9.2.6 综合类门户 273

9.3 互联网金融门户对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277

9.3.1 降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 277

9.3.2 改变用户选择金融产品的方式 278

9.3.3 形成对上游金融机构的反纵向控制 278

9.4 互联网金融门户风险分析及风控措施 279

9.4.1 互联网金融门户面临的风险 279

9.4.2 互联网金融门户的风控措施 282

9.5 互联网金融门户发展趋势 283

第三篇 互联网金融发展思考

第十章 ·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 289

10.1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 289

10.1.1 系统性风险 290

10.1.2 流动性风险 293

10.1.3 信用风险 296

10.1.4 技术性风险 296

10.1.5 操作性风险 299

10.1.6 市场风险 302

10.1.7 国别风险 303

10.1.8 法律风险 305

10.1.9 声誉风险 306

10.2 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常用方法 306

10.2.1 系统性风险控制方法 308

10.2.2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类别及分析 313

10.2.3 其他风险管理常用技术方法 317

第十一章 · 互联网金融监管探索 322

11.1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322

11.1.1 金融监管理论基础及发展演进 322

11.1.2 金融监管模式分析及主要内容 327

11.1.3 金融监管体制及监管主要方法 332

11.2 世界互联网金融监管探索 335

11.2.1 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336

11.2.2 欧洲互联网金融监管 338

11.2.3 英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339

11.2.4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340

11.3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探索 343

11.3.1 系统性风险监管 343

11.3.2 流动性风险监管 344

11.3.3 信用风险监管 347

11.3.4 技术性风险监管 349

11.3.5 操作性风险监管 351

11.3.6 声誉风险监管 351

11.3.7 国别风险监管 352

第十二章 · 国内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环境分析 354

12.1 法律环境现状 354

12.1.1 六大模式发展进程不一,存在大量法律空白 354

12.1.2 现有法律位阶较低,效力覆盖范围有限 355

12.1.3 部分法律僵硬滞后,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356

12.2 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建议 356

12.2.1 尽快确定监管主体,加强流程监控 357

12.2.2 探索实施行业准入制度,完善退出机制 357

12.2.3 逐步填补法律空白,改革落后规则 358

12.3 行业公共体系环境现状及发展建议 358

12.3.1 征信体系现状及发展建议 358

12.3.2 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情况及相关建议 363

12.4 产业政策环境与建议 365

12.4.1 产业政策环境 365

12.4.2 产业政策建议 365

附录一 《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清单 371

附录二 已获牌照第三方支付企业清单 377

附录三 部分 P2P 网络借贷企业清单 386

附录四 部分众筹平台清单 390

附录五 部分互联网金融门户类企业清单 392

附录六 部分政府领导及企事业人士对互联网金融的观点摘录 393

参考文献 397

(责任编辑:IT教学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