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答的交友网站friend.ly激发用户参与的热情(5)
OkCupid的问题也更有针对性:关于爱情、家庭和生活。
不过OkCupid没有利用facebook这类社会化平台,须由用户主动注册。这就决定了它很难获得friend.ly式的增长,不过用户基础更加稳定和坚实,可着眼于持续的发展。
投票类产品
就问题形式而言,friend.ly的选择式问答在某种程度上看上去很像投票。这是由于两者在部分话题上有交集。不过两者仍然有所不同:
投票的话题更广泛,且往往带有倾向性
我们可以就任何问题和事物发起投票,这就不能保证每个投票都能表达自我。它很容易将问题与个人脱离而附着于某些与个人无关的事物上,并且它通常需要做出某种观念上的思考和判断。
投票是一种集体的而非个人的表达
虽然friend.ly的选择式问答也要求用户做出一个判断,但那是属于个人的,它并不呈现出、也不关心集体选择的结果,它确保每一个回答的人都是主角。而投票则是集体态度的表达,人们在投票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人的影响(群体压力),同时又要作为众多分母中的一分子在投票结果中显示出来,失去了独立性和个人色彩。
问答类产品
如前所述,friend.ly是一个拥有“似是而非的问答”产品的交友平台,并非真正的社会化问答网站。其中问答的使命在于展示自我和结交新朋友,而不是用户间的互帮互助。
想象一下friend.ly成为一个社会化问答网站会是什么样子吧:
A:我刚到杭州,有什么小吃推荐吗?
B:当然是小笼包啦!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了……
也许用户B没去过杭州,那他就不会回答这个问题。也许他喜欢吃粤菜,但是他也不会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说出来。
真心话大冒险
从产品本质上来说,与friend.ly中的问答最接近的要数“真心话大冒险”这个应用了。
二者都是基于问答的个人展示,但信息传播方向有所不同:
“真心话大冒险”由于信息和交互方式都较私密,因此只能在好友圈中传播,无法到达圈子外的陌生人;而friend.ly的问答属于公开性的,不仅在好友圈中传播,同时也有公开的传播平台(public stream),网站鼓励并引导用户通过这种传播方式结交新朋友。
从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friend.ly的问答模式与“真心话大冒险”应该有一定的相似性:
前期都会经历井喷式的增长,大量用户涌入;大约半年之后,用户失去新鲜感大量流失,沉淀下来的内容和用户较少。
由于它们都只允许用户有限地参与,且需要大量的运营力量,难以成为可借助群体智慧自然成长的产品。
不过friend.ly的问答只是网站的一种功能,将用户逐步引导到陌生人交友的方向上,问答仍然可在“为双方制造话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满足何种需求
就friend.ly而言,其旨在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是:
展示自我,了解他人,结识新朋友
问答模式则是满足这个需求的主要环节之一:
通过回答问题,展示自我,并宣传friend.ly;
通过好友的回答,更多地了解他们;
通过其他人的回答,找到感兴趣的陌生人,并与之互动,建立联系
风险
friend.ly近期的发展是令人鼓舞的,不过它仍然存在许多风险和需要克服的困难
模式单一,难以沉淀用户和内容
网站的题库十分有限(目前是220个左右),即使每天更新部分问题,单一的模式也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用户不会一直停留在一个无事可做的网站,在厌倦感以同样的速度大规模传播之前,friend.ly需要找到新的模式,让用户和内容持续地沉淀下来。
进入门槛低,流失门槛也低
使用facebook账户的好处不言而喻,不但能得到大量用户数据,还能极大地降低用户的进入门槛。但极低的进入门槛,意味着看热闹的用户绝不在少数。就我的初步观察,很多用户回答问题的数量都不多,而且连续登录的积极性也不高,用户粘性较低。
由于用户在进入时不需要付出或承诺什么,因此离开时也没有太多留恋。
网站迭代速度的挑战
friend.ly目前的网站功能还不完善,或许他们也没有预料到这种井喷式的用户增长,许多功能可能还在项目的排期之中。如果网站不使网站的迭代速度赶上用户的增长或流失速度,那么很可能许多目标用户在那些满足其需求——比如和陌生人交流并建立关系——的功能推出前就已经厌倦并离开了。
作者:远
文章来源:http://blog.163.com/wotan001@126/ 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