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之争:“免费+增值”天下无敌?(3)

http://www.itjxue.com  2015-07-19 16:38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无法根除的3Q矛盾?

腾讯、360的市场地位已经确立,这种优势可以说是垄断的条件之一,但是,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规模,并不等于垄断行为。只有它们滥用这种地位,损害用户或消费者的利益,才能构成垄断行为。

市场不是一个纯粹、完美的世界,企业肯定要追求商业利益。那些原本领先的巨头,一旦面临市场份额被蚕食,很容易突破商业伦理,甚至不惜违反法律,依靠商业手段打击对手,从而形成垄断。

那么,如何才能消除这种垄断行为,甚至做到预防呢?

刘兴亮说他看不到任何解决的办法。“指望马化腾、周鸿祎自律吗?靠不住。他们难道不知道企业行为伤害了用户吗?他们当然知道。”他说,现在只能由市场缓慢地自我修复。

丝毫不作恶的企业确实不存在,号称不作恶的谷歌早有许多恶行。

法律和行政力量可能是民众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刘兴亮说自己过去十分排斥行政力量,但这次3Q事件演进实在挑战公众底线,此时唯有行政力量进场才能尽快平息,即便是副西药,治标不治本,也要暂时防止矛盾激化。

自律与法律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力量?正在倡议分拆腾讯的民间反垄断联盟秘书长、律师姚克枫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中国民间力量也正在发出声音。

他所在的联盟是由许多职业律师自发形成的松散组织。姚克枫说,过去两年,该联盟针对百度、惠普的垄断或侵权行为发出持续的抗议,尽管无法维护所有消费者权益,但已让许多企业收敛了行为。

该联盟确实让惠普紧张了几时。去年,当问题笔记本事件爆发后,该联盟曾组织上千用户声讨、起诉。当时,消息人士对本报透露,惠普曾雇佣公关人员,向百度提出要买断联盟某律师姓名,以最大限度地淡化影响。

“单一的消费者,如果权益遭受损害,很难维权,他会考虑维权成本。”姚克枫说,联盟可代替众多消费者发出声音,集体维权。但他坦陈,要根除垄断,绝不可能。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新生的互联网小企业,无法突破这种局面?刘兴亮不这么认为。他说,只要有创新的技术、产品或商业模式,同样可以出头。

股东和用户 孰轻孰重?

3Q大战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互联网竞争可以到达的酷烈程度,而这场争斗围绕的关键词是捆绑与卸载、份额和利益,却不见创新和用户体验的身影。

中国互联网公司对于创新的距离,与我们的期待没有拉近,他们更容易投入市场份额诱惑的怀抱,而尚未走上不断创新的艰难路径。

长大之后

互联网行业给了无数创业者从白手起家走向垄断巨头的机会,而这一过程的时间也大为缩短。

在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的中国互联网“学习时代”,中国拥有了新浪、搜狐和百度等庞大公司;而网络游戏、即时通信和电子商务更是比前两大商业模式进行了适合中国用户的本土化创新,他们都更好地模仿了国外类似网站的创意,并更好地贯彻了“免费模式”。

腾讯QQ就是模仿ICQ起家,然而其针对中国用户开发了几百个应用,并采取基础软件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模式,聚拢了巨大的用户平台。

其实,中外IT业都存在类似的情况,那就是小公司更容易创新,而大公司则更有“创新惰性”,而且大公司很容易扼杀小公司的创新成果,这在中国更为严重。

以谷歌为例,开始搜索引擎技术开发晚于雅虎等厂商,但其凭借更专注的开发和技术创新,实现超越,五年内就垄断了世界上大部分搜索引擎市场。但在变大之后,谷歌的创新能力却不再耀眼。其社交网站、微博平台等最新应用几经努力仍无法超越后起的小公司Facebook、Twitter等。

但谷歌的创新尝试并不少,比如数字图书馆计划、开发Google TV等。相比较之下,中国互联网创新的尝试和动力仍旧不足。几大互联网巨头都在借着平台之利,不断尝试已经存在的业务,横向竞争。比如网易、搜狐和腾讯都进入网游、团购和微博,不断进行同质化竞争。

而腾讯受到的责难正随着这种对比而来。腾讯进入网游市场并在几年内做到了第一,这并未被业界非议,而腾讯的微博、社交乃至各种客户端,已经是“第三层”乃至“第四层”创新。

一些新模式此前美国已经产生,中国小网站开始本地化模仿为第二波,大网站再针对小网站的探索情况也进行模仿为第三波,腾讯此时再于最后跟随,则让此前布局的网站都十分郁闷。

近期腾讯的大批客户端产品诸如输入法、安全杀毒、下载和影音播放软件,以及移动互联网浏览器就牵扯了诸如360、迅雷、暴风影音、优视以及3G门户等大批创业公司,这些公司认为腾讯“潜伏”在身后,等待自己将市场热度抬高时,才选择针对自身开发的产品出手。

业界普遍认为,这么大的平台公司,选择在创业公司身后“扣动扳机”,而不是在市场一开始兴起时就加入战斗,缺少“竞技风范”。

而制衡互联网大公司垄断的唯一方式就是创新。用户的需求是一个黑洞,需要创业者不断摸索着去满足,在美国的创业公司仍然面临大公司绞杀,但由于美国用户的成熟,以及市场对创新的保护,Facebook和Twitter等一大批公司仍能不断长大,但中国用户更容易被大平台所吸引乃至“操纵”,加之腾讯选择切入时机的眼光越来越准,这让许多创业者和投资人感到寒意。至于用户只是口头上反感“垄断”,但其使用习惯却站在大平台一边。

有人曾对中国互联网发过这样的感慨:大公司在忽悠股民,中公司在忽悠VC,只有小公司谁都忽悠不着,只能创新。而一些风投对此看得很“透彻”。

(责任编辑:IT教学网)

更多