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Mo解决寂寞的大生意:后进者的陌生人社交(2)

http://www.itjxue.com  2015-08-02 11:51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商业设想

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看,似乎这门解决“寂寞”的生意,自有其在手机上生存的道理。但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是否真如它们所描绘的那么美好?究竟是Solomo在中国催生出的泡沫,抑或凭借Solomo概念,真能突破以往在PC互联网上陌生人交友的局限性,从而诞生出下一个巨头?至少在目前看来,所有的这些公司,还没有一家有勇气说得清自己未来的商业模式在哪里,而目前积累下来的用户数量也微不足道,在实践上不具备赚钱的可能性。

“在你的周围究竟是熟人多还是陌生人多?” 12月初的一天,在中关村南路的某个创业孵化园的办公室里,面对记者如上质疑,吕昭这样反问记者。

“当然是陌生人多。”

“没错,所以只要结识陌生朋友的需求和功能够得到展现,我们的产品就有市场。”吕昭用自信的口吻说。

或许Skout和WhosHere在国外的异常火爆,已经为Solomo的中国式演绎能否成功,提供了注脚。中国的创业者们并不太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上述两者的用户数目前都已经达到了数以百万计。“最终如果达到了一定量的用户之后,就不缺商业模式。”吕昭说,在PC互联网上探索了数十年而得出的新商业逻辑,似乎在这里也一样行得通。为此,他打了一个比方:一个小区如果只有一个单元,不可能有超市,如果只有三栋楼,不可能有幼儿园,但如果有一百栋楼,以上条件肯定都具备。而由于闪聚的产品是以“事情”为导向,对于周边的商家而言,营造特定的“消费需求”是明确而具体的。比如,一个用户想约人去KTV唱歌,周边所有的KTV 都有可能为这个约会而买单的。

针对商务人群的社交应用,熊尚文则设想了一种商业上的可能性:当“在这儿”掌握了大量高端商务人士的信息之后,就可以做到有针对性的向他们推送广告。当然,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名片增值服务来收费,或者探索针对某些商务活动做定制的社交客户端软件。因此,熊尚文希望未来两三年,将“在这儿”打造成商务人士的专用通讯录,因为他们大多数商务朋友都是通过这款应用而发现的,因此人们已经离不开这里。“我们确实没办法和腾讯竞争,但作为一个商务人脉发现的入口,所有人的联系方式都在我们的平台上,我们就会变成了离不开的应用。”熊尚文这样描绘到。

显然,携“用户关系”以令“诸商家”,成为这一类产品敲开盈利之门的普遍思路,在这方面,Facebook毕竟已经提供了非常好的范本。但前提是:一款针对陌生人交友而设计的软件,是否具备如此大的用户良性互动关系? 这是否意味着,它们要走当年QQ走过的老路,将原本的弱关系,逐渐经营成强关系,从而不得不与腾讯、移动、盛大直面竞争?

的确,粘性不足,已经成为这一类产品普遍性的问题。街旁、切客等第一代标榜SOLOMO属性的应用,目前都面临着增长后劲不足的问题,原因就在于社区化不够,最终演变成一个用户用来“炫耀足迹”或者“获得优惠折扣”的产品。“我们每天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都在问自己同样的问题,当用户给予共同的爱好产生闪聚行为之后,彼此之间究竟有没有社区化?” 吕昭说。

而如何形成社区化,吕昭认为未来的移动交友产品应当像一个“即封闭又开放的玻璃客厅”。一个是封闭概念,让用户感觉到是自己的家,自己创造内容,自己装修;另一个是开放性,要把它当成是玻璃客厅,让所有的人都能看见,参与分享。”因此,应当实现与其他平台之间的互通互融,比如开放API,调取微博、博客、人人网账号等信息,让用户全方位的展示自己,也是为了消除陌生人交友的壁垒;此外,吕昭认为应当建立一个“类淘宝”的评价体系,让之前与这位用户有过“闪聚”行为的人们来评价对此人的印象。

不过,也有不同的看法,雷晓亮就对此表示,自己并不是太关心用户粘性的问题。在应用非常多元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切换应用的成本非常低,所以粘性本身就很低,大多数应用都是为了让用户打发碎片化的时间,除去像微博、电子商务这种刚粘性的产品。所以,他认为,未来在手机上的针对陌生人的移动社交产品,很难有谁会独自垄断用户。“我们期望的也不是获得用户的大量时间,手机上应用是多样化的,各种各样的需求都存在。”他说。即使如此,他认为这个市场依然足够大,足以支撑起很多家同样类型的公司活得很好。

(责任编辑:IT教学网)

更多

推荐网络创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